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台上的淮调演员声情并茂,台下的老年戏迷手舞足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梆子声声响,好戏连成台。周四下午,河南省安阳市洪河屯乡文化站飘出了咿咿呀呀的戏曲唱腔和阵阵叫好声,安阳县淮调剧团举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调艺术传习班正在进行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台上的淮调演员声情并茂,台下的老年戏迷手舞足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国际介绍了安阳淮调的历史由来及演唱特点,现场演唱了《收吴汉》选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省级非遗传承人、淮调演员王玉霞介绍了淮调剧种中古老而独特的伴奏乐器,县级非遗传承人、淮调演员王秀娟演唱了现代戏《洪湖赤卫队》韩英唱段,县级非遗传承人李红珍、王峥荣登台演示了传统戏曲的水袖、指法、耍花枪等形体技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传习活动现场,台下的60多位老年戏迷紧跟戏曲节奏打拍子、哼唱,72岁的戏迷马红英、66岁的戏迷郑书英等戏迷票友轮流登台亮相展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将淮调艺术传习活动推向一个个高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安阳县淮调剧团的演员现场指导戏迷们的戏曲形体动作及声乐演奏技巧,为60多名乡村戏迷朋友献上了一堂精彩的传统戏曲培训课,整个现场气氛热烈、欢愉融洽。传习活动历时两个多小时,在戏迷朋友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安阳淮调,起源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彰德府(今河南省安阳市)漳河一带,也写作怀调,又名漳河老调,淮调属梆子腔声腔族群中的珍稀剧种,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在我国戏曲艺术中均属罕见。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19年,安阳县文化旅游局带领淮调剧团参加了文化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活动,淮调传统折子戏《殷蛟采药》惊艳亮相江苏省昆山市当代昆剧院剧场,原汁原味的淮调在粗犷、豪放的伴奏下时而高亢激越、时而婉转悠扬,让现场观众领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淮调的独特魅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锣鼓铿锵,戏韵流芳。近年来,安阳县淮调剧团积极参加中国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先后两次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展演淮调传统剧目。多次走进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学院等高等学府,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调的唱、念、做、打等独具豫北特色的戏曲技艺,受到校园观众的热烈欢迎。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中国戏曲历史千年流传,沉淀了国人千年的心灵世界,而地方戏更是凝聚了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淮调属于“红黑脸戏”,充满阳刚之气。文戏古朴大方,武戏粗放豪爽。在伴奏乐器上,淮调是以弹拨乐器为主的剧种,淮调的乐器有大弦、二弦、三弦以及大梆子等,打击乐器则配有四大扇、锣、鼓、钹等,后来又从冀南皮影戏中发展了墩子鼓、大铙、大镲和尖子号,俗称“四大扇两杆号”。
四大扇、尖子号,一听就是安阳淮调。尖子号是淮调比较古老而独特的伴奏乐器。其状如喇叭细而长,为铜质,总长1.5米,下有号碗,上有号嘴,声音尖细嘹亮。主要用于将帅出征、行军等大场面,以烘托将帅八面威风的气氛,听起来红火热闹。
今年65岁的非遗传人、安阳县淮调剧团原团长孙国际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5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孙国际表示,他热爱淮调、热爱剧团,他愿把一生献给淮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