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生长/重走青藏线

重走青藏线

终于有一天,我又重新站在了梦魂萦绕的高原上。高原的天地无极,蓝色的天空有一种摄人心魂的魅力,当迷幻般的雾气点点撒在山坡上,当青色的小草拱出地面来抚摸阳光,当晶莹的雪粒轻轻地飘落在人的脸上,当远处的雪山与冰峰沉默在寒冷的风中,我忽然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看惯了城市钢筋水泥构筑的高楼,忽然置身此处,顿觉天地荒凉无极,戈壁茫远无涯,星天伸手可摘,而独人极难寻见。一刹那,我只觉得自己是天地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如地上千年不语的尘沙,如空中稍纵即逝的小鸟,如水里或许能见的鱼儿,生命是那样的坚强,而个人又是那样的渺小,生命是那样的伟大,而个人又是那样的可有或无……在这极尽的寂寞中,惟有绿色的军装,才是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才是高原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它如永不言弃的芨芨草,随处可以吸起阳光生长;又如柔里带刚的骆驼刺,沾在地上便成生命的大丈夫。

过去,我根本不曾想到,自己今生会到高原上来。但是,当我穿上军装后,一列闷罐火车,把我带到了天涯的远处。我守的地方,就在新疆那个长年冰封雪挤的地带。第一次见到高原时,我正是十几岁的年龄,高原在我的眼里,只是荒凉如原始的洪荒,只是像开天僻地时的盘古,让我流下了思乡时那忧伤的眼泪。我那时一直认为,在那个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地方,只有我们军人,才是高原的血液和生命。在漫长的寂寞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高原军人的奉献和牺牲,并在很小的年龄里,第一次对着人类有关死亡这个重大的课题,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思索,从而对生命产生了一种深深的鞠躬和敬意。

我是带着作家王宗仁老师的书走上高原的,这本书,写的是青藏高原上那说不完的故事和道不完的情感。尽管我呆的地方是阿里,可同是高原人,我觉得我们对高原的那种感觉是一样的。高原让我们仰视与谟拜,让我们葡伏与弯腰。我曾无数次读过王宗仁老师的作品,它笔下的高原那种崇高美、悲壮美、粗犷美,让我明白了自己所守着的,原来是一块多么神圣的土地;使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是多么的伟大与崇高!读着他的青藏线系列,我为他作品里的人物悲而悲,为他们的命运泪而泪,为他们的奉献赞而赞。

那时的高原,还是古老而又原始的,在作家王宗仁的笔下,那时高原上的官兵们,住的是帐篷、土坑、冰塔子,吃的是压缩饼干、馍馍、地苕和木蔬菜,喝的是冰雪融水,由于吃不上新鲜的蔬菜,他们的手指凹陷,面容苍白,严重的缺乏维生素。但正是这些官兵们,挟雷裹电,常年奔驰在这高寒缺氧、步履艰难的“天路”上。汽车兵们以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驾铁马,飞轮碾碎千里雪,抒壮志,马达响彻九重天,为西藏人民送去了大量的物资和用品,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时的自然条件恶劣,物质生活匮乏,所以从进藏以来,光是青藏线这一条天路上,便共有六百余名官兵牺牲在那里。后来,我终于有机会到了高原,我首先去的,便是这个烈士陵园,看着六百多个无语的生命,就那样在高原的烈日与风雪中沉睡,我觉得他们不语的生命,教给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许许多多的东西。

我也曾在那里,流下了自己年轻时的泪水和鲜血。我记得有一次,当一名司令员坐直升飞机上山来视察时,问战士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不敢说。但有一个战士吞吞吐吐了半天才说:“我到这儿来已有三年了,从来没有见到过绿色,我只想到山下去看树……”就这样普普通通的一句话,让身经百战的司令员掉下了眼泪。他大手一挥说:“我同意,同志们,你们……有这个权利!”全体的干部和战士听到他这样说时,都忍不住哭了。后来司令员真的用他的专机,把战士们一个个送到山下去看了一回树。当我们在昆仑山的脚下终于看到了那久违的绿色时,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在高声地欢呼之后又哭开了。就是那寂寞而又艰苦的生活,使我开始反省人生,开始思索,开始了艰难的文学创作,开始讴歌那些美丽的人生与生命。当兵的那几年,我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我后来发表的许多小说和散文,几乎大部分都是写高原生活的。因为,高原,已成为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永远也不会从我的生活中剔除出去。

如今,多少年过去了,我从当年的一个小战士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军官,军校毕业后留在了天津这座大城市,这里的生活尽管安逸而舒适,但我还是时时想起高原,想起高原上的战友们,并对高原怀有了一种无尽无边的幻想,我总是盼望有一天还能旧地重游。终于有一天,由于采访,我又一次上了高原。当我的脚步踏上高原的那块圣土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过去我们曾经守过的那个地方!漭漭无涯的高原上,竟然出现了楼房,出现了自来水,出现了杂花,出现了绿树,出现了电视,出现了录相,出现了我们当初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为了改善高原官兵们的生活,总部还派专家在山上利用大棚孕育出了新鲜的蔬菜,高原官兵们吃不上新鲜蔬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官兵们在那里种出了白菜,土豆,萝卜,西红柿,在那里养活了肥猪,白免……祖国在发展,经济在腾飞,高原也出现了新的景象。在部队的大院里,在基层的连队里,我们还见到了娱乐室,见到了图书馆,见到了卡拉OK厅,见到了电影院,见到了大礼堂……尽管高原的气候还是像当初一样恶劣,尽管自然条件还是像当初那样随时可能夺走官兵们的生命,但是,官兵们的生活从此却丰富起来了,高原人的精神面貌也从此焕然一新,出现了从所未有的改变。尽管高原上还是不断地有年轻的生命匆匆远走,但一个个英雄和模范人物也不断地涌现出来。高原人,比任何人都懂得热爱和珍惜生命。我发现,几乎每个班的战士们,都在自己的房子里精心地培育出了许多不知名的花草。这些走南闯北的男子汉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用他们粗糙的双手和善良的心地,种出了美丽的希望,种出了青春时最可爱的旋律。他们的生活终于丰富起来,在为西藏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高原官兵们也丰富了自己。一个在高原上守了十年的老兵告诉我说:“只有经济发展了,祖国强大了,军队的条件才可能改善,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稳定,因此我们只有守好边防,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他朴实的话,使我对着那浩渺无涯的天空沉思,久久无语。

采访完后,高原官兵们把我引到了一座坟前。这是一个小女孩的坟,和她的妈妈合葬在一起。当初,这名可敬的军嫂顶住了极大的压力,到高原来支持自己守边的丈夫,可没想到,在她分娩时,由于高度的缺氧和那时的医疗条件太差,女孩刚生下来,便和她妈妈一起去了天国。官兵们告诉我说,他们一直认为,这个还未看到美丽世界的小女孩,一直被他们认作是高原上最小的烈士……高原官兵们把她们埋在五道梁的山坡上,好让她们母子,能时时看到从这里经过的车队,不至于太寂寞……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可爱的战士们开始在她们的坟边上种植花草,如今,冰冷的泥土上,有着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在悄悄地生长和开放。多少年过去了,那些新上来的军嫂们,总要带着自己的孩子到这个坟堆上去献花……现在,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了,高原官兵们再也不怕了,他们的孩子,尽管生活条件比不上内陆,但是,他们却也在这同一片天空下自由自在地呼吸和成长……

去年,我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工作,有幸参与编辑了王宗仁老师的散文集《季节河没有名字》和报告文学集《日出昆仑》,他作品里那些人物和事件深深地把我打动了。作为曾在高原上当了七年兵的老战士,作家对高原怀有了一种深厚的情结。在六十岁的高龄,他每年上高原,因此,他对高原发生的那怕只是一个细小的变化也了如指掌,因而,他的作品真挚,感人,催人泪下,但即使是在生命处于恶劣的状态和紧急的关头,他的文字也给人力量,摧人奋进,让人在寒冷的风雪中,看到生命的张力和勇气,看到希望就好像伸手可及的星辰一样……掩卷深思,我好像看到了高原上的那些战友们,在风雪中一个个走了回来,他们年轻的生命,不再是石头下长久的冰冷,他们的奉献与牺牲,不再只是刻在碑文上那几个没有温度的汉字。今日的高原,经地质工作者们的幸勤探测,已查明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石油资源,正在逐步开发,它就像是一颗光芒灿烂的名珠,在遥远的高空上闪闪发亮;而高原上的那些绿色使者,更像是天宫里威猛的卫士,牢牢地把握着这块圣土的幸福与安全……(1999天津)

(0)

相关推荐

  • 军嫂自述:当好高原军人的 “另一半”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捧给石子的心曲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西部好儿郞…这首歌影响了一代高原军人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青藏情》

    青藏线老兵之家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 ...

  • 第三集《天路忠魂》天路驿站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高原小北京//对高原的眷赞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怀 念 曾 维 润 副 连 长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青藏公路,登天的长梯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高原上的老黄牛》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湟水河畔的牵绊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致西部好儿郎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青藏路上的“报饭车”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壮美青藏线》—杜锦超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我们曾奋战在青藏高原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真情回顾》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高原寻梦四首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第二集《天路忠魂》雪域壮歌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用青春与生命守卫国土的英雄诗篇

    <金珠玛米小扎西>插图,小扎西在山间牧羊.何毅画 曾有情的儿童文学作品<金珠玛米小扎西>(希望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是这样开篇的:在一次高原雪崩中,藏族少年小扎西和父母及家 ...

  • 《忆战斗的峥嵘岁月,赞青藏英雄汽车兵》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高原女兵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对青藏线的忠诚,发自老兵心灵深处言语,无语言表,感人泪下!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有你 我不寂寞 》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情 系 青 藏 线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