赵成现 | 情系七里河
星期天闲着无聊,同邻居一起到七里河边剜荠荠菜。因为时令适至春分前后,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万物复苏,到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虽然开春以来,雨水稀少,空气干燥,但是靠近河边,各种杂草还是显得生机勃勃。荠荠菜夹杂在有名字和没名字的杂草中间,旺盛的生长着。河边剜荠荠菜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想趁着大好春光尝尝这天然的绿色食品。况且这荠荠菜历年都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包饺子、煎菜合、蒸菜卷,大人小孩总是吃不够。
品着鲜嫩的荠荠菜饺子,回想着家乡这条汇入长江的七里河,一年四季为两岸人民提供了无数天然的食材,给居住在河边的人们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立春过后,蒲公英顶着金黄的雨伞在河边干枯的杂草中捉迷藏,一簇簇茅草裸露在河边的沙丘上,芦苇们站在河边浅水中摇曳着枯枝败叶。有心的人们从杂草中挖出蒲公英的根,到沙丘上拽来茅草那白嫩嫩的根须,再去河边潜水里捞出芦苇的根节,纯正天然的“三根”兑上绿豆、冰糖熬成汤,是春天里预防感冒的上乘佳汤。
夏天一到,河水渐渐上涨,鱼儿们欢快地在水中嬉戏着,生长着。闲暇之余,小河两岸蹲着、坐着无数垂钓的人们。不管钓住多少鱼,也不管钓没钓到鱼,人们来到河边就是为了一种闲情逸致。更有一些食客是专为捕鱼而来,他们在浅水滩中拉起一道道惹鱼的渔具。大小鱼儿不知祸福,一并成了食客的美餐之物。但是,小河里的鱼儿们也是前呼后拥,一直到九月九前后,河边钓鱼的、捕鱼的一拨接着一拨,没有不是欢欢喜喜而来,高高兴兴而去的。
夏至之后,进入三伏天,酷暑难耐,而河岸两边的杨树林中的知了放开喉咙叫个不停。这知了十分神奇,白天叫,晚上出。刚出土的知了被人们称作“金蝉”,据说含有非常丰富的高蛋白,于是成了夏季餐桌上的必备美味。晚上,难耐酷暑的人们打着手电在杨树林中来回穿梭,逮上三五十个金蝉,解解口馋不说,还在河边领略了一阵阵醉人的凉风。于是,从夏至到立秋,一个多月的的闷热在不知不觉中从河边消失,又从河边得到不尽的乐趣。
秋天秋雨绵绵,阴湿的河边又有另一番情趣:湿润的杨树林下,潮湿的杂草丛中,一顶顶肥肥胖胖的、白白嫩嫩的鲜蘑菇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生长着,微笑着。早上,是采蘑菇的最佳时辰,趁太阳还没有露面,趁小鸟还在做梦,不到一刻功夫,就能采到满满一筐。回家摘净蘑菇,用开水一淖,细嫩的蘑菇吃起来比肉好吃多了。
冬天,百草枯黄,河边一派萧条。但是,还有人在河边枯败的干草丛中寻找蛤蟆草(俗称“癞肚皮”),因为这是一种民间治疗咳嗽的良药。
哦,家乡的七里河,我朝思暮想的地方,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我要放声为你歌唱!
(图片来自于May)
作者简介:赵成现,中学高级教师,民俗文化爱好者,致力于整理民俗文化与农耕文化。所写的《过大年》《家乡的端午节》《剃头匠》《月圆中秋》《老家的新年味道》等在报刊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