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安的一座义冢
再次去惠城区马安镇转转,在圩镇后山西侧的谭仙圣庙旁,意外看到一座义冢。一开始还以为是普通的坟墓,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义冢。所谓义冢,就是旧时收埋无主尸骨的墓地。这是一种慈善的行为,积德的好事。苏东坡被贬惠州期间,做了很多好事,其中之一就是倡议收拾枯骨,建立丛冢,还写了一篇《祭枯骨文》流传至今。
记得早年我还在读书的时候,我老家大队部旁不远的一处草坡,也有一座义冢,还刻着“光绪X年”字样。当地老人说这是收葬东征时杨坤如手下战死的士兵(史书记载,杨坤如的确在金鸡沥战败,死了不少士兵)。但后来我对照墓碑上的时间,墓碑的时间要早很多,那么这座义冢埋的就不是杨坤如的士兵,而是更早的了。后来这个地方被开发建了厂房,那座义冢也就消失无踪了。
马安的这座义冢,左右两侧立一对联:“栖魂仍故里,续祀属仁人”。墓碑中间刻“义冢”两个大字,右边三列小字,最右边字体稍大,为“光绪八年岁次壬午孟冬月吉旦”,左边则刻一列“建庙众绅士等仝立”。可惜中间两列字体比较模糊,无法辨认齐全,只能辨出部分“列位大君原由建庙平基……福主理合在旁殡葬俾恭祝圣诞以使奉祀谨志”,因此难以得知设立这座义冢的缘由。不知是否有知晓当地历史的人士,或者文史专家能帮助解读这座义冢的来历?
义冢旁边的那座谭仙圣庙,坐东向西,居高临下,面朝马安沥。甲申年(2004)重修过,外墙贴了瓷片,破坏了原貌,不过还是看得出主体还是原来的,包括大门的石匾和石刻对联,仔细观察都是旧物,可惜的是没有时间和书写者的落款。对照义冢上的记载“光绪八年……建庙众绅士等仝立”,因此猜测这座庙也是光绪八年(1882)前后建的,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
义冢可以反映古代的社会风俗。马安的这座义冢,历史较久,保存完好,且有墓碑文字记载,应该说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据我所知,目前惠州还没一座义冢是文物保护单位。希望这座义冢能够作为文物得到保护起来。
马安的义冢
墓碑两边的对联
马安谭仙圣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