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1】呢喃心语“暖冰河”
许多人在世界上是没有交集的,然而最近我却关注上了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美女心理咨询师李雪。家属前段时间在其他教育心理学领域专家的推荐下,购买了李雪的家庭教育心理学专著《当我遇见一个人》,粗读一遍后便被书中“残忍而迷人”的真相吸引了,遂在家里郑重宣布:决定近期连看十遍并背记书中重要观点。
什么书有如此魅力?能让一个成年人想要像学生那样背书学习?书中的观点真的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对亲子教育的洞察与剖析?这让我动了好奇的心思。何况家里有个八岁的儿子和一岁半的女儿,教育问题刻不容缓。于是趁着五一小长假这一能够自主安排的宝贵时间,我静坐静心地通读了该书。别说,翻开的一页页,让人收获多多。
“爱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真爱永远不会过多,就像储存再多的金子也不会变成铁块一样。至于溺爱,他是家长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家长每一次「为孩子好」的控制,都是在削减孩子的自由创造力,消耗孩子的生命活力。”看到这一句句犀利而睿智的话语,你是否和我一样被拨动了内心的某根神经?
正如我关注的另一位心理专家武志红做出的评价:“在我和李雪共同的读者当中,有很多人说更喜欢李雪。我由衷地觉得,李雪的文字中闪耀着一种特别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高智商和高觉知结合的结果。她的敏感和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雪的文字固然有着理性的深思,但在表述上却充满感性的活力。这也是她这本书乃至她这个人最吸引我们的地方。看她的书,如同倾听她的呢喃心语,看着看着,她那些温柔而有力地文字便把横亘在大人与孩子当中、因为教育与被教育的天然对立而无意识设置的冰层,渐渐融化掉了。
感谢李雪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我们在一些或温柔而坚定或脱俗且尖锐的观点中,熨贴了曾经的心理伤疤。一如该书前勒口最后一句所言:“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虽然修行过程很漫长,但也好过一生中,我们睁着眼,却是全盲。孩子是带着灵性来疗愈我们的,愿父母与孩子互为导师彼此相扶,在人生路上踽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