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壮大”路线图
在2019年百强城市名单中,成都是四川省唯一一个入围的城市。而作为四川第二城,绵阳的GDP仅为成都的1/7左右。
再看百强企业名单。作为四川省会,成都的百强企业达到了79家,而成都以外的所有四川城市加起来才21家。
这是很明显、很典型的强省会的特征。
成都一家独大,占尽了资源和发展优势。这种类型的省会城市,一般被网友戏称为:吸血。
同样的还有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中心十分突出,不仅高教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且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快。
但是这种情况在我国并不是常态。
从全国范围来看,许多省份的省会都不是省内经济体量最大的,例如江苏南京、山东济南、福建福州、河北石家庄等,它们似乎都面临着相同的情况:省会似乎不是绝对的老大。
2018年,27个省会城市中首位度比较高的是中西部城市,前三位分别是银川、长春、西宁,都超过了40%,超过30%的有11个省会城市。同时也不难发现,不少省会城市低于30%,济南占比最低,只有10.3%。
近年来,各省开始提出强化省会城市战略,突出中心城市作用。一盘强省会大棋正谋篇布局,徐徐展开。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城市的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拓展发展空间,来满足城市发展的新需求。对辐射能力强的省会城市来说,撤县(市)设区,能够扩大发展的空间。
青海省政府在2019年12月6日宣布了西宁市湟中县撤县设区的消息,设立了西宁市湟中区,以原湟中县的行政区域为湟中区的行政区域。湟中县撤县设区后,西宁市政区划由原来的四区三县变为五区两县。
进入21世纪以来,杭州已经经历了三轮“撤县设区”,扩张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8年,杭州与宁波的GDP总量有了将近30%的差距,省会杭州经济优势越来越大。
事实上,杭州的行政区划一直随着城市的发展在逐步调整。20世纪30年代,杭州市的中城区、半山区被撤并,同时又新建了滨江区。从2001年2月开始,萧山、余杭、富阳相继撤市设区。2017年8月,撤销县级临安市,设立杭州市临安区。
临安设区后,杭州的市区面积一下子扩大64%。目前,杭州市区的面积已从过去的430平方公里扩展至8000平方公里,最终形成了现有的10个行政区构成的市区板块。2018年总面积达到了16853.57平方公里。
杭州尽管面积大的吓死人,但若论动作之大,还看济南。
一年前,也就是2018年12月26日,山东省撤销地级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要知道,这可不是合并其下辖县或县级市,而是并掉一个地级市。这个动作不可不谓之大了。
此次区划调整后,济南市辖10区2县,面积102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6.04万人。按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统计口径,济南市已经步入特大城市的行列。
并且,济南将成为继佛山之后又一个即将冲击“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加上莱芜,济南市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89亿元,同比增长7.0%。
最近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很火。与江浙两省一道属于一体化进行中的长三角,安徽未免压力山大。不过,好在安徽有一张王牌:合肥。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近几年发展不可谓不快。从2013年开始,合肥市的GDP一直在平稳上升,2018年GDP总量为7822.91亿元,比17年增长8.5%。比经济更重要的是,合肥还拿到了一项极端稀缺性资源:国家科学中心。
在区划调整方面,合肥也是干了一票大的,力度不亚于济南。济南一口吞下地级市,合肥则是早在8年前就拆掉了一个地级市。
2011年8月,安徽省作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了原地级巢湖市,原居巢区改设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庐江县划入合肥市。巢湖撤市后,合肥的城市空间向南拓展,由“滨湖”走向“环湖”,塑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新形象。
合肥市成为与南京、杭州并列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合肥市目前辖4区4县1县级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合肥与南京、杭州并列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地位平起平坐;江苏城市论坛小编分析认为,合肥的区划优化提升还有很大操作空间。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来迈出的步子也不会小。
根据郑州市政府2018年3月发布的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2035年)》,明确郑州要“北联”,探索向北“跨黄河”与新乡毗邻地区联动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
郑州意图将黄河变成“市内河”。近年来,郑州向北探索与新、焦跨黄河联动发展的脚步从来不曾停过。截至目前,郑州联系焦作、新乡已通车的黄河桥共7座,涵盖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等不同用途的桥梁。在近两年内还要规划建设至少5条通道连接黄河两岸区域。
提升省会首位度
说到省会首位度,事实上,许多省会城市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南京首位度倒数第二,这可能在大部分人的意料之外,作为长三角长期以来唯一特大城市,这不是应有的“待遇”。当前强省会大势,南京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原因其实很简单,江苏城市论坛小编分析认为,不是南京不够强,而是:苏州及其辖县太强了。
众所周知,江苏常年霸榜百强县榜单,县域经济在全国遥遥领先。而苏州其辖县,更是长年垄断全国前五,怎么都甩不出前十。苏州的几个县,每一个都是高手中的顶级高手。在这样的逼人形势下,南京市区经济再强,也难免退避三舍。
2018年12月,江苏省提出,南京市要做好“主场”文章,切实扛起“省会”责任,体现“省会”担当。南京2019年前三季度的GDP 为10267.12亿元,与2018年相比,南京的GDP增速上了8.0%,在前三季度的增速中,其超过江苏第一城市苏州2.0个比百分点。
在南京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抢抓机遇,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首先要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其次加快“米”字型交通网络,最后需要发挥区域辐射作用,积极争取南京都市圈纳入国家布局,提升南京在苏皖两省都市圈城市中的辐射度。这一年,南京的努力有目共睹。
提到南京,人们往往就把它与苏州对比。同样地,提到广州,人们也不免会把它与深圳进行比照。
如果忽略深圳这个特殊存在,广州在省内的经济实力并不差,早在2011年,广州的GDP就分别相当于佛山与东莞的1.87倍、2.6倍。但是,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在深圳耀眼的光芒下,难免显得有些落寞,即使他是一线城市。
强省会战略进一步推进,各地纷纷开始强调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
山西省政府在《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支持太原都市区率先发展......突出太原都市区在全省城镇化格局中的龙头作用......提升城市首位度”。
今年3月,江西省也提出打造南昌大都市圈提高城市首位度,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南昌集聚和辐射周边地区的能力。
贵阳市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有目共睹的,GDP从2015年的2891.1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798.45亿元。现在一年一度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与大数据博览会都在这里召开,腾讯、阿里、在这里开建大数据基地。贵阳带也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结语。
强省会战略强势推动,已势不可挡。中心城市为核心,卫星城市环绕分布,中国城市发展格局正迎来深度变革。
如此,地级市将何去何从?这是值得深思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