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到地方,为什么都纷纷加注步行生活圈?
早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出现之前,莫雷诺就一直在研究一种新城市规划模式 —— 15分钟城市:创造一个让居民需要的一切都能在15分钟内步行或骑自行车可达的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居民可以在家办公或步行到附近的办公室,而不是将时间耗在交通工具上;可以步行去杂货店、看医生、送孩子上学,或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 巴黎“15分钟城市”概念图。图据Paris en Commun
莫雷诺是巴黎第一大学的科学主任,专攻复杂系统和创新,同时也是巴黎市政厅的智慧城市特使。在过去, “ 15分钟城市 ” 曾被视为对气候危机和空气污染的回应,通过在社区层面支持绿色出行和减少碳排放。但是新冠疫情将其提上了世界各地大都市的议程。
今年5月31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 “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 ,并从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等六方面进行部署。
紧随其后,7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全国推广实施。“指南”进一步将社区生活圈细分为城乡两部分,其中城镇社区生活圈包括 “ 15分钟、5-10分钟 ” 两个层级,乡村社区生活圈包括“乡集镇-村/组”两个层级;并明确提出了打造 “ 五宜社区 ” (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目标,从技术层面将上述 “ 意见 ” 具体做实。
△ 城镇社区生活圈要素圈层布局图
据《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A 上海等地率先探索
“ 指南 ” 的发布会在上海举行,这不仅因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 “ 指南 ” 的牵头编制机构,更因为上海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全国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经验。
△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模标准
为什么上海早在五年前就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目标?这与市民当时的迫切需求密切相关。根据2017年城市数据团的相关调查,以上海的1万个样本小区为例,仅12%的社区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可达到养老、卫生、教育、商业、交通、文体六项设施,越偏离市中心的小区步行可达率越低;覆盖情况最差的是文体和医疗设施,在15分钟以内的小区不足30%;基本上两个小区中就有一个在养老服务设施上存在缺失。
五年持续推进,上海 “ 15分钟社区生活圈 ” 建设已从满足基本需求进化到整体品质提升,今年9月即将开幕的2021年上海空间艺术季,主题即是 “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 ” ,以社区为展场举办,提升到了 “ 城市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 的更高层面。
△ “2021年上海空间艺术季”海报。图据官微
山东济南也是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2017年,济南发布《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明确构建 “ 街道-邻里 ” 两级社区生活圈层级体系,其中“街道级生活圈”控制在10至15分钟步行范围内, “ 邻里级生活圈 ” 控制在5至10分钟步行范围内;并从日常生活、长者照料、人文培养、文体娱乐、医疗护理、社区就业、公共空间、慢行环境八个方面完善生活圈服务内容体系。目前济南已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04个,其中6个被命名为全国示范项目。
△ 济南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愿景
图据官网
得益于上海、济南等城市的率先探索, “ 15分钟步行生活圈 ” 的理念在中国城市已经深入人心,不少地方近年来都开始了相应实践。
B 成都的大胆创新
所谓社区综合体,指的是集合了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综合建筑物(群),方便市民 “ 进一扇门,办多件事 ” ,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优惠、便捷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去年,《成都市社区综合体功能设置导则》出炉,提出便民服务、教育、医养、体育、文化5大特色主题场景的社区综合体配置模式。截止去年底,成都市社区综合体已开工261个,建成134个。
△成都兴蓉社区综合体,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体休闲活动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等功能板块为一体。图据@成都高新
武侯区锦城社区是一个成立于2014年的 “ 年轻社区 ” ,社区居民大多是因创业或子女就学而从外地来蓉定居的。起初,居民的归属感不强,邻里之间相对陌生。社区率先启动 “ 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建设项目 ” ,依托社区综合体及其它公共服务资源,不仅定期开展儿童托管、科普教育和暑期青教 “ 三大主题 ” 活动,还建立3岁以下婴幼儿公共托育服务中心,聘请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对残疾儿童、行为偏差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提供家庭教育普惠、家庭治疗等补充性服务。不仅迅速打破了邻里之间的隔阂,而且有效凝聚了社区居民的向心力。锦城社区 “ 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建设项目 ” 也入选首批 “ 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试点 ” 。
△ 锦城社区在社区综合体/党群服务中心楼顶
设置的儿童科普菜园
“ 商服互嵌 ” 模式的关键是引导传统社区商业企业转型为叠加社会效益、提供便民服务的社会企业,青羊区为此大力构建构建社会企业培育发展生态链,逐步了形成 “ 政府+企业 ” 共建、 “ 社区+企业 ” 共治、 “ 企业+企业 ” 共享的互动发展格局。
△ 清源社区“思源堂”15分钟便民生活圈示意图
成都市于今年启动的 “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 中,多处均涉及到15分钟步行生活圈,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表述是 “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 中的 “ 通勤生活深度融合 ” —— 支持在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和社区绿道布局建设公共图书馆、大众体育健身馆、专业展览馆,让市民可在 “ 回家的路 ” 上解决80%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
△ 陆肖TOD生态圈示意图。图据官网
成都市规自局今天正式公布的《成都市中优 “ 十四五 ” 规划》中,15分钟步行生活圈同样是重要内容之一,相关表述也升级为 “ 15分钟社区宜居生活圈 ” 。
从社区综合体到TOD,从 “ 15分钟 ” 到 “ 10分钟 ” ,成都版本不仅立足于市民 “ 衣食住行、文教体卫 ” 的日常需求,更是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以TOD重塑城市空间形态的大胆探索。
A 城市规划设计思路“变道”
就像成都探索所揭示的,15分钟步行生活圈绝不仅是公共和生活服务的补短板,而是体现了城市规划设计思路的重要转变。传统的城市管理者习惯于以人口规模来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带有浓郁的计划经济分配色彩。而社区生活圈既是体现物质空间的设施圈、环境圈,也是体现感知空间的邻里圈和社交圈,是从计划导向向需求导向的 “ 变道 ” 。在新的社区规划模式下,居民生活的现实需求被不断放大,社区层面的场所组织也更趋于人性化。
△ 柯布西耶于1930年代提出的“光辉城市”——巴黎中心区改造设想,虽然未被采纳,但在当今很多城市都能看到这种模式的影子
现代大城市基本是围绕着汽车构建的,柯布西耶简直与汽车时代不谋而合。密集的摩天大楼,明确的功能分区,超级的立体交通体系,宏大的公共社区,一体化的管理系统……他的“集中主义功能城市”规划思想持续几十年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学界对柯布西耶的批评也从来就没有中断过,长时间通勤让人筋疲力尽,交通也对能源消耗、空气污染、健康等带来极大挑战。
B 新冠疫情加速转变进程
新冠疫情加速了世界城市规划设计的转变进程。 “ 15分钟城市 ” 成为规划领域的热门概念,更激进者如瑞典,甚至开始在全国推行 “ 1分钟城市 ” 计划,它允许当地居民共同规划街道布局。通过工作坊和社区协商,居民可以控制多少街道空间用于停车或其他公共用途,督促人们更关注自家门口和近邻的社区空间,以便实现 “ 到2030年,瑞典的每一条街道都是健康、可持续和充满活力的。 ”
△ 15分钟步行生活圈,连接起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圈
正如专家所说,人类与新冠病毒共存将是未来世界常态。打造 “ 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 ” 多元功能的社区空间单元,不断激活 “ 城市细胞 ” ,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有魅力、更具活力,让美好城市生活由愿景变为现实。
▼▼▼
UP君大概总结了一下,15分钟生活圈的设施网点主要分两大类——
基本保障类 | 品质提升类 |
||
便利店 | 美容美发店 | 新式书店 | 托育站 |
综合超市 | 照相文印店 | 运动健身 | 保健养生 |
菜市场 | 药店 | 特色餐饮店 | 休闲娱乐 |
生鲜超市/菜店 | 家政服务点 | 养老站 | 教育培训 |
早餐店 | 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快件箱组) | 其他 | |
维修店 | 再生资源回收点 | ||
洗染店 | 其他 |
你认为 “ 15分钟步行生活圈 ” 内,哪些服务是必须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还应该补齐哪些短板?欢迎留言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