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拍卖13年产临储大豆 实施分贷分还

昨日国家粮食局发布《7月29日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竞价销售交易公告》,根据交易公告,29日黑龙江地区将拍卖2013年产临储大豆13.59万吨,同时实施分贷分还政策。

据悉,截至目前临储大豆拍卖已经进行了两次,共成交2012年产大豆51万吨,但从交易场面来看,从首次的火爆到理性竞价,转折非常明显。

从第二次拍卖统计来看,成家率较上次下滑42.4%,成交均价较上次下跌184元/吨。根据目前的统计结果,2012年产大豆拍卖即将结束,2013年产大豆将逐渐成为主流。但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随着大豆拍卖节奏的确定,市场对粮源的担忧已经大大降低,而2013年产大豆因质量和年限问题,预计起拍价将会提高,拍卖能否呈现较好的局面也值得关注。

此外,目前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秋季仓容问题将值得关注,从玉米拍卖的加量来看,国家去库存态度坚定,而2013年大豆实施分贷分还也讲有助于提高成交。

时 间

品 种

数量(万吨)

标的年份及分布(万吨)

7月29日(星期五)

国家临时存储

大豆

60

2012年产:内蒙12.74、辽宁0.2、黑龙江13.59

2013年产(分贷分还):内蒙11、黑龙江22.47

据悉,今年大豆将继续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近日,黑龙江省2015年度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资金发放工作正式启动,补贴标准为每亩130.87元,相比2014年的补贴标准每亩60.5元,高出1倍多。

相较而言,东北农户对大豆的种植信息正在逐步恢复,加上玉米结构调整,有分析预计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将会大幅增加。

总体而言,连续实施的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正向作用正在显现,但粮油关注小编注意到,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也在累积。

首先是管理成本方面,根据媒体的报道,目标价格政策的行政成本包括了村干部、县乡工作组、地州工作组的实地测量成本,农户等待的成本,各级干部的交通住宿费用,物资购买(GPS等),再加上宣传等费用,总成本很高。以黑龙江省讷河为例,2014年仅相关部门大豆补贴调查核实费用就达到31.5万元,其中花费最多的是种植面积的核实工作,约为12.6万元。值得关注的是,以上测算的费用中还没有包含乡镇基层部门的人工成本。

其次是落实环节方面。虽然在管理成本费用方面是按照实地测量、交通、物资购买来做的费用支出,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较大差异,从2014、2015两年补贴发放来看,地方政府一般按照地方统计面积发放,公开透明度欠缺,特别是东北三省一区素有开荒的传统,这些面积的补贴如何落实存在问题。

第三就是大豆价格采集点。同样是作为目标价格的辅助措施,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采集点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难以发挥作用,最终依然是采取了按上报面积发放的形式。

综合来看,粮油关注小编依然认为,对国内粮油调控市场而言,相较于政策的漏洞,管理成本和执行环节的监督将是重中之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