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护粮英烈”周时裕,平和霞寨人

“护粮英雄”周时裕,平和霞寨人

黄 武 疆

他的名字载入《平和县志》(1993版,第946页)“革命烈士英名录”里已有数十年了,他的遗骸安葬在他的家乡---霞寨镇洋坑村的后山上,屹立的墓碑默默注视着这块生他养他的故土。但今天若没有人再提起他,就是洋坑村的乡亲们也几乎淡忘了这位英烈,毕竟已过了七十一年时光。
他叫周时裕,一位护送支前军粮而牺牲的英烈!
1932年,周时裕出生于霞寨洋坑下楼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目睹了平和山内的游击战争和反“围剿”斗争,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因日寇侵略潮汕而涌入平和的广东难民,经历了战争时期的饥荒与逃难……,恨透国民党的反动黑暗统治和恶霸地主横行乡里,又听闻了共产主义革命先驱黄廷钧,以及谭震林、魏金水、卢胜、刘永生、朱曼平、卢叨、钟骞、陈天才、卢炎等前辈在平和领导革命的光辉事迹。他自小就有个梦想,希望长大后能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坚强勇敢、保家卫国的红军战士。1949年1月,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满十八岁的他怀着对为穷苦大众谋幸福的革命队伍的向往,光荣入伍,成为警备营战斗员。小小年纪的他背着驳壳枪,毫不畏惧地参加剿匪、镇压反革命、护卫下乡征粮、护送支援解放厦门东山军粮等危险工作。
1950年3月,警备营接到上级任务,护送支前运粮队前往漳州。27日晚,平和县支前运粮队26只五帆船停泊在汤坑渡口,接运文峰运来的粮食,南靖匪首李开端、文峰匪首张仁德纠集二十多个匪徒前来袭击。为了护住粮食不落入劫匪手中,周时裕和战友们与凶残的敌匪展开激烈战斗,来之不易的支前军粮保住了,而他却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周时裕烈士是父母的长子,他牺牲后,家属请求将其魂归故里,遗体运回洋坑。1950年农历二月二十日,周时裕烈士出殡仪式霞寨洋坑下楼大埕举行,他的棺材上悬挂着“为国捐躯”、“周时裕不朽”的旌旗,那时有平和县人民政府、第二区政府(今霞寨)干部代表和上千个闻讯而来的乡亲为英雄送葬。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只能简单埋葬,由于历史诸多原因,时间过去七十一年了至今尚未立烈士纪念碑。他没有给亲人和部队留下一张可以纪念的影像,他的形象就像一张空白纸,他没有娶妻生子,孑然一身。
周时裕烈士的胞弟八十多岁周先生和胞妹周女士,他们作为烈士的亲属至今都没有任何实质性待遇,但仍表示无怨无悔,只盼望在他们有生之年能看到为国捐躯的哥哥有个烈士纪念碑。是啊!那么年轻,美好生活还没有开启,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他的身躯与共和国泥土相融,是共和国丰碑奠基石的一粒芳土。正如烈属纪念证上写到:“周时裕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对革命事业有着贡献,值得人民纪念……”。
诚如一位名人所言:
我们应该为英雄立纪念碑:让路过的人知道青山有幸埋的灵魂是舍身为国的英烈;我们应该为英雄立纪念碑:也是对烈士英灵的告慰,更是对烈士亲属的安慰;我们应该把烈士的英雄事迹刻进石头,刻进更多人心里,让世世代代把先烈的遗志时刻铭记!
国人应该尊重烈士,当国家有难时,才会有舍身为国的人。

笔者献上藏头诗一首:周时裕烈士永垂不朽

(周)周氏农家好儿郎

(时)时岁十八佩戎装

(裕)裕德于怀为解放

(烈)烈斗劫匪护军粮

(士)士子献身成金刚

(永)永载青史名流芳

(垂)垂范千秋绽光芒

(不)不忘初心精神壮

(朽)朽株敌寇魂魄慌

周时裕烈士革命史料

周时裕烈属纪念证
周时裕烈士出殡留影(1950年 农历二月二十日)
周时裕烈士之墓
《平和文史资料》(第六辑 第92-95页)
平和的
平和的支前运输队(作者:林星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