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亟需组建20大文化城市圈,以承担中国文化全面复兴
近年来中国各地成立了不少经济合作区,如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中原、长江中游等,这些经济区的存在确实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其实,不仅经济上要讲究区域合作,文化上也需要区域合作。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AxMjIvMjE2NjM5MTI0XzFfMjAyMTAzMDExMDU0NDA0NTg=.jpg)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始于元朝,因蒙人以少驭多,所以故意将文化相近的地区拆分的七零八落,一省之内,方言不同、文化各异,以达到分化制衡之目的。现在已经是21世纪,中华民族意识已经完全觉醒,再搞分化制衡那一套已经没有意义,徒增内耗。
中国现在最大的文化任务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构建软实力,获得全球话语权。而中国文化复兴的现状并不乐观:内有地域纷争,如近期洛阳与西安为谁更能代表大唐文化而争吵;外有韩越如跗骨之蛆,分分秒秒都在撕咬中华文化窃为己用。当此之时,中国必须统合国内力量,齐心协力,系统性、专业化复兴传统文化,才能应对外部挑战。为了消除内耗,我建议中国像成立经济合作区那样组建“文化城市圈”,承担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任务:
1、唐文化
以西安、洛阳为核心,包括西安、洛阳、三门峡、渭南、咸阳、宝鸡、铜川、天水、庆阳等市。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AxMjIvMjE2NjM5MTI0XzJfMjAyMTAzMDExMDU0NDE4NjQ=.jpg)
2、汉文化
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徐州为核心,包括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等市;西部包括洛阳、西安、汉中等城市。
3、宋文化
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开封为核心,包括开封、新乡、濮阳、鹤壁等市;南部以杭州为核心,包括杭州、绍兴、宁波、湖州、嘉兴等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4、商文化
以安阳和商丘为核心,包括安阳、鹤壁、濮阳、商丘、菏泽等市。
3、儒文化
以济宁曲阜为核心,包括济宁、泰安、聊城、济南、衢州等市。
5、东夷文化
以临沂、济宁曲阜、潍坊诸城为核心,包括山东全境及连云港、沧州、衡水等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6、炎黄文化
以延安为核心,包括延安、榆林及山西全境。
7、三国文化
以襄阳、南阳、许昌为核心,包括襄阳、南阳、许昌、荆州、荆门、宜昌、随州、驻马店、信阳、阜阳等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8、楚文化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以及安徽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9、江南文化
以苏州、杭州为核心,包括苏州、无锡、常州、湖州、杭州、上海等市。
10、徽文化
以黄山为核心,包括黄山、宣城、芜湖、铜陵、池州、安庆等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1、金陵文化
以南京为核心,包括南京、镇江、马鞍山等市。
12、岭南文化
以广州为核心,包括广东除潮汕揭以外各市及广西东部的梧州等市。
13、客家文化
以赣州、梅州、惠州为核心,包括赣州、梅州、韶关、惠州、龙岩、三明、贺州等市。
14、海派文化
以上海为核心,包括上海、昆山、南通、嘉善等市县。
15、西域文化
包括新疆全境,西藏、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6、塞上文化
含匈奴、鲜卑、柔然、契丹、蒙古等游牧文化,地域包括内蒙古全境及山西、陕西、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地区。
17、中原文化
以洛阳为核心,包括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皖北、苏北、关中地区。
18、川蜀文化
以成都、重庆为核心,包括四川、重庆、汉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东北文化
包括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重点研究高句丽、渤海国,以及东北部落发展及闯关东。
20、丝路文化
分为两部分:陆上丝绸之路,以洛阳和西安为核心,包括洛阳以西地区;海洋丝绸之路,以泉州和广州为核心,包括福建、广东、浙江等省。
以这20大文化区为核心,承载中国神话、节日、历史、汉服、国画、中餐、茶道、建筑、音乐、家具、神兽、鬼怪、门神、兵器、武术、道教、佛教、神仙、汉字、书法、奇器、玉器、货币、风水、习俗、民间传说等文化构成,全面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复兴。
复兴形式包括:原物复原、制作、临摹、直播、元素提取、仿古商品、新古风、产业化、著书立说、教育传承、专题解说、展览、申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并积极在影视、音乐、小说中使用传统文化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商品中复活传统文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改造、创新,让中国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和思想形态。最终目的是让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主流文化,让中国文化成为能与西方文化抗衡的强势文化!
中国文化,需要再一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国也要开展一次东方的文艺复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