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聚会,托 、盏、 待、 茶、 烟!
古代文人聚会,在吟诗作对的同时,往往少不了品茶,而在一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茶,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于是茶叶、茶具、斗茶也堂而皇之地留下了一段段人与茶的故事。茶盏和盏托常常一起出现,可谓焦不离孟。我们今天喝茶采用泡茶法,不需要盏托,故而多数人对它感到陌生,但是在宋代,盏托曾是不可或缺的点茶器具。茶人在吃茶时手捧盏托增添了茗饮的情趣,如花叶举举更加优雅。茶席桌面若平整,杯形又稳健,又若无大小适中的杯托时,可考虑直接使用软质杯垫,或舍去“托”累,享受赤足的惬意轻盈。
南宋的《茶具图赞》总结出宋代点茶必备的十二种茶具,冠以宋代官职,称为十二先生。书中认为,茶盏代表应为“漆雕秘阁,危而不持,……而亲近君子。名承之,字易持,名古台老人。”“秘阁”原指藏书之地,宋时有直秘阁官制,阁、搁同音,以秘阁称盏托,暗喻把建盏搁在盏托上这个动作。再其名为“承之”,意即承茶盏与茶之重。字“易持”,则指其“盏托”的真实身份,起便于端持之用。所号“古台”,指其外形似台。
古代嗜茶者器重盏托,它是贵族消闲阶级茶人的爱物。唐代晚期以后,“点茶”开始盛行:将茶末直接划入茶盏中,将汤瓶中的沸水直接冲点注在茶盏中,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搅拌,茶末、水、汤瓶、点注的手法都等等都极为讲究。点茶时,由于沸水直接点注在茶盏里,茶盏熨指,不易手持。于是,有隔热作用的茶托子就流行起来了,也使得用于饮茶的盏托类器物的数量和种类大增,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能够给茶人们以美感和庄重感。
作为置茶盏的托盘,盏托多呈圆形,中间有作为承托的凸起的托圈,即托口。瓷盏托始见于东晋,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盏托的质地多种多样,有瓷的、陶的、紫砂的、竹制的、木制的,更有贵金属如金、银、铜、锡的。
白釉花口盏托
南宋 定窑系盏托
南宋兔毫建盏和剔犀漆碗
南宋一套兔毫建盏和盏托
清 锡制盏托 (五只)唐代盏托口一般较矮,有的口沿圈曲作荷叶状,颇为精美。宋辽时期盏托几乎成了茶盏固定的附件,托口较高,中间呈空心盏状。
隋朝时期一套茶碗和盏托
五代 白釉带托花口盏托宋辽以后盏托几乎成了茶盏的固定附件。《水浒传》第四回“只见行童托出茶来。茶罢,收了盏托”的描述,足以说明盏托在民间的广泛使用。
北宋 汝窑茶盏托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越窑青釉刻划花莲瓣纹花形盏托
北宋瓯窑瓜蒂钮盖十瓣花形青瓷盏托
北宋时期的青白花瓣杯架
高丽青瓷镶嵌花卉纹盏托及杯明代托口微鼓,亦有船形盏托,称“茶舟”、“茶船。清代盏托为圆形。有人说,它是五代柴窑其中的一种,也有人说它是宋代汝窑青瓷;还有人说,这种瓷是五代到宋代柴窑演变出来的汝瓷。
明 建窑柿天目茶盏 带 漆嵌螺钿开光人物盏托
明 朱漆戗金花卉纹盏托
明代雕刻朱砂漆盏托
明末清初 掐丝珐琅螭寿纹葵瓣式盏托
明 剔红花卉纹葵式盏托
明早期剔犀如意云纹盏托在民国晚期,马克杯、玻璃杯引入我国,人们普遍觉得使用方便,没有用盏托喝茶那样麻烦,盏托就被逐渐淡忘和废弃。雅人饮茶,于满目清明之中闲坐一处,起炭、生火、扇风、煎茶,一气呵成。窗外寒风啸,室中则一人、一炉、一书。人在炉旁,书在手上。可谓是:托盏待茶烟。
清乾隆 剔红云龙纹盌连盏托 (一套)
清乾隆 紫檀螭龙双耳杯盏托 (二件)
汝窑天青釉盏托
宋 钧窑月白釉盏托
宋代大漆描金盏托
宋代带盏托影青荷叶花口茶盏
宋代湖田窑六孔茶盏托
龙泉青瓷杯和杯架,明朝
一个精美的中国鼎洁棕色釉面茶杯和茶碟,宋元时期
北宋时期磁州窑茶盏和盏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