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三月初三-1661年8月7日清世祖顺治十八年七月十三日),名采,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他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动人篇章,成为江南士人佳话,亦为曹雪芹构思和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他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哭庙案”于清世祖顺治十八年七月十三日(1661年8月7日)被判处斩首。著有《沉吟楼诗选》、《唱经堂才子书汇稿》。

《春感八首有序》(其二)

顺治庚子正月,邵子兰雪从都门归,口述皇上见某批才子书,谕词臣“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等语。家兄长文,具有某道。某感而泪下,因北向叩首敬赋。

半夜虚传见贾生,同时谁会见长卿。

卧龙只合躬耕死,老骥何由仰枥鸣?

岁晚鬓毛浑短尽,春朝志气忽峥嵘。

何人窗下无佳作,几个曾经御笔评?

王若水点评:

金圣叹复杂悲叹的一生与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息息相关,金圣叹的思想是复杂的、矛盾的。明朝灭亡,他有一些怀念故国的感情,廖燕在《金圣叹先生传》中写道:“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友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他采取不与新的王朝合作的态度。他的诗作中占比重相当大的一部分就是他对故明的怀念、对清统治者的不满和表示要保持自己的气节。那么这八首《春感》极其序文怎么透着一丝“奴颜媚上”的神态呢?从序言可知,这只是一个不为世人所认可的“另类文人”忽然遇到高高在上的最高统治者——顺治皇帝的称赞,而一时流露出的“得意”神态。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他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他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但当时有士人批评他提倡《水浒传》和《西厢记》,是惑乱人心。他的好朋友邵点(字子与,号兰雪,浙江余姚人,随父迁吴地,清初书画家)转述顺治帝对《才子书》的关注和评价,顺治帝称赞他是古文高手,叫大臣不要用八股文的眼光衡量他。金圣叹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威的认可,向“知音者”的君王“叩首敬赋”、称“帝”称“臣”实在是太自然不过的了。他只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下层的、普通的文人,“何人窗下无佳作,几个曾经御笔评?”御笔评点当然会使他感到激动。他也有点飘飘然起来,自负自己是“卧龙”式的人才。然而这一时的“得志”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在这样的社会中,他并不想去为清统治者当爪牙,他的个人理想主要就是希望有一个闭门读书的优裕环境。将金圣叹与同时代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至稍前的李贽等人来比较的真的是看不出什么意义。如果他真的有一些媚骨的话,也不至于在做出这首诗的第二年,即清世祖顺治十八年(1661年),就因为反抗贪官污吏的苏州“哭庙案”而被清廷杀害了。

绝命诗

天公丧母地丁忧,万里河山尽白头。

明日太阳来吊孝,家家屋檐泪珠流。

李都蔚点评:

清世祖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免其职。朱国治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并为任维初遮瞒回护,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再逮捕金圣叹等七名士人,在江宁(今南京)会审,严刑拷问,后以叛逆罪判处斩首,于七月十三日行刑,是为“哭庙案”。据说狂放怪才金圣叹,面对满清朝廷将对他处以的极刑,坦然率真,作此《绝命诗》。

“丁忧” :“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是居丧的意思,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中,遭逢父母的丧事,称为“丁忧”,后多指官员居丧。丁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丁忧期限三年(二十七个月),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我觉得说这首诗是他被斩首行刑钱的绝命诗过于牵强。这首诗是描写雪景的,而且是大雪,万里飞雪,山河皆素,就象天地遭遇丧事一般,等到来日天晴,太阳高升,前来吊孝,阳光会融化冰雪,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雪水滴流,如同晶莹的泪珠。金圣叹被杀是在七月十三日(阳历8月7日),地点是南京三山街,很难想见这夏末的江南会有如此的大雪?

如果不是牵强附会,这首诗真的是金圣叹绝命前所作,那就有两种可能了。其一,那年的夏天南京真的下了大雪,这样,窦娥冤的六月雪就真的化为现实了,也可见金圣叹在“哭庙案”中的冤情极大,制造“哭庙案”的吴县县令任维初后来也被斩于南京三山街,而江苏巡抚朱国治后来因“克扣军粮”被烹杀,尸骨无存,也算恶有恶报。其二,那年的夏天没有下雪,而是“大怪杰”金圣叹的“穿越”之作,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写出描写寒冬大雪的景色,在绝命前仍不忘开起时光的玩笑,借以讽喻世事混浊,足见奇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