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22:听“江湖百晓生”聊后金庸时代的网络文学江湖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A1MTAvMjE0ODg1MzAxXzFfMjAyMTAyMDUxMDM4NDQ1Mzc=.jpg)
夏烈
昨天是杭州马拉松比赛日,又是第22期“读书岛”活动日。处于宝石山脚的浙江图书馆是交通拥堵的中心,所以我早早就出发了。骑公交自行车,加上步行,终于顺利到达浙江图书馆。正在和浙江日报社记者说话间,一回头,发现屋子已经基本上坐满了。早就听说,昨天的分享嘉宾、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夏烈“自带粉丝”。看来此言不虚,“杭马”造成的拥堵也没有阻滞读者的脚步。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A1MTAvMjE0ODg1MzAxXzJfMjAyMTAyMDUxMDM4NDcxMzA=.jpg)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A1MTAvMjE0ODg1MzAxXzNfMjAyMTAyMDUxMDM4NDkzNjU=.jpg)
除了夏烈,昨天的分享嘉宾还有杭州市作家协会、杭州市网络作家协会秘书长陈曼冬。分享的书目是夏烈撰写的《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有这两位在中国网络文学界也算得上人物的“大神”坐镇,有这样一个关于网络文学的热门话题,昨天的“读书岛”活动热闹非凡,互动讨论刹不了车。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A1MTAvMjE0ODg1MzAxXzRfMjAyMTAyMDUxMDM4NTEzMDI=.jpg)
南派三叔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A1MTAvMjE0ODg1MzAxXzVfMjAyMTAyMDUxMDM4NTM4OTY=.jpg)
沧月
曾经写出过《陈二狗的妖孽人生》、《雪中悍刀行》,这两年被连续评为“十二主神”“五大至尊”网络作家的烽火戏诸侯,在这本《大神们》的序言中称夏烈为“我们的江湖百晓生”。百晓生是古龙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人物。他无甚身手,却对江湖了如指掌。夏烈在网络文学圈子里恰好就是百晓生式的人物。他从2007年开始,结交和认识了一大批网络文学作家,成为浙江“网络作家群”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由他来揭示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网络文学“大神”幕后的故事,实在再合适不过了。所以,这次我特意选择了这本《大神们》作为“读书岛”的分享书目,请出二位浙江网络文学的推手,来为读者们讲述网络文学的江湖往事,应该很有意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曹三公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流潋紫
上周,在准备“读书岛”活动时,突然获知金庸先生去世。于是,夏烈建议,把讨论主题改为“后金庸时代的网络文学与大神们”。讨论自然就从一代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说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夏烈认为,文学的发展类似造山运动,一代人不停地创作恰似地壳不停地运动,推动新的山峰拔地而起。在中国网络文学之前,通俗文学最近的一个高峰,就是以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黄易为代表的武侠文学和琼瑶、亦舒为代表的言情文学流派。再往前看,晚清民国也有非常优秀的武侠和言情文学作品。在通俗文学的发展史上,一座一座山峰连绵不绝,相隔十几年、几十年,就要造山而起。这些山峰的根、地界是中国,或者中华,跟中国文化、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是息息相关的。这些文学作品,是通俗的,消遣娱乐的,很多人不相信其中会诞生伟大的经典。但其实,中国的文学创作一直有这样一条道路,从民间的底层文人一直到精英文人共同浇灌的道路,这条道路从来没有离开过喜闻乐见,离开过雅俗共赏,离开过通俗易懂,从来没有。而这条道路,恰恰就是当今网络文学的渊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曼冬则从她当年的大学毕业论文说起。早在十多年前,她在《网络文学的审美特性》中就指出了网络文学的互为主客体特性。金庸、古龙、梁羽生通过报刊连载写作武侠小说,与当今的网络连载小说,异曲同工,都具备了作者与读者互为主客体的审美特性。这种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文学创作的方式说明,金庸时代的武侠文学与今日之网络文学具备了密切的传承关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讨论中,有读者指出网络文学发展中的不足和弊端。夏烈用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来回应。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学体裁,网络文学就是这样具有时代性的文学体裁。它是文学史料的一部分,至少是21世纪前50年“一代之文学”,这是大势所趋。但任何一个时代的新样式都不会完美,都会被人指摘。面对这些问题和弊端,我们应该做好一个引渡者。就像拉不住一匹奔跑的烈马,但可以把这匹马牵引到正确的方向。要把我们传统的好的东西,把人类的优秀理念,全部放到网络文学的这条大船上,引渡它到新的大陆上去,让年轻人喜欢这些传统的优秀理念,让它生根发芽,而不是一味地谴责、抛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通过两位网络文学推手的介绍、评点,通过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平素只以作品示人的网络文学大神们,在我们面前渐渐地清晰了起来。他们既是神,又是人。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可以期望,通俗文学的造山运动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让后金庸时代的网络文学江湖更加绚丽多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