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列强为什么只侵略清朝,而不去侵略日本?
自从德川幕府统一日本之后,为防止基督教势力传入日本以及杜绝西日本大名与海外势力勾结,德川幕府曾多次下达锁国令,日本与外界的联系至此大为减少。
不过日本的锁国令对西方贸易影响不大,毕竟日本的资源和人口并不多,在那个年代对东西方贸易起不到多大影响,而且日本地处东亚边缘地带,也不是啥交通要道,因此对于日本的锁国政策西方国家没有作出过多干预。
得益于此,日本人很安稳的度过了两百多年,直到美国人的到来才打破了日本的宁静。
与其他欧洲国家从西边抵达中国的路线不同,美国前往中国最近的路线是走太平洋,从东边抵达中国,而走太平洋路线就必须途径日本,于是在美国人的航线上日本就从一个边缘孤岛变成了必经之地。
(日本是美国前往中国的必经之路)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率领4艘战舰强闯东京湾,在这四艘战舰中有两艘是铁甲蒸汽船,巨大的铁甲舰极大地震撼了沿岸的日本人。
不过培里首次来日并没有获得任何成果,在幕府官员的忽悠下培里很快离开了日本。
到了第二年,培里率领七艘军舰再度强闯东京湾,这一次培里坚决不再听从幕府官员的忽悠,执意要求签署通商和约,否则就开战。
?(黑船事件)
幕府无奈,只得单独与美国签署《日本国米利坚合众国和亲条约》,该条约内容如下:
允许美国船在下田、函馆二地停靠补给淡水和食物
允许美国人在下田居住
对于两国落水漂流的公民都有义务进行援助
给予美国片面最惠国待遇
虽然《日本国米利坚合众国和亲条约》对日本的危害并不大,但该条约还是在日本境内掀起轩然大波,幕府也为此背负了沉重的舆论压力。
而眼瞅着美国人与日本签署了和约,英法俄自然是坐不住的,纷纷与日本签署了类似和约,德川幕府也都来者不拒,全部都签了。
其实德川幕府是比较识时务的,德川幕府明白日本打不过列强,贸然与列强开战会使国家陷入危险的地步。况且当时与列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也没有赔款割地,还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日本的部分藩主大名并不接受德川幕府的解释,他们认为日本是神国,洋夷怎能随意进入,幕府的所作所为就是卖国。
其实当时西方国家对日本的兴趣真不大,除了美国比较看重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外,其他欧洲列强都没太把日本当回事儿,更没有打算瓜分日本。
西方国家认为日本国内市场太小,又没啥资源,还位置偏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各国只是过来占个座,没有抢地盘的意思。
但日本人并不清楚欧美人的意图,他们判断欧美列强会侵略日本,部分藩国便要求幕府尊王攘夷和列强死磕。
幕府是见过世面的,肯定不会拿着鸡蛋去碰石头,于是长州、萨摩等藩国决定单干。1864年7-8月,长州藩与英法美荷在下关爆发炮战,结果以长州藩的战败而告终。
虽说长州藩输掉了战争,但这一仗日本人打得并不窝囊,英美等国也发现日本的战斗力远超清朝,自此开始正视日本。
下关之战的惨败促使长州藩放弃攘夷的想法,转而逐渐学习西方,并由此萌生了倒幕的想法。
1868年,以长州和萨摩为首的倒幕力量拥戴明治天皇推翻了德川幕府,开启了明治维新,让日本走上了变法图强之路。
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国家在远东的地区也没有闲着,但此时西方国家既没有针对日本,也没有针对中国,而是围绕着东南亚展开了争夺。
在东西方贸易路线上,东南亚的战略位置要远远超过日本,并且东南亚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对西方国家的吸引力要比日本大很多。
(东南亚成为西方争夺的关键地区)
PS:说明一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法美等国对清廷的侵略就开始放缓了,因为清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彻底打服了,列强的一切要求都通通答应,列强也没有必要再跟清朝打仗了。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清廷除了与英俄在西藏和新疆有边界争端以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里都与列强保持着和平,列强也不是一直在侵略清朝。直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发现大清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废物,这才掀起了第二波对华侵略。
总结一下,日本之所以免遭西方入侵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地理位置偏僻
其二、岛内资源匮乏,市场狭窄
其三、日本自身有一定实力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给了日本变法图强的机遇和时间,而日本则抓住这个机遇,成功地完成了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