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我的入党故事⑧马列经典 伴我四十年(有声)
稿源:掌上长沙
2021-07-31 21:3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audio 标签。
1981年9月,19岁的我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入校后没有多久,我便向老师表达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1985年7月1日宣誓入党,不久毕业离校参加工作。回顾那段经历,真是无限感慨!
我来自农村,我跟老师说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还谈不上信仰信念,想表达的只是跳出“农门”后对党、国家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新生活的热切向往,还饱含着父母亲的真挚愿望。父母让我带在身边走进大学校门的唯一一本书,就是红色塑胶封面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只读过几年小学的父亲反复对我说,你是大学生,这本书你有用,你读得懂。
在近4年的时间里,为了我的进步乃至“脱胎换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和指导。在他们持续的关心和爱护下,我树立了自信心,顺利完成了学业,实现了入党的愿望。这段经历,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模糊,但阅读和讨论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的一些场景,却记忆犹新,恍如昨日。当时,老师要求入党积极分子阅读毛泽东著作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典名篇,还要写心得体会。可是,我除了有一本《毛泽东选集》外,再无其他,当时更无互联网可上,要去购买书籍经济上不容许。唯一可行之法就是老师要求的,上学校图书馆或系图书室借阅。我就是在学校图书馆平生第一次完整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并产生了读懂它的强烈愿望,还做了很多笔记。至今我依然保持着读书写笔记的习惯。有天晚上,同学刘雪明和我讨论阅读经典的体会,他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能够读懂,问我读了没?我没有读。我记住了同学的提醒,心里想着一定要读这篇著作。有一年假期,我留校在系图书室帮助整理图书资料。事后,老师送给我几十本书作为酬劳。这些书我当作宝贝留存至今。就是在这次协助老师整理图书资料中,我阅读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老师布置的其他书目。至于《毛泽东选集》,我读了不止一遍,很多篇章至今都能背诵,工作后购买的最多的书是与毛泽东相关的书。
这种刻苦的读书生活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些阅读经历更让我慢慢懂得了向经典学习的重要,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我一生。当年并未读懂多少,而这恰恰是后来继续学习的动力,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高校工作,又给我提供了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机会。当时,学校成立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业余党校”,需要班主任等管理人员,我是青年老师中的党员,学校党组织安排我兼职当班主任,后来又要我试着上党课。就这样,我与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党务工作结缘,一边当老师上专业课,一边做党务管理工作和上党课,一干就是36年。只要是走上学校党课讲台,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讲到阅读《共产党宣言》等著作的经历。工作后,《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一直是放在身边的必读书,并多次更换版本。最近一次是2017年6月,购买的是201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目的是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近年来,围绕《共产党宣言》还先后撰写了《〈共产党宣言〉的魅力》《鲁迅先生与〈共产党宣言〉》等文章,记下阅读感受和学习体会。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我回顾自己与《共产党宣言》等马列经典结缘的起因以及与它们为伴的经历,深深地认识到:走在人生正确的道路上,需要扣好第一颗扣子的引路人(我的引路人就是勤劳正直的父母、教书育人的老师和情真意切的同学);信仰马克思主义,需要不停顿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定地跟共产党走,需要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始终不忘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