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等花开“慢慢来”
孩子拖拉的问题怎么破?心理咨询师吴在天的建议是:尊重孩子的磨蹭,明确父母和孩子的界限,用你的言行引导孩子的言行。
父母不能包办一切,更不能包办一生。我们要学会给孩子一些试错的机会,而不是总抢在孩子面前,做挡箭牌,当预防针,让本该孩子自己面对的许多事情,都成为一眼就能看穿结局的经验。“当孩子发现,自己要去承担这些(后果)的时候,他的自我功能也就回到了自己身上。”这样或许会让孩子先吃点亏,但这才是真正的成长,才是最好的教育和陪伴,才是真正在为孩子将来的自立自强着想。
正如龙应台女士在《孩子,你慢慢来》里描述的那样:“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种充满慈爱的等待,最能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也最能唤醒孩子本有的能力。
都说高手在民间,一些网友的留言也很逗哏:“这期话题get到我的G点”“什么都催,我很崩溃”“才2点40分,硬说成'已经3点了’”“同一个地球,同一款妈妈”。哈哈,说最后这句话的童鞋一语道破天机,太油菜啦!让刚喝了一口水的我差点笑喷荧屏。
“《妈妈之歌》太魔性了,听完才想起来,《东成西就》用的就是这个曲子。”从早上起床后到晚上睡觉前,反映孩子一天的日常的整首曲子从头到尾充斥着妈妈的唠叨与催促,歌曲结束前霸道地说我是妈妈,我说了算,爱你晚安,明天再催!难怪有孩子的代表站出来高呼:“那些希望孩子小时候听话、长大又要有自己主见的家长,你们真的不是在逗我呢吧?”
从知道到做到,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道理懂了,方法有了,关键就看我们怎么做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