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书生香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但我偏偏到今天才来写关于书的文章,不为别的,只是对我来说一年之中天天都是读书日

生活在电子时代的我们已经很久没有闻到书香了,一部手机一台电脑竟然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自然,像读书这种事在手机上电脑上也就能完成的。但我很怀疑到底有多少人在手机上电脑上读书,至少我打开手机中的阅读app想读会儿书时,只要一个来电一条短信马上将我的思绪打断,等到电话接完短信看完,读书的念头差不多就没了,于是刷微信看微博玩游戏,手机终于真正像个手机。

所以我觉得要读书就要读真正的书,也就是那种飘散着书香味的实体书。在阳光下沏一杯茶,摊开一本书,沐浴着天地灵秀之气,汲取着哲人们的智慧,这自然是极好的;在夜深时打开书桌上的台灯,于万籁俱寂时将心灵放逐到书的浩瀚海洋中,与古今中外的人作心灵的交流,那不也是极好的?

但是,千万不要流连于这样的境界,以为在阳光下读书与在台灯下读书的意境是极美的,当你这样想时,你的注意力就已经不在书中了。真正的读书除了安静而外,其实最不讲究周遭环境,一颗心沉入到书中时,举凡地铁、公交、轮船、飞机、公园、树林、山上,甚至嘈杂如菜场、码头、车站,都是你读书的好地方。老树记得以前有个典故,说是哪一个伟人(真忘了,该打)还专门挑在人声鼎沸的菜场里读书以锻炼自己的心力。当然,我们大可不必这么学。环境当然是越安静越好,毕竟普通人能够忍受的环境压力是极低的,但你如果要专门训练自己那就另当别论了。

以前的人们能想出“书香”这两个字来,我真是佩服他们的智慧。老树清晰地记得,读书时最盼望的时光就是学期一开始发新书的那一天,那一叠叠崭新的书放在讲台上,整个教室很快笼罩在了一片芬芳中,等到老师、班干部和科代表将一本本的书发到我手里时,书香味就更浓了。而且我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爱好,把每本书轻轻地翻开几页来,鼻子贴上去,贪婪地闻书上的香气。那种新书特有的油墨香钻入鼻子里,真叫芳香扑鼻、沁人心脾,整个人由内而外都治愈了。我真是很感激每半年有这样一个可以闻到书香味的机会,这大概是对于即将到来的枯燥读书生活的一种补偿吧!

那毕竟是以前的事了,时光再也不会倒流。现在要闻到书香却是分分钟的事,只要我看中哪本书,立马在当当上下单,快的话第二天,慢的话第三四天,那散发着浓郁书香味的书就会到我手中。

但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并不是每一本书的书香我都喜欢闻的。事实上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一个人的爱好与精力毕竟有限,再爱读书的人也不可能读遍天下书。吾师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以前的人们往往着重讲前一句而故意漏了下一句,使意思刚好相反。庄子的意思是人生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的生命偏要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岂不是蠢人一个?而老师教育学生却是这么说的:人生辣么有限,知识辣么无限,你还不好好读书?还要浪费自己的生命?如今想来,真为那时的我们抱屈

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我觉得也不完全如此,像我书架中的书就是买来的。借来必然要归还,此天经地义之事,然对我这样记性不好的人来说往往忘了归还,而对方也多半不会催促的,岂不是欠了人情?另外还有一个不大说得出口的理由是:借来的书没有书香味!哈哈。我是经常趁当当网搞对折活动时买书,这样可以省下一半钱来,而且书是我自己的了!

然而,等我死了,这些书还是我的吗?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何况书乎?所以这么看来袁枚的说法还是对的,我们“拥有”的所有东西最终只是向天地借来一用而已!所以我现在在读的书也无非只是借来的。

书是用来给自己读的,而不是用来给别人看的,也不是用来闻香气的。虽说书香味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慢慢散尽,但对读书的人来说它却化作了另一种香味长驻人间,那就是苏东坡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读书成了一种习惯,一代接一代永不间断时,我们会把这样的人家称作“书香门第”,光从这四个字上我们就可以想像出,从这种门第中出来的人该是多么高尚,该是多么优雅!

我们在生活中肯定碰到过这样一种人,他们读的书之多,拥有的知识量之多让我们自愧不如,然而时间一长却很容易发觉一件事,有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在人前“装逼”,换言之,他们不是为了明理而读书,而是为了博取眼球而读书。这样的读书再多,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读书为了明理,此读书之大者,至不济,读书为了致用,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将书读活了,我们的读书才有了意义。改“活色生香”为“活书生香”,不亦可乎?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之后第二天,老树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一件事:

读书日虽只有一天,读书却是一辈子事!

最后向大家推荐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附本人写的报社约稿文(见于4月18日《萧山日报》):

作为明史专家,黄仁宇没有大开大阖书写明史,而是在万历皇帝执政的第十五年——一个普普通通的年份上轻轻切开一个小口,然后以其极见功力的文笔,向我们解剖了一个超级帝国的方方面面。我们读到的虽然只是对几个历史人物的叙述,然而正是在这样娓娓的叙述中,我们却极为清晰地感受到:这个毫无生气的一年,却是各种矛盾交织纠缠,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一年,很快一场改朝换代的风暴就要到来!
而这个感受的取得,得益于黄仁宇直指人心的描写。比如他写万历皇帝由勤政转成懒政,并非由于其天生昏庸,而是因为他专一地爱上了一个女人,就要立这个女人的儿子为太子,但满朝文武不同意,在多年抗争无果后,他终于心灰意懒躲进深宫,再也不理国事。比如,首辅申时行虽无张居正那样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然其谦逊厚道体现出的恰恰是在当时环境中最好的处事方式而绝非软弱无能,唯其如此方能全始全终,避免了张居正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
这样的写法让读者极具代入感,枯燥历史由此竟变得饶有趣味。读罢惊叹: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