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偏差

张建芳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学校自己办学宗旨或育人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针对本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能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起到补充作用的课程。”要开发校本课程,应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即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指向人的发展,指向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指向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然而,笔者一年多来,对全市近20多所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了专题调研,发现许多学校由于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理念认识上的模糊。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操作偏差和失误,虽然这种偏差和失误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可避免的.但也因此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下面笔者就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操作上的偏差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上注重学校特色办学。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创建学校特色是我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2001 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指出:实施 “ 三级课程 ” ,实行 “ 三级课程管理 ”,这无疑给学校特色的创建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我们也都知道现在有特色的学校才会有良好的生存前景,而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众所周知,课程与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因而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在于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工作。只有课程与教学工作出特色了,才能真正体现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是给予学校的权力,它是服务于学校特色建设的,是学校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的有效的载体,使学校的办学宗旨通过课程得以落实。从这一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的中心。基于上述认识。我市许多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出了颇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走进乌镇文化》、《美丽的乍浦可爱的家乡》、《海宁潮与潮文化》、《卜院“ 毛衫文化 ” 》和《 “ 学科星 ”》等校本课程。同时,笔者调研中也发现,有些学校把《硬笔书法》、《艺术体操》、《珠心算教学》、《亲情教育》、《篮球》和《羽毛球》等作为校本课程,并在全校学生中加于实施,以区别其他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当然笔者无意指责上述二类学校开发这些课程的良好初衷,但这些学校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同时.我们暂且不说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是否有意义.但在开发理念上存在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现象。

从校本课程开发概念中可以看出.校本课程是一种 “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通过校本课程学生可以关注社会、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自我。尽可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和国家课程相比,校本课程在于扬长而不是补短。而目前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很少进行前期论证,很少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征求意见。看学生是否喜欢和愿意学习所开发的课程,是否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供学生选择。更多的是学校用行政命令手段加于实施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表现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理念上过分注重学校特色办学,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偏差。

二、校本课程开发呈现方式上注重教师教,忽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和校长自我更新的机会。因此,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编出了许多校本课程方面读本。然而。由于我们的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习惯于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因此。所编写的校本课程读本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学科教材的影响,校本教材呈现方式:(1) 、表现为过多考虑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学;(2)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读本,内容和文字表述既不象 “ 教本 ” 又不象 “ 读本 ”。二种现象都表现出校本课程开发呈现方式上过分注重教师教,忽视学生学,忽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方面的偏差。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的呈现方式决定着教学的方式。这些所开发的 “注重教,忽视学 ”的校本课程读本,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转变。而校本课程旨在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如果仅凭以往的听讲式、接受式学习方式,那么最终校本课程开发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成为学生额外学业负担。开发校本课程,变革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校本课程多样性,要求我们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如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校本课程可采用探究、发现和操练教学方法;以培养品质为主的校本课程可采用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方法: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校本课程可采用社区活动、小组调查教学方法;以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为主的校本课程可采用独立研究、共同研讨教学方法: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校本课程可采用讲座、讨论和视听等教学方法。校本课程灵活的学习方式、宽泛的社会和实践内容、面向未来、关注社会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性,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校本课程开发门类上注重乡土学科化。忽视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我们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本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采取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的方式,在校内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内部评价机制。来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笔者从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开发的如《剪出一片新天地》( 剪纸课程 ) 、《跟着画家学画画》( 农民画美术课程 )、《生活中的英语》、《家乡的历史与社会》、《生活中的艺术》、《生活中的数学》等校本课程,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乡土资源,开展学科拓展性的教学活动。包括了乡土作文教学、乡土文学教学、乡土美术教学、乡土音乐教学、乡土常识教学、乡土体育教学、乡土思想品德教学、乡土数学教学等。这些学科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已成为基础性课程的有益补充。而且对于重新构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和拓宽其知识面.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

但从所开发的学科化校本教材来看,教学方式和呈现方式都和本学科有许多相似之处,校本课程的实施大多是由本学科的教师来承担。如何根据乡土资源,把各学科的文化知识进行整合,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以学习主题形式来呈现的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的这一类校本课程,学校开发得很少。使得校本课程开发门类上表现为过分注重乡土学科化,忽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偏差。

四、校本课程开发操作上注重校本教材编写。忽视校本课程管理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校本课程教材建设、校本课程实施和管理、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评价、师资配备、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落实等多个方面。遵循一定的开发程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上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正确轨道。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领导机构; (2) 进行前期论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依据,撰写《 ×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3)开展师资培训,教师编写《课程纲要》;(4)教师申报课程,领导机构审定; (5)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6)教师开题,学生选择; (7)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8)课程评价与反思。包括对课程开发者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

然而考察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许多学校没有按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研究,学校没有一本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也没有教师编写的《课程纲要》,见到的只是一本本校本课程读本,每本校本教材至于在何个年级段开设、达到何种教学要求、如何进行评价等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措施,体现出校本课程开发上的盲目性,表现出校本课程开发操作上注重校本教材编写。忽视校本课程管理研究的偏差。

五、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应必须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还属新生事物,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学校还缺乏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经验;从课程管理体系上来说,给学校的校本开发空间还不够。现在要求所有学校都开发出独一无二的校本课程是不现实的,只有学校真正达到一定办学水准时才具备开发独一无二校本课程的能力。目前,许多学校还没有真正开发出来有意义的校本课程,开发出来的大多数校本课程都是活动性的或学科拓展型的。进一步澄清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关系有助于我们纠正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所发生的偏差现象。

1.校本课程开发就是编教材吗?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学校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只仅仅是一本本的印刷精美价格昂贵的教材读本.也有许多学校把这一些读本当作课程改革的成果加以夸大宣扬,这种做法不断加重了学校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也同时存在着一定的急功近利的思想。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指具体的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把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仅看成是学校、教师自编教材.在实践上容易误导教师们盲目仿效专家编教材的方式.而编出“ 校本版 ” 的知识中心教材,造成新的 “ 抓纲务本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期,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正处在成长阶段。校本课程的体系与结构都有待完善。适宜向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性课程指南,但不适宜编写教材,待体系逐步完善学校开发能力逐步成熟之后.可以考虑编写活页教材,但必须经过严格的报审与审核程序。当然也可以是纲要式的、方案式的、活页式的、讲义式的。

2.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怎样?

笔者从调研中还发现一些学校很多校长、教师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联系在一起,有的甚至二者不分。澄清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二者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二者联系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不是一门校本课程,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性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在实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2)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校本开发的课程范围指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 “ 学校开发的课程 ”,以及国家课程中的 “ 综合实践活动 ”部分,也就是说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是实践性课程的形式。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 (3) 二者课时可以结合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置实验方案》中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从二者区别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是权限上,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可以选修也可以必修。 (2)是从设计上来讲,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更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也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3)是设计过程上不一样,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根据国情来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开发与设计的。(4)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是必修课,由学生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老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3.校本课程就是以前的活动课和兴趣活动吗?

过去一些学校在开设 “ 选修课、活动课 ”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可以说是为校本课程开发观念的生长准备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然而许多学校 “拍脑袋决定 ” 把课外活动、活动课、选修课当作校本课程加以开发和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现行课程之间存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有些活动课、选修课,特别是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课程的表现形态,可以直接归入校本课程,但过去的活动课、兴趣课存在许多不足:目标依然停留在浅层次的技艺训练上;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依然是接受性学习和简单的模仿性学习:缺乏有效的活动课程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学科化倾向严重,活动课程内容的组织套用学科课程的逻辑,教书现象严重。校本课程是对原来活动课和选修课的继承、改造、规范和发展,更具有课程意识。

4.校本课程开发仅仅是局限于一所学校进行开发吗?

学校怎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关于开发校本课程的途径如何?对于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来说至关重要。笔者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在学校特色办学的理念影响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校本位思想,为了区别自己学校与兄弟学校的不同特色办学,想尽办法开发出各种校本课程。笔者以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学校内部开发,更重要的是合作开发,包括校际合作、专家与学校合作、研究机构与学校合作、教育机构与学校合作、领导与教师合作等。值得一提的是区域跨距小、资源互补的学校,大可不必学校本位开发校本课程。校际之间合作可以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力,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又节省了时问和物力。在这方面香港学校校际合作开发校本课程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校本课程开发如果只局限在学校本身的活动,而不把眼光放到学校与其他学校和机构的互动关系,实属短视。

5.校本课程开发是否一定要撰写课程纲要?

由于校本课程是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标,为学校特色办学服务,所以很多学校校长和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具有较高的热情。而笔者发现.很多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前,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没有撰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以致于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有着较大的随意性。整个校本课程目标体系不强,各年级段之间没有相应的目标要求,缺乏整体协调和联系。因此,开发教师撰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审核,显得十分必要。《课程纲要》一般项目: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具体内容包括:(1) 课程目标的陈述; ( 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2) 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3) 课程实施; ( 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4) 课程评价。 ( 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非常迫切的课程改革新任务,而且很可能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重大热点问题。学校要规范 “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的实施程序,纠正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教学中的一些操作和认识上的偏差问题,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