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是如何让人陷入困境的




所有的智者都会告诉我们,让我们烦恼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或观念,或者说,是觉得事情“应该”如何如何的执念。

“应该”,就像一根绳子,将自己捆缚起来,所以,所有的智者都会告诉我们,要想解脱,唯有反求诸己,破除执着。

如何破?且往下看!


“我竟然有两年没有去看春天了。去年是这样,今年都快三月了,我们这儿的花都开了一个月了,可我几乎每天都窝在家里,根本不想去看花。”

“那又怎么样?就不去看呗。”

“我觉得自己可能有点问题。你知道,以前我是那么热爱春天、热爱花朵的。”

“你以前特别爱穿某件裙子,以至于后来买了好几条同款,然而,后来的那两条你根本就没再穿过一回;你以前曾排山倒海地喜欢一个人,日思夜想,魂魄随君,后来,你一年半载也很难想起他一回;你以前特别爱吃臭豆腐,你以前特别喜欢听古琴,你以前很不喜欢跟人说话……而现在,这些都改变了。你觉得有问题么?”

“好像,也没啥问题。可是,我还是觉得忽然不爱看春天了,这件事有点不一样。这让我不安。我想搞清楚为什么?”

“搞清楚了么?”

“没有。”

“那为何要去搞?随他呗。”

“不行。随不了他。”

“嗯。遇到问题,非要答案,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习气,很大的执着。这是你需要觉察的。”

“我知道这是习气,是惯性,可是这得慢慢去修。你就告诉我一个现在就能起作用的办法吧。”

“好。将你的问题精简化。”

“我两年没看春天了,这有问题。因为春天那么美,我应该迫不及待地扑上去。”

“当你持有这种‘应该’的观点时,你感觉怎样?”

“我感觉很疑惑,很困扰,感觉自己没有爱春天,因而可能心理有问题,很不安,很焦虑。”

“那么,假如你根本没有这个‘应该爱春天’的观点,你感觉会怎样?”

“如果没有这个观点,我就没有问题和纠结,很平静。看不看春天都无所谓。”

“那么,你发现问题了么?”

“发现了。我受困于一个观念。受困于‘我应该爱春天’的这个观念。”

“谁规定了这个观念?”

“仔细想想,没有人规定。除了我自己。”

“你为啥要这么规定?”

“是呀,我为啥要这么规定?好奇怪呀!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模式,就是,我自己搞出一个规定,然后去卡住我自己!”

“哈哈哈,这就是传说中的作茧自缚呀!其实,我们的任何一种烦恼背后,都对应着某个执念。执着于好,必困于坏;执着于高,必困于下;执着于美,必困于丑;执着于生,必困于死……所以禅宗大德才会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而所谓破烦恼,不是要破烦恼本身,而是破它后面的执念——那才是阴魂。”

(PS: 关于如何转念的方法,推荐大家阅读拜伦·凯蒂的《一念之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