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有价值的康熙青花
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民窑青花的款识比官窑要复杂,区别很多,多数不书写年号款,这和当时禁 书年号的规定有关系。往往写堂名款,又称斋堂款,即所居的“斋”、“堂”、“室”、“轩”,还有吉言赞颂款和花押图记款。多数是写在底足,画有双圈,没有双圈线的极为少见,少量是在碗心,常见:“碧云堂制”、“兴裕堂制”、“兆庆堂制”、“惟善堂制”、“慎德堂制”、“慎德堂博古制”、“杏林轩制珍玩”、“丛菊斋制”、“拙存斋”、“白云堂依古制”、“应德轩博古制”、“全庆堂仿古制”、“芝兰斋制”、“天宝堂制”、“宿云斋”、“三元堂制”、“笔花斋制”、“世锦堂制”、“中和堂制”。吉言赞颂款有:“在川知乐”、“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友昆连碧之珍”、“慎友鼎玉珍玩”、“玉殿传胪首唱”、“益友鼎玉雅制”、“风 流宰相家”、“青玉宝鼎之珍”、“世德留芳禄在其中”、“沧浪绿水”、“文章山斗”、“世代文章”、“杏林春宴”、“球琳珍玩”、“球琳琅轩之珍”等。个别器物只是在圈足内画双圈,圈内无字,有些绘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灵芝、爵杯、香炉、荷花等图案标记。盘、碗的足内常写“佳”字或“福”字,有的描绘笔、银锭、如意寓意“必定如意”,有的描绘杂宝、方胜等。
康熙青花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层次分明。明代青花器也往往有浓淡不同的层次,但这是在用较小毛笔涂抹青料时由笔触自然造成的效果,色调也不多,康熙青花器则完全是由工匠们成熟地运用更多种浓淡不同的青料,例如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八仙纹瓷罐,有意识地造成多种不同深浅层次的色调,甚至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浓淡笔韵。因此康熙青花有“青花五彩”之美誉。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以胎釉精纯,发色青翠,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这是清代历朝青花瓷器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正是如此,自清朝末年便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崇尚康熙青花瓷的浪潮。
“康乾盛世”时期的瓷器被现在收藏家们成为“清三代”瓷器,从而闻名中外。康熙时期,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所以在康熙十九年,康熙皇帝恢复景德镇“御窑厂”之后,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早期款识无款居多,康熙二十一年之后均有落款,朝代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仿明代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多是楷书。民窑青花多数不书年号款,往往写堂名款,又称斋堂款。如:碧云堂制、兴裕堂制等, 个别器物只是在圈足内画双圈,圈内无字,也有绘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荷花、如意、杂宝、银锭等。
康熙早期,朝廷唯恐瓷器损坏后连同本朝年号同弃于废土之中,故有“不尚尊号”的习惯。故很少具本朝年款者。而堂名,斋名和花押款却广为流行,还可见到绘制图案于外底上的器物,但其中的祭器,于外壁上可偶见纪年款。书写最多的当属前朝年款。瓷器于器底署本朝年款当始于明代永乐年间,虽在一部分宋瓷中见有底署“大观”、“政和”年号者,当属其滥觞。康熙十九年,清代官窑始建,同时也进入了康熙青花瓷发展的中期。同时也开始大量书写本朝年款,为六字“大清康熙年制”。四字“康熙年制”的青花楷书款,均书于器底和内心,其中可见的有单圈,双圈;无圈,双方框、双长方框、凹雕、凸雕、楷书、草书、六字三行,六字两行、四字二行等,还见有闲章款、双圈无字款、堂名款、吉语款、绘有如秋叶、团鹤之类的花押图记款以及完全无款者。到了康熙晚期,青花瓷器中的款识可谓繁杂多样除了已有的具本朝年款者,另有干支纪年款,吉语款以及大量的堂名、斋名款出现在了器物的底部。著 名的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图形花押者也可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