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22:听“江湖百晓生”聊后金庸时代的网络文学江湖

夏烈

昨天是杭州马拉松比赛日,又是第22期“读书岛”活动日。处于宝石山脚的浙江图书馆是交通拥堵的中心,所以我早早就出发了。骑公交自行车,加上步行,终于顺利到达浙江图书馆。正在和浙江日报社记者说话间,一回头,发现屋子已经基本上坐满了。早就听说,昨天的分享嘉宾、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夏烈“自带粉丝”。看来此言不虚,“杭马”造成的拥堵也没有阻滞读者的脚步。

除了夏烈,昨天的分享嘉宾还有杭州市作家协会、杭州市网络作家协会秘书长陈曼冬。分享的书目是夏烈撰写的《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有这两位在中国网络文学界也算得上人物的“大神”坐镇,有这样一个关于网络文学的热门话题,昨天的“读书岛”活动热闹非凡,互动讨论刹不了车。

南派三叔

沧月

曾经写出过《陈二狗的妖孽人生》、《雪中悍刀行》,这两年被连续评为“十二主神”“五大至尊”网络作家的烽火戏诸侯,在这本《大神们》的序言中称夏烈为“我们的江湖百晓生”。百晓生是古龙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人物。他无甚身手,却对江湖了如指掌。夏烈在网络文学圈子里恰好就是百晓生式的人物。他从2007年开始,结交和认识了一大批网络文学作家,成为浙江“网络作家群”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由他来揭示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网络文学“大神”幕后的故事,实在再合适不过了。所以,这次我特意选择了这本《大神们》作为“读书岛”的分享书目,请出二位浙江网络文学的推手,来为读者们讲述网络文学的江湖往事,应该很有意义。

曹三公子

流潋紫

上周,在准备“读书岛”活动时,突然获知金庸先生去世。于是,夏烈建议,把讨论主题改为“后金庸时代的网络文学与大神们”。讨论自然就从一代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说起。

夏烈认为,文学的发展类似造山运动,一代人不停地创作恰似地壳不停地运动,推动新的山峰拔地而起。在中国网络文学之前,通俗文学最近的一个高峰,就是以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黄易为代表的武侠文学和琼瑶、亦舒为代表的言情文学流派。再往前看,晚清民国也有非常优秀的武侠和言情文学作品。在通俗文学的发展史上,一座一座山峰连绵不绝,相隔十几年、几十年,就要造山而起。这些山峰的根、地界是中国,或者中华,跟中国文化、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是息息相关的。这些文学作品,是通俗的,消遣娱乐的,很多人不相信其中会诞生伟大的经典。但其实,中国的文学创作一直有这样一条道路,从民间的底层文人一直到精英文人共同浇灌的道路,这条道路从来没有离开过喜闻乐见,离开过雅俗共赏,离开过通俗易懂,从来没有。而这条道路,恰恰就是当今网络文学的渊源。

陈曼冬则从她当年的大学毕业论文说起。早在十多年前,她在《网络文学的审美特性》中就指出了网络文学的互为主客体特性。金庸、古龙、梁羽生通过报刊连载写作武侠小说,与当今的网络连载小说,异曲同工,都具备了作者与读者互为主客体的审美特性。这种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文学创作的方式说明,金庸时代的武侠文学与今日之网络文学具备了密切的传承关系。

在讨论中,有读者指出网络文学发展中的不足和弊端。夏烈用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来回应。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学体裁,网络文学就是这样具有时代性的文学体裁。它是文学史料的一部分,至少是21世纪前50年“一代之文学”,这是大势所趋。但任何一个时代的新样式都不会完美,都会被人指摘。面对这些问题和弊端,我们应该做好一个引渡者。就像拉不住一匹奔跑的烈马,但可以把这匹马牵引到正确的方向。要把我们传统的好的东西,把人类的优秀理念,全部放到网络文学的这条大船上,引渡它到新的大陆上去,让年轻人喜欢这些传统的优秀理念,让它生根发芽,而不是一味地谴责、抛弃。

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通过两位网络文学推手的介绍、评点,通过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平素只以作品示人的网络文学大神们,在我们面前渐渐地清晰了起来。他们既是神,又是人。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可以期望,通俗文学的造山运动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让后金庸时代的网络文学江湖更加绚丽多彩。

(0)

相关推荐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九卷 你是冬天的一堆篝火2

    他们三人喝了三样酒,国玉喝的是葡萄酒,王川喝的是啤酒,肖承均喝的是白酒,他近几年处在喝酒的鼎盛期,一次宴席一瓶低度白酒是比较轻易的,他不再如刚毕业时,骂第一个造酒的是世间罪人,他这些年的口号是,喝酒就 ...

  • 顺心而行

    年初,书友聚会,我曾经许下愿望--今年要加入两个国家级文学协会.当然,这都是正式协会,不是当下名目众多的野鸡协会.   如今,我如愿了,兑现了当初的诺言.加入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目的是激励自己 ...

  • 曾庆雨:论“扁平时代”文学精神的“矮化”现象

    "世界是平的"!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书曾一度流播广泛,他的这一观点很快成为人们对网络时代传媒的一种普遍社会认同. <世界是平的> 据此 ...

  • 闵华松:对金庸逝世的的一点浮想......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作者简介]闵华松:198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公.检.法等部门任职.1985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陆续在< ...

  • 读书岛札记66: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周末的南宋御街,恢复了往昔的热闹.我匆匆从平阳赶回杭州,一下高铁就上地铁,出了地铁又马不停蹄步行,穿过御街上摩肩接踵的游客,总算如期赶到鼓楼脚下的南宋书房,主持最新一期的文澜读书岛活动. 这是文澜读书 ...

  • 后金庸时代,有人曾用“金庸新”的笔名,用两部书蹭出了千万身家

    作家黄易曾说: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相信这些作品,在很多人的视界之中,都曾看过.有些 ...

  • 读书岛札记60:听“乘风破浪的姐姐”说女性自立

    昨天是文澜读书岛今年的第14期活动,总第60期,更是文澜读书岛诞生的三周年.2017年8月5日,文澜读书岛举办了第一期阅读分享活动.那一次,分享的是清朝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一本曾 ...

  • 读书岛札记55:前浪与后浪关于高考的对话

    5月16日,闷热的下午.我终于走出我家逼仄的书房,来到西湖南岸玉皇山下的晓风书屋丝绸博物馆店,主持文澜读书岛鼠年的第一次线下活动,分享回忆录集<120个回望>.因为疫情尚未完全消失,所以活 ...

  • 读书岛札记37:听刘颐静说西方美术史

    昨天是连绵半个多月高温日的最后一天.昨天的第37期读书岛活动在西溪湿地北缘的西溪艺得美术馆举行.这里环境雅致,四周挂着美术馆学员的油画作品.在这个虽然炎热但却充满艺术气息的下午,艺得美术馆的女主人刘颐 ...

  • 读书岛札记77:阅读改变人生

    红五月,果然是火热的,不仅气温骤然飙升到30℃,而且到处都是返家和旅游的人群.因为没有料到购买5月1日高铁票的艰难,所以我们不得不在4月30日驱车前往宁波.往日两个小时的车程,居然跑了4个小时! 昨天 ...

  • 读书岛札记78: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昨天下午,杭州的气温升到35℃.冒着初夏的炎炎烈日,几十位书友来到火车东站边的杭州职工文化中心"植书+"职工书屋,参加文澜读书岛今年的第八场阅读分享活动. 昨天的活动有些特别,不仅 ...

  • 读书岛札记76:喜欢宋版书的N个理由

    世界读书日,活动一场接着一场,搞得书友们目不暇接,分身乏术.图书馆终于开始恢复往日的热闹,回到城市文化中心的位置上来. 文澜读书岛力图在世界读书日做一点特殊的分享,从书的印刷.出版.收藏里去看宋朝的文 ...

  • 读书岛札记75:宋朝果然活色生香

    又是周六,又到文澜读书岛活动时间.前天下午,挤过周末熙熙攘攘的人流,我又来到鼓楼脚下的南宋书房.上一次在这里做文澜读书岛阅读分享活动是去年的10月,分享的是吴钩的<风雅宋>.前天下午分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