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必备——舌诊图解大全及中药调理方案
舌诊,是中医必备的基本技能
舌头伸出来看看
中医看诊时,经常会说的一句话
中医认为
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脏腑病变
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
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
舌尖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部反映中焦脾胃
舌根反映下焦肾
舌两侧反映肝胆
除了舌头不同区域外,舌头的形状、舌色、舌苔、润燥等也反映着我们身体变化。
这个在舌苔上表现很明显:一般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随病情由轻变重,舌苔也会由薄变厚,表明病邪由表及里;若舌苔由厚变薄,说明病情好转。
● 正常舌头 ●
●其他舌象 ●
中医舌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舌质,即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为脏腑气血之所荣。望舌质包括舌的神、色、形、态四方面,以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
舌之有神与否,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与灵动方面。临床上凡是舌色红活明润的,无论出现何种苔色,多属病情轻浅的表现,其预后良好;若其舌毫无血色枯晦黯淡的,不拘有苔或无苔,全无神气者,其病多属危重,预后凶险。
舌色,即舌质的颜色,多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五种。其中除淡红舌为正常舌色外,其余均为主病之舌色。
舌形,是指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方面的特征。
舌态,指舌体的动态。正常舌态多表现为舌体伸缩自如,运动灵活。提示脏腑机能旺盛,气血充足,经脉调匀。常见的病理舌态包括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
舌苔是指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是胃气上蒸所生。望舌苔包括诊察苔质和苔色两方面,以察病位的浅深、病邪的性质、邪正的消长。
小编找了几张不正常的舌象图
是不是不够看,小编推荐一款中医智能辅诊神器给大家——禾大夫2.0小程序版,点开工具中的舌象图库,各种舌象轻松搞定!
禾大夫
医生开方好帮手
● 舌诊中药调理 ●
舌色
①淡白舌:淡白舌常见于阳虚、寒证以及气血两亏的人。舌淡白胖嫩、湿润,多为阳虚、寒证;舌淡白瘦薄、光莹,多属气血两亏。阳虚体质之人舌象多见舌淡胖嫩而边有齿痕。
生活起居:阳虚的人,适应气候的能力差,耐夏不耐秋,故阳虚的人尤应注重环境调摄,避寒就温。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饮食:阳虚体质之人饮食上应以甘温为主,少食寒凉食品。宜食羊肉、狗肉、韭菜、核桃仁等。不宜多食生冷,熟腻,冰冻的食物,不宜饮用绿茶,可饮适量红茶,不宜多食凉性食物﹐如苦瓜,螃蟹、梨、荸荠、甘蔗等,不宜过多饮用鲜榨的果汁。
气血两亏之人应加强营养,宜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中药调理:阳虚体质的人宜于温肾壮阳,培补命门,日常调理宜选用补阳类的中药。(如鹿茸、巴戟天、淫羊藿等)。用方上可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加减。
气血两亏之人可选用一些补气养血药物(如西洋参、黄芪粉、肉桂粉、当归等。)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或呈鲜红色,主热证。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多属实热证。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为虚热证。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阴虚体质之人舌象多见舌红少苔少津。
生活起居:阴虚体质之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以藏养阴气。工作紧张﹑熬夜﹑剧烈运动、高温酷暑等由于能加重阴虚倾向,应尽量避免。吸烟者应戒烟,《本草汇言》云其“味苦辛,气热,有毒”,长期吸食易致燥热内生,而见口干咽燥,或咯痰咯血。运动上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身体锻炼,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饮食:阴虚体质之人应该多食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乌贼、龟、鳖等。应少吃辛辣之品。
中药调理:阴虚体质之人用药上可选用天冬、麦冬、玉竹、地黄、知母等。用方上可用六味地黄丸、一贯煎、大补阴丸、左归丸加减。
③绛舌:舌色深红,或略带暗红色。主热盛证。舌绛有苔,多属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绛色愈深,热邪愈甚。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中药调理:黄连、麦冬、西洋参粉。
④青紫舌: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舌色中泛现青紫色均称为“青紫舌”。主气血瘀滞。全舌青紫者,其病多是全身性血行瘀滞;舌有紫色斑点者,可能是瘀
血阻滞于某局部,或局部血络损伤所致,故常称之为 “瘀斑”或 “瘀点”。
血瘀体质之人舌象多见,舌质暗有瘀点、瘀斑。
生活起居:血瘀体质之人应注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志刺激。锻炼身体应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急过量,尤以慢走、打太极拳为宜,时间宜选择在早晨,因瘀血体质之人,体内已有血行不畅的基础,经过一夜卧床,血液势必更加凝滞,故早晨宜进行身体锻炼,以使血行通畅。
饮食:瘀血体质之人可选择食用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食材(如山楂、黑木耳、洋葱、西红柿等),少食醋﹑盐、动物脂肪、煎炒油炸等食品,因酸性收敛,咸能胜血 ,腻涩之品黏滞,均能使血管收缩,血液运行不畅,日久可致瘀血体质加重,从而发生瘀血病证。可适当饮酒但不可多饮,若饮酒过多,嗜酒成性,则可使血管收缩,血脂增高,并损伤肝脏。
中药调理:血瘀体质之人用药上可选用活血化瘀药(如川芎、当归、红花、丹参、益母草等)但由于本类药物行散力量强,容易耗血动血伤血,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血证而无瘀血现象者,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用方上可用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四物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加减。
舌形
舌形,是指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方面的特征。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症。'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
中药调理:叠鞘石斛粉、肉桂粉、黄芪粉、黄连等。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胖大舌多主水湿、痰饮内停;肿胀舌多主湿热、热毒上壅;舌淡胖大者,多为脾肾阳虚。舌红胖大者,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相搏。舌肿胀色红绛,多因心脾热盛,热毒上壅;若舌红肿胀,苔黄腻,多因湿热蕴毒上壅;舌青而肿多见于因中毒而导致的血液瘀滞。'瘦'指舌体瘦小而薄,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舌体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舌体瘦薄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者,多见于阴虚火旺。
中药调理:茯苓粉、黄芪粉、西洋参粉、山药、薏仁、当归等。
③点、刺:主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根据点刺的颜色和分布的疏密,可以估计热邪的轻重,如点刺鲜红散在,说明血热尚轻;如舌色紫绛芒刺满布,说明血热极盛,病情危重。根据点刺出现的部位,一般可区分热在何脏,如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舌边有点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
中药调理:石膏、竹叶、栀子、生地、芦根等。
④裂纹: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为裂纹舌主阴血亏虚、脾虚湿侵。舌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伤阴。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者,则多属脾虚湿侵。若生来舌面上就有较浅的裂沟、裂纹,裂纹中一般有苔覆盖,且无不适感觉者,称为先天性舌裂,应与病理性裂纹加以鉴别。
中药调理:西洋参粉、叠鞘石斛粉、麦冬等。
④齿痕: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又称齿印舌。主脾虚、湿盛证。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者,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舌质淡红而舌边有齿痕者,多为脾虚或气虚;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者,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中药调理:薏苡仁、扁豆、砂仁、豆蔻等。
舌态
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中药调理:黄芪粉、天麻粉、西洋参粉、菊花、当归、钩藤、羚羊角。
舌苔
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症、寒症,但临床上也有里症、热症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症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中药调理:茯苓粉、薏仁等。
黄苔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中药调理:叠鞘石斛粉、玄参、麦冬、黄连等。
灰黑苔多主热症,亦有寒湿或虚寒症。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中药调理:叠鞘石斛粉、肉桂粉等。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
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
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
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中药调理:茯苓粉、西洋参粉、叠鞘石斛粉等。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中药调理:西洋参粉、叠鞘石斛粉、茯苓粉等。
4、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中药调理:茯苓粉、薏仁等。
5、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腐苔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中药调理:生地、黄连等。
来源:综合网络(如有错误,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