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胡适在武汉(上)
汪 彪
微信版第878期
其实两年前就进行了一些资料准备,无奈或是工作上原因、或是自身懒惰,一直没能动笔。2020年初疫情始于武汉,恰巧笔者在海南度假,交通中断、工作中止,滞留海岛、无所事事,遂能够打开电脑码码字。
一
我并不认识胡适,胡适更不认识我。但我们算是同乡。老家同属皖南山区的绩溪、旌德两县交界区域,那一带有绩溪的上庄、长安和旌德的庙首、白地等乡镇,方圆不过几十里,绩溪的岭北话与旌德的西乡话夹杂。
初识胡适应该是在中学课堂上,那是为了衬托鲁迅等人的正面形象,老师会偶尔提到胡适这个“反动文人”。出来工作若干年后,有一次回老家,发现城区一条主街道改名为“适之街”了(胡适字适之),还成立了大大小小好几个胡适研究会,不少同学、朋友都在研究胡适,使我对这位同乡也有了一些正面认识。
与胡适还不仅仅是同乡,不妨花点时间细摆摆:吕碧城大家知道吧?不知道可以去百度一下。吕碧城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并称“民国四大才女”。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这位吕碧城与胡适的丈母娘,也就是江冬秀的母亲,都是旌德庙首人,是堂姐妹关系。我奶奶也是庙首人,与她们是同门吕姓下来的,应称呼她们表姑,我奶奶与胡适的妻子江冬秀自然就是表姐妹关系了。
还有一层关系是,江冬秀的外祖父曾位至翰林,他把女儿从庙首嫁到白地的江村生下江冬秀,这位翰林有一个儿媳,是胡适的姑婆。这就是说,江冬秀与胡适原本就有亲戚关系。江冬秀母亲从旌德白地江村到绩溪上庄旺川胡适的姑婆家走亲戚,巧的是胡适先生也来走亲戚了。江冬秀的母亲一眼就看上了胡适,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胡适。胡适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走了趟亲戚,居然就这么给套牢了。
胡适一生共有四次到武汉,每次主要是去武汉大学,或交流、或讲演。第一次是1925年,那时是国立武汉大学前身——武昌大学,校长是石瑛;第二次是1932年,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落成不久,校长王世杰邀请胡适先生到武大讲学。王校长曾在北京大学任教多年,创办《现代评论》,与胡交情颇深,胡也就欣然南来。第三次是1937年,校长是王星拱;第四次是1948年,校长是周鲠生。
本文主要想叙述的是1932年胡适第二次到武汉的情形,因为这次到武汉,除了在武汉大学讲学外,还见了一个人,这足以影响胡适的后半生。
胡适从当时的北平乘火车,于1932年11月27日下午六时到达汉口的大智门火车站。
大智门火车站位于汉口的京汉街,又名京汉火车站。于1903年建成启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汉口火车站”。京广铁路建成后设立新汉口站,后来仿造大智门站的建筑风格改造成今天的汉口火车站,原站址不再沿用。
大智门火车站为法式风格建筑,是中国第一条长距离准轨铁路—京汉铁路的终点站。大智门火车站不仅是记载了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活文物,也亲历了武汉保卫战的日日夜夜。其主体建筑候车大厅年代较早,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尚存的重要历史见证。
从前的火车三、四十公里的速度,从北平到汉口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胡适到达大智门火车站后,当晚即乘轮渡过江,去武汉大学所在的武昌。以前武昌和汉口隔着长江,没有桥,过江可不是件容易事。现在武汉长江上有十多条过江通道,但还一直保留着轮渡,作为一种慢生活体验,或者是留下一份历史记忆吧。
胡适过江后,住进武大招待所。这个招待所是指今日武汉大学珞珈山庄旁边的半山庐小楼。
武大校园有两处不可忽视的建筑,半山庐和十八栋。前者位于珞珈山腰西北,后者处之东南,相距不足400米,信步可到,皆建于20世纪30年代国立武汉大学初创时期。悠悠数载,它们经历过一次次居住和办公更迭,无声目睹着珞珈山色的春秋交替。几乎每天,都有名师大儒、莘莘学子从其间经过或从门前路过。
半山庐位为两层砖木结构住宅建筑,小巧玲珑、环境幽雅。由两个阳台将三栋两层的楼房连缀而成,中间一楼伸出一个装饰性屋檐为入口,八个屋檐毫无装饰讲究,整栋小楼用色简拙,皆青砖墨瓦,外表极显质朴,与珞珈山的苍秀山势浑然一体。据说半山庐的建筑与选址是武大一位研究《易经》的教授所设计,虽依山而建,但庭前却异常开阔平坦。
1933年-1937年,来武汉大学任教的知名单身教授住在此处。1937年-1938年"武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珞珈山开办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亲任团长,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以及国民政府的重要政要在此下榻。
半山庐作为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一部分,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现为武汉大学董事会、武汉大学校友会办公地。
十八栋位于武汉大学珞珈山腰东南、东湖之北,为错落有致的十八栋别墅。这十八栋英式别墅,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一片红瓦白砖的小洋楼巧借山势而建,彼此青石相连,这里曾是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故居。1938年武汉抗战期间,周恩来就居住在十八栋27号,即“一区27 号”。
珞珈山“十八栋”还有着“国共合作抗日小客厅”的美誉。周恩来曾在此会见了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国际友人,并与各界民主人士、国民党高级将领等商谈抗日大计。
四
28日上午,胡适与王世杰等人一道参观武大。他看了工场、小学、女生宿舍、文学院、理学院、图书馆、男生宿舍等处,即夸赞说:雪艇(王世杰)诸人在几年之中造成这样一个大学,校址之佳,计画之大,风景之胜,均可谓全国大学所无。人们说是“平地起楼台”,其实是披荆榛、拓荒野、化荒郊为学府,其毅力真可佩服。胡适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随之感叹说:“看这种建设,使我们精神为之一振,使我们感受中国事尚可为。”
28日下午,他们又去游东湖。坐小汽艇来往两小时,还只游了湖的一部分。胡适对东湖也大加赞美,说“此湖比西湖大,水清,湖底为沙地,又为活水,可通长江,皆胜西湖”。这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今日东湖的风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也是在28日这一天,正在武汉大学参加各种活动的胡适忽然受到了蒋介石共进晚餐的邀请。之前胡适曾致信给蒋介石秘书陈布雷,请他转送一套自己主编的《新月》杂志给蒋介石,表明自己为政府建言献策的心声。此时蒋介石已是“国府主席”,并亲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而胡适也是遐迩闻名的新文化运动旗手,俩人的见面方式颇为讲究。
蒋介石是在南昌受了惊吓,觉得晦气,遂离开南昌,移往武汉,住在汉口怡和村,自任“剿匪总部”总司令兼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继续组织对红军发动的第四次“围剿”。而武汉大学校长王世杰是胡适的朋友,王世杰请胡适南下来讲课,使得蒋介石和胡适在武汉偶然相遇了。现在看来,这个偶然相遇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这样的话双方都不是你去拜访我,也不是我去拜访你,在一个比较平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