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阻碍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了吗?
碎片化阅读和体系化思考
碎片化阅读是我们的常态。
比如我,创业之后,大部分时间我面临的问题都很“新”,或者说涉及到我此前未知的知识领域;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都是非常的紧急,不存在任何“深长”的阅读,或者说缓慢处理的时间。
我最需要的是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或者找到那个可以解决问题的人,将问题击破。
生活中也是一样,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碎片式的。
简单点的,比如“如何去掉文档中的一个横线”。
影响深远一点的,如“如何开始实践精力管理”?
这些“如何”类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快速掌握观点或者某种方法进行解决或者推进。
当然很多人说,问题肯定不是单独出现的。
是啊!但是问题也不是一时全部能解决的。当你深入思考一个碎片化的问题时,你就是在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有效的体系化的训练。
这个体系化表现在,你对这个特定领域的问题,按照某种思考框架进行解决:基本的理念,基础的案例,实践方法,如何坚持,观点演变等等。
我有三个宝宝,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处理了无数的育儿、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的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我对这些领域的知识进了拆解、加工和重组,使它们成为我自己的知识,同时通过写作这个过程,不断接触新知识,并进行理解,将它们整合在我的知识框架中。
这种能力,不来自于我“深长缓慢”的阅读,而来自于我对每一个“碎片化问题”的处理、摸索、总结以及写作。
我不敢在这些领域妄称“专家”,但是我在这两个领域的信息处理速度,要远高于普通人。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价值,将远大于“深长缓慢的阅读”。
更有价值的一点在于,每一个领域的表象问题,都有其深层的原理,而事物的底层逻辑,其实是有限的,你会越来越发现他们的相同之处。
建立自己的“系统化”思维
所以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主动加工和整合的意识。
养成思考事物背后的规律,寻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的思维习惯,你的一切学习,都将是体系化的。
这里,我有两个提升深度思考能力的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一
主题式阅读
顾名思义,就是基于一个主题进行多渠道和范围的阅读。
比如,有段时间我为了快速获得“精力管理”相关知识,在我的碎片化时间内会不断地看关于“精力管理”的微信类文章,在运动的时候听这个主题的音频课程,并且在生活中,从实践一个“精力管理”的技巧开始进行练习,很快就建立起自己“精力管理”的体系。
因为拥有实践经验,我对如何实践“精力管理”也颇有心得,后续再进行阅读就能很快地分辨是否是可实践的经验,很快也就建立起了整个体系。
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大家吐槽的是多个渠道,多篇内容的琐碎和不连贯,主题式的阅读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就像我们在课堂上,老师会提前告诉我们说这个知识点很难,大家需要3节课才能掌握。同样的道理,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我们也可以拆分时间来循序渐进地学习。
二
总结&实践
其实我前面也提到,我的很多知识的习得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这个困难,所以才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补充。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相互磨合的过程中,阅读产生了互动。
就像编剧史航说的:“碎片化阅读是我们的常态。因为人不是一个扫描器,人在这个世间得与人打交道、相遇、相识,因为如此,读书才有意义。”
不想错过大脑帮的文章,请记得“设为星标”哦!
关注大脑帮,与你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