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泽:象征手法,让文字更有力量
前情
第48集 新毛遂自荐:秃鹫
象征手法,让文字更有力量
李嗣泽
文章开篇用短短几行张力十足的文字,对自然景物和环境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写,令战火侵袭下邯郸城内的凄惨场景跃然纸上,让读者在无穷的遐想空间里,灵魂被深深震颤,敏感的神经再次被战争刺痛。看似写景,实则是将当时的政治气候与百姓苦不堪言的命运融入其中,以景言情,象征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
暴风雪如期而至。仅此一行字,就将已经遭受重创的赵国,正面临土崩瓦解亡国之难的险恶局势,渲染得淋漓尽致。邯郸百姓的房顶和屋檐,丧失了抵御风雪的功能,暗指当时的赵国已是风中残烛,根本无力抵御虎狼之秦掀起的这场“暴风雪”,为下文平原君和门客出使楚国做了铺垫。在此作者使用了调侃和反讽的手法,引用了一个现代动迁过程中产生的新词汇“钉子户”,令读者读来更觉意味深长。看看这些“钉子户”们身份和特征:他们是一些衣衫褴褛的老人,小孩和女人,他们瘦得像剔光了肉的排骨,他们的人生在瘆人的叹息中已经接近尾声,毫无希望可言,被称为“钉子户”也不无道理——静静等待,被钉在死亡的案板上。这幽默中透着冷峻的文字,让人读来心悸不已。
文中的平原君和门客们坐着豪华的马车,他们体态庄严,气质非凡。其中十九人衣着华丽,清一色的貂皮大衣,这和破碎的山河,衣衫褴褛的百姓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作为外交使节出使楚国,形象不能打折扣,尚且可以理解。可是,他们脸上泛着明显营养过剩才会有的油光,足以证明这些人平时养尊处优,上不思报国,下不体桖民生。决定出发之前,赵胜一个大胆的破釜沉舟、准备赴死的计划在脑中已具雏形,显得这位贵族代表还是有些骨气的。而他的这些门客们,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不思出谋划策报效国家,却大赞平原君如何通过杀妾取悦跛子来招纳“人才”;爱国青年李同的谏言唤醒了平原君沉睡的骨气和责任感,却被吐槽是“打鸡血”,可见这些从三千门客中脱颖而出的所谓精英,不过是一群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酒囊饭袋。平原君大概是一个典型的脑血栓患者,他的脑残主要表现在用人失察。选人看人只注重身份、名声,看不起“穷人”毛遂,忽视了“英雄不问出处”这个道理。
作者为什么在文中为草根英雄毛遂设计了一个“秃鹫”的形象呢?笔者以为,秃鹫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特立独行的凶猛之鸟,以吃腐肉和生命力极强著称。毛遂一出场就显出他的与众不同,同时也显得与这群乌合之众格格不入。他的个性就像秃鹫一样孤傲。他在持剑胁迫楚王就范时,以一人之口胜过百万雄师的果敢与锐气,与秃鹫居高临下,俯视世间万物的桀骜不驯有着惊人的相似。
最后一段富有诗意的描写,展现的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雪渐渐停了,意味着铮鸣的鼓角即将远去,战争给大地带来的最后景象就是生灵涂炭、尸盈遍野。这里对于秃鹫的描写堪称点睛之笔。从文字表面现象来看,秃鹫戳食腐烂的小动物尸体,似乎是它残忍的天性所致,在文中却被赋予了另一种意义,意味着当其他的小动物(人类)都在大难临头时选择坐以待毙抑或醉生梦死,总还是会有头脑清晰、敢于抗争的勇者出现,他们蔑视这些内心早已被腐蚀了的卑微者,继续勇往无前,终将大所作为!
笔者认为,作者充分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把一个众说周知的历史典故重新包装,令人眼前一亮。孕育于文字下的深刻思想,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读来不禁久久回味其中,难以自拔。
刊发于2021.7.8《劳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