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为什么要对楚平王鞭尸三百?伍子胥一夜白头是史实还是传说?
伍子胥为什么要对楚平王鞭尸三百?原因很简单,因为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要为父兄报仇。
这桩历史公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在一篇历史散文中论及过。文章的名字大概是《历史的暗角》,这篇文章是评论历史上的小人的。因为在余秋雨看来,伍子胥的悲剧都是因为一个名叫费无忌的小人引起的。这个视角挺独特的,也很有见地。
伍子胥的故事,《史记伍子胥列传》有载。下面大概说一下。
伍家的祖先叫武举,在楚庄王时期,就以直谏事君闻名。后代都为楚国大臣。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同样是楚国的大臣。当时楚国的国王是楚平王,其太子名建。武奢是太子太傅,费无忌是太子少傅,二人都是太子的属官。可是武奢对太子建很忠诚,费无忌对太子并不是一心一意。
当时,太子到了结婚的年龄,楚平王便向秦国为太子求亲,派出的求亲使者,就是费无忌。结亲的事很自然的办成了。因为秦国的女孩长的很漂亮,费无忌便动起了歪心事,以美女讨好楚平王。迎亲的队伍,而在路上,他便飞马回报楚平王说:秦国的女孩非常漂亮,大王可以自取,太子那儿,再重新给他娶个媳妇就行了。
楚平王一听,这主意不错,也就照办了。秦女来了之后,果然漂亮。楚平王十分喜欢,没多久,就生下了个儿子,取名“轸”。
费无忌本来是太子建的属官,因为讨好平王,离开太子,跟了平王。因为太子是未来的国君,自己得罪了太子,未免心里害怕,万一有一天楚平王死了,太子继位,岂不要杀了自己吗?于是,他就开始向楚平王进谗言,迫害太子。诬陷太子因为秦女之事,心怀怨恨,想要造反。楚平王因为自己做了亏心事,也疑心太子。于是,便招太子太傅伍奢考问。伍奢知道是费无忌说了坏话,劝平王说:“大王不能因为外人的谗言而疏远自己的亲骨肉。”但楚平王最终还是相信了费无忌,而决定对太子动手。做为太子太傅的伍奢便成了首先要除掉的对象。
要除掉伍奢,他的两个儿子伍员(子胥)和伍尚也要一起除掉。于是,楚平王把伍奢抓了起来,再派人去召伍员与伍尚,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回来,就杀掉他们的父亲。使者见到伍氏兄弟之后,伍尚便要立即回去,伍子胥说,如果我们回去,楚王也不会放了父亲,只能是父子一起死掉。这样,仇也报不了了。不如逃到其它国家,借兵回来,为父亲报仇。
伍尚没听伍子胥的话,他说:“我也知道回去必死无疑,可是父亲有难了,做为儿子的怎么忍心自己逃走。明知是死,也要回去陪父亲一起死。报仇的事就交给兄弟你去办了。”于是,伍尚被使者抓了起来。当使者要抓伍子胥的时候。他持械反抗,使者不敢靠近。伍子胥逃了出去。他的父亲与哥哥被楚平王杀害。楚平生又派人去杀太子建。派出的人不忍心这样干,提前派人给太子建报信,太子也逃走了。
伍子胥逃出之后历经磨难,最后到了吴国,受到吴国公子光的赏识。伍子胥帮助公子光刺杀吴王僚,使得公子光坐上王位,成为吴王阖庐。伍子胥自己也成为吴国重臣大将。后来,伍子胥带吴国兵将大败楚国,占领楚国都城,这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他当初与秦女所生的公子轸继位当了楚王,是为楚昭王。
楚国被伍子胥打破之后,楚昭王逃走了,楚平王已经去世了。伍子胥虽然灭了楚国,仇人却没见到,心中的一口恶气始终无法出来,于是,便把已经死去的楚平王从坟中挖了出来,鞭尸三百,为自己的父兄报了仇。
楚国被灭之后,大臣申包胥跑到秦国去搬救兵。毕竟楚昭王与秦国是有血缘关系的。开始秦国不答应,申包胥在秦庭之外,哭了七天七夜,秦国终于出兵。帮助楚国复国。
关于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故事,是后人编的。并不是历史事实。做为文学形象,人们相信他是真的也是正常的。《史记》中的伍子胥与京剧《文昭关》中伍子胥是有很大不同的。比较起来,肯定是《史记》中的形象更真实。京剧中的形象为什么为与正史有较在差别,是因为后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都是按儒家的道德标准进行改造了。
伍子胥肯定是英雄人物。但他却不是儒家人物,他的行为,也未必符合儒家道德。比如他做为楚国的臣子,带兵灭了自己原来的国家,这在儒家看来肯定是不忠的,父亲有难,自己跑了,也不能算是孝。所以,京剧中的情节和历史是不一样的。许多情节的改造,就是让他尽量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一夜白头,也是这种改造的结果,是艺术的夸张,并非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