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骁勇的词人,用67年岁月诠释“坚持的力量”
辛弃疾以词闻名,他的词被称作“词中之龙”。
曾经只知,他是一位满怀抱负的爱国词人。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句都是出自辛弃疾之笔。
如今才知,他是一位真正的勇士。
鲁迅说: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一生颠沛,历尽千帆,仍初心不变,这正是辛弃疾。
而立之年怎度安闲
那一年他41岁,正值而立之年,却被朝廷罢免。
不久前才感慨公事繁忙,不能即刻归家。
不久后就因受到弹劾而被罢官。
其实,辛弃疾对于官职变动早已习以为常。
此次被罢官也不足为奇,可是没想到这一罢就是十年。
不许为官,那就只能赋闲了。
闲了,心中的感慨也就多了,每有所感便抒之于词。
令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
他的词竟传播得如此之快。
才写了一首稍有深意的词,很快便在文士口中流传。
文士们不仅喜欢吟诵,还常常赞美稼轩词的绝妙。
就这样立志征战沙场的战士,以词人的身份声名远播。
这真让辛弃疾哭笑不得。
挣扎与矛盾是人生必修课
对于他来说,赋闲在家并非是美好的。
在古代,大丈夫本该建功立业,况且那时的国家已经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他心中难过。
试着用樊须和孔子的经历劝慰自己: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踏莎行·赋稼轩》
“虽然孔子觉得樊须做农夫非正途,但我却觉得那样也好,而且绝不能像孔子那样四处游说,还差一点就在途经宋国时被杀掉,逼得自己只能东躲西藏。”
说是慰藉,实则更似自嘲。
最懂自己的只有自己。
心中的热血无论如何是自欺欺人所掩盖不了的。
志在疆场,现实却无缘疆场。
每每魂牵梦绕,醒来却是一片静寂。
只有在梦中,所有的理想才得以实现,满腔的热情才能迸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在梦中,他与将士同食同寝,是那么的豪迈、洒脱。
雄壮的号角声总是那么振奋人心,骑马拉弓,所有的敌人都不在话下。
怪只怪自己生不逢时
辛弃疾出生在北方沦陷区。
看着金人对百姓的恶行,他从小就立志杀敌报国,收复失地。
二十二岁时,便带着祖父的遗愿在山区起义。
为了能成就一番事业,投靠到在当地势力很大的耿京手下,每天满腔热血搞事业。
好心拉老友义端入伍,却被反将一军。
为免于一死也为争一口气,辛弃疾单枪匹马追上窃取官印的义端,挥刀将其斩杀,夺回印章。
何等快意恩仇!
次年,张安国趁他南下联络朝廷,密谋害死耿京。
辛弃疾归来后,立即联络当地杰出的将军,智诱张安国,将其生擒,同时率领上万人马渡江南下。
何等有胆有谋!
归宋之后,满心以为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
可是朝廷给他的官职却与他的志向毫不匹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朝廷是真的看不出辛弃疾是匹千里马吗?
他们定当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会费尽心思地把他边缘化了。
是他们目光短浅。
辛弃疾生在北方,他的祖父迫于生计只能仕金。
因此自他南归之后,“归正人”这个标签便一直跟随着他。
这爱国赤子的忠心又何时偏离过呢?
宁愿忍辱偷生也不愿相信忠贞爱国之士;
是他们重文轻武。
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武将便再无忠心。
大将狄青惨死,武将岳飞也死于文官秦桧之手。
在他们眼中,辛弃疾一身好武艺最大的用处,就在于那是他们弹劾稼轩时最好用的证据。
况且辛弃疾是农民兵出身。
自陈胜、吴广起义以来,农民起义历来为帝王忌惮。
文强武弱的王朝不会也不可能会给曾为农民兵头领的辛弃疾要职;
是他们利欲熏心。
辛弃疾向来以气节自负,刚正不阿。
心中想的只有国家大业,见到有碍于国家百姓的事情,他都忍不住要直抒己见。
他的见识的确博得了一些同僚的赞赏,但这必然也会招致朝内一些有权势官员的不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身在家园,心在朝堂
在湖北的时候,他两年之内被调动了四个地方。
难怪他要感慨:“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
湖北游遍又游湖南,卓有政绩的地方官员是不会久留于一地的,这是南宋的“规矩”。
在他南归直至去世的44年仕途生涯中,官职变动了近20次,其中还有一半的赋闲时光。
可以说辛弃疾不是在被调动,就是在去往调动之地的路上。
可是即便这样,不管走到哪里,遇到如何棘手的问题,他依然用满腔的热情完全投入,凭自己超群的治理能力圆满解决。
正是1181这年,被罢官的消息突然就来了。
这么多年饱经风霜,看遍了是是非非,积攒了无数的思绪。
这所有的情感,就在这一瞬间,全部涌上心来:
“我立志为民族大业而奋斗。斩得了叛徒,带得动军队,降得了乱贼,治得了饥荒。呕心沥血耗尽自己大半生岁月为国家奔劳。最终民族还未振兴,失地还没收复,自己却与朝堂再无关联。怎教人不满腔苦闷,忧愤盈心啊!”
然而,再不甘、再无奈,心怀微言大义的他也只能将一切沉浸于心中。
可这所有的新愁旧怨、委屈不甘、悲愤痛心是绝不肯轻易消散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的诗词中如火山喷发般势不可挡的喷薄而出。
赋闲在家。
他与当地的文人志士结交。
每每游览于山川美景,朋友忘情于山水,而他却触景生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曾经最爱登高望远,如今对着眼前的一片美景,心中却变了味道;
对于赴任的友人,他也总是忍不住要苦心劝慰几句。
... ...
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
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
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
... ...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鼓励他做个好官,希望他可以知民生艰难;
百姓的收成情况,也是他所关心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看见农民丰收,他发自内心的欢喜,此时眼中的田园风光是那么的惬意。
在家赋闲的他,似乎比在任上还要繁忙。
有时他也苦中作乐,用大自然来治愈内心的苦闷。
因此也写了不少闲适婉约的词,清丽而优美。
不过快乐总是短暂的。
只要有关于时局政变的新消息传来,
那就一定会引起好一阵的忧愁。
坚持是有力量的
步入晚年的辛弃疾依旧壮心不改。
高喊着“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坚信自己也能像廉颇一样老当益壮,纵横沙场;
朝廷却也依旧罔顾英雄。
对辛弃疾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就这样,倾尽了英雄的一生。
以武起事,将一身热血倾注于国家,以词扬名。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只是,是在自己的诗词世界中!
六十七年踌躇岁月,剑胆琴心,一生热血不凉,才换来举世诗名。
诗名虽好,如果让他来选择,我想他还是愿战疆场,杀仇敌。
一帆风顺是运气,历任波折而依然挺立是实力。
生活往往不尽如人意,生活往往事与愿违。
要有多执着的信念,才能用一生坚持一个理想。
辛弃疾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不管生活怎样的将你逼向现实,都请不要放弃追逐心中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