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台历第九字——孝
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
孝这个概念是根深蒂固的,融入骨髓的,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或者是否能够做到,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肯定对民族对祖先对长辈都有一席之地,
而且是一种沉甸甸的感情。
【插画,戏彩娱亲,二十四孝故事】
在明清以前,还流传着很多与孝相关的故事,
比如“二十四孝”故事,
当然,按现代时空来看,有的故事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形式可以不同,真情是一样的。
【善本《孝经》,据说从日本购得】
在经典教育的历史中,
《孝经》还曾一度备受瞩目,
比如,在蒙学经典《三字经》种,有句: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也就是说,在读四书五经之前,
就要用《孝经》启蒙,打基础。
如果说四书五经是教人成圣成贤,
那么《孝经》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的。
可如今,知道这部经典的人数,
或者重视这部经典的人定没有以前多了。
甚至一段时间,国人还要从日本请回《孝经》。
【甲骨文台历,第九字,孝,甲骨文写法和演变】
为了了解孝的含义,
我们还是从文字说起吧。
首先,有甲骨文写法,不过只看甲骨文写法,不太好看出来。
从上面甲骨文写法种,能够明确的是下半部分的那个子。
但是上面代表什么,有点难度。
对比金文的写法,就清楚多了。
【孝,金文写法】
看来在青铜器铭文中,
提到孝的地方还是挺多的。
最著名的,应该是重要的青铜器颂壶了。
【颂壶铭文拓片,红圈内即孝的金文写法】
结合金文和甲骨文写法,
我们可以看出孝由两部分组成,
一个是代表小孩子的子,
一个是代表老人的老。
这就是组成孝的双方当事人,
如果用孝来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
也是有两个,
即老对小,和小对老。
等一下,老对小?
好的,容我慢慢说来。
要不,我们先来看看《说文解字》中怎么解释的吧。
再怎么着,《说文解字》也比现代字典解释的更贴近本意吧。
【《说文解字注》,孝】
从《说文解字注》中至少可以看出如下信息:
从老省,从子(从字形分析,两部分组成)。和甲骨金文字形相符。
子承老也(字义,结合两部分)。从字面看好像只说了一个关系。这里的承其实说出了真实含义,下面有具体解释。
善事父母者(这算是引申义吧)。还是一种关系。即子对老,这里的老被理解成了父母。
会意字(六书所属)。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如何理解子承老?
孩子搀扶着老人?说不通。
(见下面的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对承的理解)
如果理解了子承老,就好理解孝的意思了。
对甲骨文字形有基础认识的朋友们,
肯定知道老代表多大岁数的人,至少50以上吧。
子代表多大岁数的人,大概8岁左右。
在3000年以前的上古社会,
这个年龄差至少是爷孙关系吧。
那父辈呢?肯定出去耕作,打猎,打仗了啊。
只留下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在家。
(跟现如今相比是不是很熟悉?)
这种情况下,按常理分析,
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小孩子,谁照顾谁?
肯定是老人照顾孩子啊。
吃饭,教育,讲故事等,
在老人眼里,这个孩子就是家族的未来啊。
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让孩子茁壮成长,
才对得起祖先的阴德啊。
而老人肯定会把一生之所学,所悟统统告诉孩子,
不让孩子走自己的弯路。
这就是传承啊,这就是家教啊。
作为子孙,要传承和继承祖辈的期望。
这就是孝啊。
我们来看看承在古文中的意思。
【王力,古汉语字典,承】
这样,才能理解子承老之意。
在两汉时期的承,用法多用于继承,传承之意。
比如:汉承秦制。
作为老人,要教育子孙,让子孙成才,对得起祖先。
作为子孙,要好好学习,要光宗耀祖,对得起尊长。
显然,在经典当中,孝的含义是文化层面的。
不是今天的洗脚,端茶,捶背。
当然,也不只是对父母,还要对祖辈,尤其是祖先。
【甲骨文台历,第九字,孝,字义解释和文献出处】
甲骨文台历的文献出处中,
《礼记.中庸》的一句话很贴近本意: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
这里的人,定是自己的祖辈,祖先。
这里的志,就是祖先对后代的期望和寄托,
这里的事,就是祖先的丰功伟绩。
【孝,演变】
孝字一路走来,穿过时空,演变至今,字形各异。
但是,祖先的期望未曾改变。
学习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化,这是孝。
做好人,做好中国人,做好现代化的中国人,这是孝。
写好中国字,学习书法,学习经典,这就是孝。
PS
教的古文字写法不从孝。
孝,不光是要孝顺父母,还要传承文化。
孝,从古文字角度分析,不是父子关系,而是爷孙关系。
另。
这次新冠病毒疫情,
当祖国一线需要口罩,防护服的时候,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纷纷行动起来,
把当地的医疗用品都买空了,
分别从世界各地寄回中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种情节就可以理解为对民族的对祖先的孝。
相关链接:
甲骨文台历第六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