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看山西之吕梁地区

华夏文明看山西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是人类文明中

唯一绵延五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

表里山河 物华天宝

深植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珍藏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

积淀生成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从血脉相承的华夏之根

到感天动地的黄河之魂

从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

到无与伦比的古建宝库

从忠义仁勇的关公故里

到汇通天下的晋商家园

从金戈铁马的边塞风情

到血火浇铸的抗战风骨

……

夜游竖石佛村摩崖造像

山西

现存古代建筑四万余处

古代彩塑近一万三千尊

古代壁画面积约三万平方米

数量居全国之首

另有多处石窟摩崖、文化遗址等地上、地下文物

以及全省各文博机构收藏的50多万件文物

世间罕有

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

为了便于文物爱好者探寻,这里按地区分布,整理了山西省11地市主要文保名录,借以启发诸君,以飨读者,让我们共同领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魂魄所在!

本篇介绍吕梁。

吕梁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

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西隔黄河同陕西榆林相望,

东北与省会太原市相连,

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接壤。

吕梁市共有13个县市。其中1个市辖区(石区),代管2个县级市(孝义市、汾阳市)。10个县(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

吕梁,我的家乡,

这里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这里有

一代女皇武则天

初唐诗人宋之问

宋朝名将狄青

清代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等历史人物

革命英雄刘胡兰

试管婴儿之父张民觉

山药蛋派代表作家马烽

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贾樟柯

等杰出人才。

文物古迹

主要有

卦山天宁寺

汾阳太符观

东龙观墓群

离石安国寺

离石汉画石博物馆

柳林香严寺

柳林南山寺

临县义居寺

碛口古建筑群

 ……

交城

(点击图片查看)

卦山天宁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唐至清

地址:交城县城西北3公里卦山太极峰下

卦山,因山形如卦象而得名,群峰环抱,断续开合,有“卦岳爻峰”之称,位居交城十景之首。天宁寺依山建造,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坐北朝南,由天宁寺、石佛堂、书院、朱公祠、圣母庙、文昌宫等六组建筑组成,同时还有环翠亭、戏台、华严塔、墓塔等附属建筑。寺内有殿堂楼阁200多间。最先开凿石佛堂石佛,相传有印度僧人“华严法师”在此讲经说法。贞元二年(786年),河东节度使李说夫妇捐赠巨资,由道融禅师主持修筑天宁寺,使其成为华严宗名刹。

天宁寺建筑巍峨壮观。位于中轴线南端,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的66级台阶和石牌楼,突出了寺院的陡峭壮观气势。石牌楼古朴雄伟,前面镌刻“登彼岸”,背面镌刻“罗天接引”。66级台阶两侧石制柱头雕有数十个石狮。顺着66级台阶上去,便是寺院山门,山门上端横匾“第一山”,乃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所书。进了山门,便是前院,有明代嘉靖四年(1525年)重建的千佛阁,面阔五间,重檐歇山绿琉璃瓦剪边,三面围廊,下有“龙云虎风”洞穿行而上。从“龙云虎风”洞上去,便是中院。中院开朗宽阔,气宇轩昂。正面大雄宝殿重建于清代嘉庆九年(1804年),保持了明代风格。殿内三尊金身大佛结跏趺坐,通身金妆,是释迦牟尼的三身佛像,为明永乐五年(1407年)之作品。毗卢阁在后院,是天宁寺的最高建筑,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檐歇山顶,阁体明三层暗二层,下层四面檐柱,中层四面围栏,阁内上下层置木楼板,有木楼梯可登。殿中雕刻精细的大型佛龛之内有趺坐木雕像3尊,两旁有摩诃迦叶和阿难陀侍立。

西出“右吕”月门,有地藏殿和三教堂。地藏殿中地藏菩萨端坐正中,十殿阎君分列两旁。满墙面壁画以佛教六道轮回及十八层地狱中因果报应故事为内容。三教堂重建于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为二层楼阁式,面阔三间,布瓦歇山顶,佛、道、儒三教主端坐殿中,这种布局形式极为罕见。

东出“左汾”月门,沿400余个石阶拾级而上,是卦山最早建筑石佛堂。内外两进院落,里院正殿为“宝灯王佛殿”,殿中有高达5米的唐代圆雕石佛,为我国唐代石雕精品。左右山墙二十诸天壁画,技法娴熟,线条流畅,堪称壁画之精品。院中千年古柏上建有倒座观音龛一座,歇山顶,九脊十兽,制作精巧,是一座精美的古建筑模型。在树下凭栏而立,凉风习习,翠柏馨馥随风飘香,近瞧天宁寺一览无余,亭台楼阁历历在目,远看卦山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交城玄中寺(第七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交城县洪相乡洪相村北 3千米

始建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年),初名石壁寺。主要由寺院殿堂、秋容塔、塔院、迁安桥、摩崖石刻、历代石刻等构成。被日本净土宗与净土真宗奉为祖庭,在佛教史和中日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现存建筑天王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钟鼓楼,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75年),其余皆现代重建。寺东秋容塔建于金泰和四年(1204年)。迁安桥康熙元年(1662年)迁建于此。井儿沟龙潭保存有宋代摩崖石刻。塔院东南区域内灵塔已毁,西北区域现存 31座灵塔。寺院内还保留有碑刻80余通,其中著名的有:北魏延昌四年造像碑(残)、北齐四面千佛幢、隋开皇造像碑、唐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并序碑、唐石壁寺甘露无碍义坛碑、唐特赐寺庄山林地土四至记碑、元帕思巴文圣旨碑、大谷莹润显彰之碑等。

永福寺(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交城县城东阳渠村中心

创建于隋开皇二年(583年),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重修,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全寺布局严整,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

寺前南端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的乐台一座。歇山顶与悬山顶相结合,(前半部分为歇山,后半部分为悬山)。乐台迎面正对山门(天王殿),左右设边门,两角为钟、鼓楼。山门前有较高的通宽月台。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歇山顶。中间板门将天王殿分为内外两部分。山门于明万历间重修,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建。光绪十三年(1887年)再次重建。前院正面为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五踩双昂,粗壮简略,平身科补间一朵。木构用材较大,举架坡度较缓,为明代遗构。面北正中有倒座观音龛,形制较小。大雄宝殿两侧各有掖门通往后院,后院正面为三教堂,面阔三间,开间较大。硬山顶,东为圣母庙、西为文昌宫,东西偏殿各五间。后院两翼为东西配殿,各为六间,东为伽兰殿,西为地藏殿。寺内现存碑刻5通。

竖石佛村摩崖造像 (第三批省保)

时代:金

地址:交城县北部山区岭底乡

始凿年代不详,据清道光七年(1827年)碑刻记载约成于金元之际。石刻凿刻于一巨石之上,巨石呈金字塔形,坐西朝东,高7.3米,底部宽8.8米,厚2.7米。岩石东壁共有石窟65个,造像100余尊。

时代最早石窟分三层布置,布局整齐、规范。这一时期的石窟,形制较大,最大者宽1.4米,高1.5米,进深1.2米,洞口呈方形,火焰门,具早期风格。洞窟内圆雕释迦牟尼佛及菩萨、金刚、力士等像百余尊。洞壁施墨彩云纹装饰,简洁抽象,似为后人增绘。岩面正中上端洞窟形制较大,雕饰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迎面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迦趺坐,高大肉髻,着双肩大衣,内有神祗支,衣纹呈“U”形雕饰,简略疏朗。阿难、迦叶合十侍立左右。左侧佛像结迦趺坐,右侧佛像垂足坐姿。洞口两侧有武士像站立。南向岩面凿刻有佛塔一座,高1.9米,石塔平座呈方形,塔身一层,方形塔门,酷似唐代以前之四门塔,塔檐叠涩挑出。尤具特色的是基座和塔刹较高,塔刹莲座以上又设造像两层。石刻前正殿基座之上,现存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及清道光七年(1827年)碑三通。

瓦窑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交城县西北2公里城关镇瓦窑村

遗址分布于瓦窑河口两岸的台地黄土层中,河东区北至卦山西顶,东至文昌宫,南至驮煤道,西至瓦窑河。河西区北至碌碡坪,西至神头凹,南至瓦窑村,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范畴。文化遗存丰富,遗址内含有陶窑、墓葬、居室、灰坑以及地表散落的大量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彩陶、灰陶、黑陶等,彩陶有典型的尖底瓶口沿等残片;黑陶有鬲、盂、罐等残片;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锛、石凿、纺轮等。同时还有小型玉壁骨器的发现。

古瓷窑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唐

地址:交城县城东北3公里磁窑村

唐宋窑址叠压于磁窑遗址之上,磁窑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000-4000年左右。唐宋窑址有河东区和河西区两处,有大量黑、白、青、黄褐等瓷器残片堆集,部分区段厚达1米,器型多以盆、碗、罐等生活用瓷为主,也有少量白釉绿斑标本和白釉红斑稀有标本。

《中国陶瓷史》记载交城磁窑村唐宋窑说:“……山西交城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山西地区唐宋古窑址之一。在唐代遗址里也发现了不少黑釉斑点腰鼓标本,但与前两窑(指河南鲁山段店,禹县下白峪)略有不同,交城窑腰鼓形体较小,胎较薄,斑点有明显的笔痕。”交城窑腰鼓的发现,为唐代花瓷腰鼓产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料。

文水

(点击图片查看)

则天庙(第四批国保)

时代:金

地址:文水县城北5公里南徐村

庙始建于唐,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屡有修葺,基本奠定了现有规模。现存建筑则天圣母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明清所建。

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为:山门下部为砖券拱门、上部为乐楼,圣母殿位居院内正北面,左右东西厢房、钟鼓楼对称。寺庙规模较小,布局严谨。圣母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明间设板门,次间置直棂窗,柱头卷刹明显,檐柱均砌入壁内。柱头斗五铺作双下昂,里转双抄,耍头直承乳。殿内后槽二金柱,巧妙地安置在神龛两侧,使殿内空间宽敞。梁架结构简明,四椽对前后乳用三柱,乳后尾垫柁墩置于四椽上,四椽上置鸳鸯交首与金、平梁交构,平梁上置侏儒柱、驼峰、叉手、丁华抹颏共承脊。殿内神龛装饰彩绘富丽,内奉则天圣母像。大殿板门上部有“金皇统五年”重建题记。大殿内梁架、斗、门窗、门墩等均属金代原制。庙内碑廊存有各类石刻。

穆家寨净心寺

时代:元

地址:文水县马西乡穆家寨村东北部

据传始建年代在宋元,净心寺正殿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 4椽,悬山顶。廊额有龙型图案。梁架上写有捐资记录,周围墙体上有大面积的壁画,但因年久现已剥落不完整。正殿顶部及后墙存在局部塌毁。东配殿面阔3间, 进深3椽,悬山顶。殿内四周墙体壁画面积也较大,但也剥落不清,而且从东墙上脱落的泥皮下可以看出,殿内壁画为双层壁画。

上贤梵安寺塔(第七批国保) (第四批省保)

时代:宋、明

地址:文水县城西南孝义镇上贤村

俗称上贤塔,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残高45米。据 《山西通志》和明天启五年(1625年)《文水县志》 等地方志书记载,该寺始建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明隆庆五年(1571年) 重修。梵安寺现已毁,仅存此塔。

梵安寺塔坐北朝南,塔刹已毁,塔身下无基座。底层每面边长均为 6.3米,直径 16.6米,顶层直径8.3米。塔身1层内设塔心室,塔心室与塔壁间有回廊,外7层内13层,其内分设天宫、地宫,原有楼板、楼梯可登临。逐层收分,每层檐部均叠涩出檐,1-7层在檐下及平座用砖雕仿木构斗栱,造型别致,内容丰富,表现出批竹昂头和底面上卷昂头共存等重要特征。

上贤遗址(第一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文水县城西南孝义镇上贤村

遗址面积较大,范围东至太军公路西侧的土坡,西至上贤梁顶部,北至马村界沟,南至上贤村南,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遗址地层断面多灰坑,地面散存绳纹灰陶片。采集到的标本有石斧、石削、陶鬲、灰陶片、红陶片等。遗址东部多是灰坑,发现陶窑址两处。西部为山坡地带,有穴居房屋遗迹。

汾阳

(点击图片查看)

太符观(第五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汾阳市杏花镇上庙村

始建年代不详,金承安五年(公元1 2 00 年)在观内创建醮坛,明、清时期屡有修葺。现存建筑昊天玉皇上帝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明代所建。太符观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建有照壁、牌楼、倒座戏台(下层为山门)、昊天玉皇上帝殿。牌坊至戏台之间,东设关帝庙,西设二郎殿;戏台至昊天玉皇上帝殿之间,东设后土圣母殿,西设五岳殿,在后土圣母殿、五岳殿南侧各设有窑洞十孔,窑顶分别建有钟、鼓楼。

昊天玉皇上帝殿位于观内最北端,俗称大殿。大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殿前设月台,明间施板门,两次间置直棂窗,檐下柱头斗五铺作双抄计心造。殿内神台上设竹木神龛,龛内正中奉昊天玉皇大帝,左右侍女、天官等像共7尊。殿内山墙及后壁清代绘道教壁画共93平方米,每组画旁列有榜题。

五岳殿为西配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殿内神坛之上塑五岳四渎神像,两侧山墙上方塑“五岳巡幸”和“四渎出行”悬塑。后土圣母殿为东配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四柱前廊式结构,单檐悬山顶。殿内神坛及两山墙下供奉彩塑35尊。后壁及两山面墙上绘有“燕乐图”壁画,描绘圣母宫中生活场面。两山墙壁满布悬塑,为圣母“出行”与“回宫”场景。五岳殿与后土圣母殿内壁画、彩塑均为明清两代作品。

杏花村汾酒作坊(第六批国保))  

时代:清  

地址: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卢家街

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的酿造史自北齐河清年间(561—564年)始,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1500年没有间断。遗址为宋代“甘露堂”原址,现存作坊遗址为堡墙式院落,由南北两组院落组成。北院为酿酒作坊原址。有五个院落,现遗存清代酿酒作坊,且遗存有埋入地下的发酵地缸。院内有一古井,为元代,古井上建亭,名曰“古井亭”,亭依墙而构,墙上嵌有傅山手书“得造花香”碑一块,此井至民国间一直是汾酒酿造专用水源。院内还保存明代酿酒所用的甑筒一个。作坊遗址保存完整,反映了汾酒文化的传承,是一处十分珍贵的酿酒业实物遗址。

汾酒以晶莹剔透之色,纯正绵长之香,美味生津之味三绝,被誉为“仙酒”、“玉液”。长时间储存不浑不沉淀,且储存越久越绵冽可口。1916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后“几十年金牌不倒”。

相传山西是我国白酒的发源地,后来,白酒传入陕西,再传到四川、贵州,然后传向祖国四面八方。据考,杏花村汾酒首先由单纯酿造变蒸馏提纯,产生了酿酒业的一场革命。所以专家断言:汾酒的历史在我国酿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汾酒之所以浓郁芬芳,质量完美,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独特的水质、工艺和酒曲。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傅山为杏花村的井水亲笔书题“得造花香”四个大字。当地百姓多年来也体验到,用这眼井的水煮汤即使釜底高温,汤水沸腾也永不溢锅,用壶煮水,经久不生水锈。汾酒生产经过千余年的不断摸索,形成了汾酒生产的特有的“固体地缸分离发酵,清蒸二次清,清字当头,一清到底”的传统工艺。汾酒生产所用的发酵“母体”-酒曲中,有一个适应汾酒生产的微生物系。现在保藏有汾酒重要微生物菌株二百七十四株。这些特有的微生物群,是历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汾酒品质优良的又一秘密武器。

竹叶青酒是汾酒的姊妹花,它同汾酒一样具有古老的历史。《水浒》中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竹叶青很早以前就成了宫廷御酒。竹叶青酒是以汾酒为原料,配以陈皮、砂仁、当归、零陵香、公丁香等十余种名贵药材和蛋清、竹叶、冰糖浸泡而成。经科学鉴定,具有和胃、除烦、消食的功效。药随酒力,穿筋入骨,对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和关节炎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知名度不在汾酒之下。当地老年人传说,古时候的竹叶青酒是单纯的竹叶浸泡的,以使酒色青黄。该酒饮用时清爽怡人,所以也叫竹叶酒或竹酒。这使人想起汾酒过去也曾叫杏花酒。相传那时杏花村杏树如云,到杏花开放时节,连汾酒都带有杏花味儿。后来,山洪暴发,冲淹了杏林。现在杏花村仅有的北门外的一棵古老的杏树,可能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可以想象,在很久以前,这里可能曾是竹林茂密的幽境。不知是什么变故,后来只留下寥寥几丛翠竹,反倒为人们平添了几分怀古之幽情。

早在二百年前,山西盐商到边远的贵州省经商,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黔晋相距九千里,盐商携带汾酒不便,就在贵州用当地的水和玉米、大麦,采用汾酒的酿制方法造酒,没料到贵州的泉水独特,生产出的酒别具风味,从此茅台酒就成了山西盐商的私酿酒。当地诗人吟“家唯储酒买,船只载盐多”即指此而言。因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源于汾酒,因此就有了“茅台老家在山西”的说法。俗语说,“好酒不怕巷子深”。杏花村的美酒也吸引了八洞神仙来此光临,众神饮酒后在一条大街各栽下一棵槐树。后来,这条街便被人们称为八槐街,如今的杏花村酒厂就坐落在此。据悉“酒仙”李白也曾狂饮杏花村。

汾阳铭义中学(第四批省保)

时代:1915年

地址:汾阳市城内英雄路

其前身是1913年开办的山西公立河汾中学和1915年由华北基督教公理会创办的铭义中学,后屡有扩建。至今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有9座,建筑结构简练,形制多样,是我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过渡时期的典型作品。

汾阳南薰楼

时代:明

地址:汾阳市南关大街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增修佛阁,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修。1993年进行落架重修,将其整体抬高1米,现存主体为明代遗构,占地约100平方米。石砌台基,高约1米,平面呈方形,四面皆设踏步。楼体面宽、进深各三间,通面阔八米,共二层四檐,十字歇山顶。

南薰楼楼体采用了通柱结构,并大量采用斗拱出挑(共有88攒),梁枋檩木相互穿插,使层檐相叠,翼角高挑,形成了展翼欲飞的艺术效果。楼体通高17.26米,平面设柱16根,外围一圈檐柱,里圈4根通天金柱,檐、金柱间以枋木及斗栱后尾相连系。一层檐柱头施断面方形的檐枋一周,其上设五踩单翘单昂斗栱一圈,计24攒。二层檐下设七踩三翘斗栱24攒。三层檐下设三踩单翘斗栱24攒。四层檐下设五踩双昂斗栱16攒。一层顶部设藻井,并在东侧檐、金柱之间设木构楼梯,可上二层,凭栏眺望。二层金柱间安装槅扇门窗,内设东、西、南、北4个佛阁,阁内分别塑观音、三官、真武、关公像。二层楼顶内部处理为藻井式,楼顶起脊,黄绿琉璃剪边,采用了龙形吻兽。楼北面悬挂木质牌匾一方,上题“光明四表”。楼下现存石碑2通。

(点击图片查看)

后土圣母庙(第二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汾阳市栗家庄乡田村

创建于唐,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清乾隆年间均有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庙坐北朝南,原为四合院布局,现仅存正殿一座。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绿琉璃瓦剪边。五檩前廊式构造。柱头施五踩斗,前檐施六抹头格扇门,殿内东、西、北壁有明代壁画74.7平方米,北壁为《宴乐图》,东壁《迎驾图》,西壁《巡幸图》,均为工笔重彩,沥粉贴金。

关帝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汾阳市鼓楼南街东侧

现为汾阳博物馆所在地。庙内存有大量碑碣石刻等。关帝庙因庙内原有铸铁关羽骑马像一尊,故俗称为铁马老爷庙。据庙内题记可知,始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以后各代均有修葺。庙坐北朝南,现存主要建筑有:关帝殿及其偏殿、中殿及左右朵殿、献殿、东西配殿、藏经楼、斋房院、照壁等。

正殿为砖石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前加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的卷棚歇山式抱厦。殿顶为筒板瓦覆盖,正脊、垂脊均采用浮雕莲花琉璃脊筒,正吻、垂吻、戗吻均完好,脊刹为兽驮宝珠,背后题迹:“大明嘉靖二十四年五月建”。中殿与献殿采用勾连搭手法相连,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中殿为单檐悬山顶、献殿为单檐歇山顶。拱眼壁均采用琉璃块镶嵌,浮雕神采各异的龙凤图案。中殿脊刹后书:大明正德十五年重建。配殿为面阔七间进深两间的廊房式,通面阔25.4米,通进深6米。

报恩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明

地址:汾阳市城内卫巷街

俗称姑姑寺。创建年代不详。寺内现存有山门、正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

禅定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汾阳市阳城乡普会村

创建年代不详,据记载北魏已有分东西两院,东院保留建筑较完整,主要有山门、过殿、正殿、配殿;西院有戏台和关帝殿。

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前廊式单檐悬山顶。斗四铺作,梁架结构为四椽对前搭牵用三柱。关帝殿为清 代建筑,殿内神龛为制作精美的小木作,内奉关羽,殿之东、北、西三壁塑有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为主题的悬塑,东西两壁悬塑之前各立塑三尊文武侍臣,与悬塑及主像内容融为一体。

北榆苑五岳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汾阳市三泉镇北榆苑村

依据梁上题迹及碑文记载,金天得三年(1151年)重建,元、明、清均有修葺。现存五岳殿、水仙殿为元代建筑,两殿内均保存有精美的壁画,五岳殿壁画分绘于殿内三面墙和门额、眼壁等,计40平方米。水仙殿壁画内容反映水仙出行、回归图。

五岳殿为庙内主体建筑,单檐悬山顶,面阔进深各三间。由于平柱外移使明间扩大,次间缩小。明间置板门,次间置直棂窗。前檐斗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为彻上露明造,皆用草袱作法,为原木稍加修饰而成。梁上有:“时大元大德拾年岁次丙午十月巳亥二十二日己未庚午时重建志”题迹。水仙殿位于五岳殿东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斗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明间补间出45度斜昂。梁架亦为彻上露明造,草袱。殿内须弥座砖雕,保存基本完好,束腰部雕历史故事、花草人物、窗格图案等,刀法传神。梁枋题记:“大元大德四岁次庚子三月壬申朔初十曰辛巳甲午时创建”。

齐圣广佑王庙 (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汾阳市三泉镇义丰北村

旧称相公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齐圣广佑王殿及戏台。齐圣广佑王殿为元代遗构,戏台为清代所建。

法云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汾阳市三泉镇平陆村

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现存建筑有山门、正殿、东配殿及西耳房。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前廊式单檐悬山顶。斗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前搭牵用三柱。

峪口圣母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汾阳市峪道河镇峪口村

创建年代不详。主要建筑有山门、献殿、正殿及东西耳殿、东西配殿等建筑。

见喜村龙天庙吕梁推荐线路

卦山天宁寺-汾阳太符观-汾阳圣母庙-汾阳关帝庙-北榆苑五岳庙-东龙观墓群-离石安国寺-离石汉画石博物馆-柳林香严寺-柳林南山寺-北武当山-临县义居寺-碛口古建筑群


文物看山西之临汾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晋城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长治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忻州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大同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朔州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晋中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运城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阳泉地区

文物看山西之太原地区


《独冠天下:山西·高平铁佛寺造像》

出版发行

(0)

相关推荐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9)

    ******************************* 1081.林公忠平王祖殿 明至清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 1082.安海龙山寺 明至清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0)

    本篇要目: ************************************* 791.高平嘉祥寺 金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792.尹西东岳庙 金 ...

  • 泽城汤帝庙

    泽城汤帝庙位于山西晋城阳城县固隆乡泽城村东约50米处.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43米,东西宽36.99米,占地面积1591平方米.据成汤殿梁架题记记载,创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清代屡有修葺, ...

  • 文物看山西之运城地区

    华夏文明看山西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是人类文明中 唯一绵延五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 表里山河 物华天宝 深植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珍藏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在漫长的历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5)

    本篇要目: *************************************** 141左权文庙大成殿 元            山西省左权县 142寨里关帝庙献殿 元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3)

    本篇要目: ************************************** 821.董峰万寿宫 元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822.建南济渎庙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5)

    本篇要目: *************************************** 841.北甘泉圣母庙 元.清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 842.李庄武庙 ...

  • 文物看山西之太原地区

    山西是文物大省 具有辉煌五千年华夏文明史 滔滔黄河水是她的血脉 巍巍太行山是她的脊梁 这里有唐风晋韵的艺术瑰宝 有济世晋商的家国情怀 有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 山西不仅是 古代建筑的宝库.琉璃艺术之 ...

  • 文物看山西之阳泉地区

    华夏文明看山西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是人类文明中 唯一绵延五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 表里山河 物华天宝 深植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珍藏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在漫长的历史 ...

  • 文物看山西之朔州地区

    华夏文明看山西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是人类文明中 唯一绵延五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 表里山河 物华天宝 深植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珍藏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在漫长的历 ...

  • 文物看山西之大同地区

    华夏文明看山西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是人类文明中 唯一绵延五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 表里山河 物华天宝 深植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珍藏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在漫长的历 ...

  • 文物看山西之忻州地区

    华夏文明看山西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是人类文明中 唯一绵延五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 表里山河 物华天宝 深植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珍藏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在漫长的历 ...

  • 文物看山西之长治地区

    华夏文明看山西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是人类文明中 唯一绵延五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 表里山河 物华天宝 深植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珍藏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在漫长的历 ...

  • 文物看山西之晋城地区

    华夏文明看山西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是人类文明中 唯一绵延五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 表里山河 物华天宝 深植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珍藏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在漫长的历 ...

  • 文物看山西之临汾地区

    华夏文明看山西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是人类文明中 唯一绵延五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 表里山河 物华天宝 深植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珍藏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记忆 在漫长的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