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夜啼、汗证

1、属于小儿夜啼脾寒气滞证的症状是
A、面红口齿
B、指纹紫暗
C、腹部喜揉喜按
D、脉数
E、舌红苔黄
2、小儿夜啼,心经积热证的主治方剂
A、远志丸
B、泻白散
C、苇茎汤
D、玉女煎
E、导赤散
3、下列各项,有关夜啼的预防与调护,不正确的是
A、要注意防寒保暖,但勿使衣被过暖
B、孕妇及乳母不可过食寒凉及辛辣热性食物,勿受惊吓
C、饥饿、过饱、闷热、寒冷、虫咬、尿布浸渍、衣被刺激等不会引起夜啼
D、婴儿啼哭不止,要注意寻找原因,以尽早明确诊断
E、不要将婴儿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启灯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汗证肺卫不固证的治法为
A、调和营卫
B、益气固表
C、固表敛汗
D、益气养阴
E、补中益气
5、治疗气阴亏虚汗证的首选方剂为
A、生脉散
B、知柏地黄丸
C、一贯煎
D、牡蛎散
E、桂枝汤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小儿夜啼脾寒气滞证—证候: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淡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红。
2、【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小儿夜啼心经积热证—代表方剂:导赤散。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夜啼的预防与调护:1.要注意防寒保暖,但也勿衣被过暖。2.孕妇及乳母不可过食寒凉及辛辣热性食物,勿受惊吓。3.不可将婴儿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启灯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4.婴儿无故啼哭不止,要注意寻找原因,如饥饿、过饱、闷热、寒冷、虫咬、尿布浸渍及衣被刺激等,除去引起啼哭的原因。
4、【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汗证肺卫不固证—治法:益气固表。
5、【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汗证气阴亏虚证—代表方剂:生脉散、当归六黄汤。

夜啼(助理不考)

考点一 发病特点

小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

考点二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脾寒腹痛是导致夜啼的常见原因。常由孕母素体虚寒、恣食生冷、胎禀不足,脾寒内生。或因护理不当,腹部中寒,或用冷乳哺食,中阳不振,以致寒邪内侵,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由于夜间属阴,脾为至阴,阴盛则脾寒愈甚,腹中有寒,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
若孕母脾气急躁,或平素恣食香燥炙烤之物,或过服温热药物,蕴蓄之热遗于胎儿。出生后将养过温,受火热之气熏灼,心火上炎,积热上扰,则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心主惊而藏神,小儿神气怯弱、智慧未充,若见异常之物,或闻特异声响,而致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致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寐中惊惕,因惊而啼。
总之,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是以寒、热、惊为本病之主要病因病机。

考点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婴儿难以查明原因的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且,但白天如常。临证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格,必要时辅以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外感发热、口疮、肠套叠、寒疝等疾病引起的啼哭,以免贻误患儿病情。
2、鉴别诊断
需与小儿不适、拗哭等相鉴别。小儿夜间若喂哺不足或过食,尿布潮湿未及时更换,环境及衣被过冷或过热,襁褓中夹有缝衣针或其他异物等,均可引起婴儿不适而啼哭,采取相应指施后则婴儿啼哭即止。有些较小婴儿因不良习惯而致夜间拗哭,如夜间开灯而寐、摇篮中摇摆而寐、怀抱而寐、边走边拍而寐等,要注意加以纠正。

考点四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辨证重在辨别轻重缓急,寒热虚实。婴儿夜间啼哭而白天能正常入睡,首先考虑由于喂养不当所致,应给予相应的指导。要仔细观察,寻找原因,确认夜啼无直接病因者,方可按脾寒、心热、惊恐辨治。虚实寒热的鉴别要以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兼症的属性来辨别。哭声响亮而长为实,低弱而短为虚;哭声绵长、时缓时急为寒,清扬、延续不休为热;哭声惊怖、骤然发作为惊。
2、治疗原则
因脾寒气滞者,治以温脾行气;因心经积热者,治以清心导赤;因惊恐伤神者,治以镇惊安神。
3、分型论治
(1)脾寒气滞证
证候: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淡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红。
治法:温脾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乌药散合匀气散。
(2)心经积热证
证候:哭声较响,见灯尤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多紫。
治法:清心导赤,泻火安神。
方药:导赤散。
(3)惊恐伤神证
证候: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神情不安,吋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苔正常,指纹色紫,脉数。
治法:定惊安神,补气养心。
方药:远志丸。

考点五 预防与调护

1、要注意防寒保暖,但也勿衣被过暖。
2、孕妇及乳母不可过食寒凉及辛辣热性食物,勿受惊吓。
3、不可将婴儿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启灯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婴儿无故啼哭不止,要注意寻找原因,如饥饿、过饱、闷热、寒冷、虫咬、尿布浸渍及衣被刺激等,除去引起啼哭的原因。

汗证

考点一 发病特点

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多见于5岁以内的小儿。

考点二 病因病机

小儿汗证的发生,多由体虚所致。其主要病因为禀赋不足,调护失宜。
1、肺卫不固
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未充,腠理不密,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肺气虚弱,均可自汗或盗汗。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气虚,卫表不固,故汗出不止。
2、营卫失调
若小儿营之气生成不足,或受疾病影响,或病后护理不当,营卫不和,致营气不能内守而敛藏,卫气不能卫外而固密,则津液从皮毛外泄,发为汗证。
3、气阴亏虚
气属阳,血属阴,小儿血气嫩弱,大病久病之后,多气血亏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体弱小儿,气阴虚亏,气虚不能敛阴,阴亏虚火内炽,迫津外泄而为汗。
4、湿热迫蒸
小儿脾常不足,若平素饮食甘肥厚腻,可致积滞内生,郁而生热。甘能助湿,肥能生热,蕴阻脾胃,湿热郁蒸,外泄肌表而致汗出。

考点三 诊断要点

1、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及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
2、寐则汗出,醒时汗止者,称为盗汗;不分寤寐而汗出过多者,称为自汗。
3、排除因环境、活动等客观因素及风湿热、结核病等疾病引起的出汗。

考点四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汗证多属虚证。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肺胃不固证,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营卫失调证,多汗而抚之不温;气阴亏虚证,汗出遍身而伴虚热征象;湿热迫蒸证,则汗出肤热。
2、治疗原则
汗证以虚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则。
3、分型论治
(1)肺卫不固证
证候: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颈部、肩背部汗出明显,活动尤甚,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平时易患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失调证
证候: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抚之不温,畏寒恶风,不发热或伴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亏虚证
证候:盗汗为主,也伴自汗,形体消瘦,汗出较多,神萎不振,心烦少寐,寐后汗多,或伴低热、口干、足心灼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淡苔少或见剥苔,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当归六黄汤。
(4)湿热迫蒸证
证候:汗出过多,以额部、心胸为甚,汗出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脾。
方药:泻黄散。
编辑:钊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