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孩子什么「能力」,才能让孩子面对生活中复杂而又具体的问题?| 蜂窝创业日记

蜂窝第 83 篇创业日记

与你一同分享蜂窝的成长

文 |  大嘴 蜂窝儿童大学创始人

蜂窝体验课的主题是:「如何在犯错中学习?」。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讨论帮助孩子理解犯错之后的复杂情绪,并且能从犯错中学习。

可是有很多家长在完成体验之后,都会给我的同事反馈说“体验课讨论得不够深入”。他们表达说:“我希望在这样的讨论之后能让我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每一个错误错在哪里。”

孩子在一次讨论的学习中到底要「学会」多少东西?蜂窝教授给孩子的东西,孩子真的吸收掌握了吗?

……

这些不仅是家长提出的问题,也是蜂窝的舰长(老师),以及刚进入蜂窝的新同事会困惑的问题。

01

让孩子总结犯错的经验从而得到成长,还是记住惩罚?

蜂窝的体验课为什么以「犯错」为主题?是因为蜂窝发现,这个主题的讨论是最符合孩子、家长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自己这三方的期待的主题。

孩子肯定不期待犯错,因为犯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意味着要面对不好的评价与惩罚。

家长期待孩子不犯重复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让孩子越来越好。

蜂窝期待孩子减少对于犯错的恐惧,在解决问题与改正错误中持续成长,从而拥有面对生活中挑战的能力与勇气。

当我们在访谈孩子的时候,孩子们表示自己其实在犯错之后,是会「内疚」与「自责」的,再加上父母或者老师的指责带来的「害怕」或者「难过」,整个过程中体会到的情绪感受是非常复杂的。

这样的情绪有时会一直延续到下一次犯错。

在完成这样的洞察之后,作为课程设计者,我们期待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讨论:

  1. 首先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绪,接纳情绪,理解「犯错」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 其次才是帮助孩子理解「犯错」本身,去思考该怎么面对这个错误本身;

  3. 最后是和孩子一起反思整个过程,去理解这件事给别人带来了怎样的情绪,以及重新讲述整个事情发生的经过。

看起来很棒吧?

但是,由于每个孩子日常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他们对于「犯错」的经历本身的信息量就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孩子成长在“赏罚分明”的环境中,如果ta又恰好是一个感受能力很强的孩子,ta可能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感受和接纳自己的情绪;而另一些孩子的生活环境可能已经很好地支持他们处理自己的情绪了,那么他们可能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反思。

所以,蜂窝的一节课程并不能像万能神药那样,一针见效。同时,聊的深入,也并不是我们的目标。

02

学习并不仅仅是对于某个知识或问题的深入理解,而是能回到生活

既然目标并不是学习到知识,那是要学习什么呢?

端午假期的时候,蜂窝舰员(孩子)欢喜欢喜和妈妈从北京到杭州旅行,还没有到住的地方,就让妈妈从机场赶到蜂窝办公室,说要“见见舰长们”。他们把行李直接寄存在了机场,坐了两个小时的交通工具才到蜂窝办公室。

回到北京没有多久,欢喜妈妈和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背景提示 Elle 妈妈和欢喜妈妈是朋友)

Elle他们一家要移民去美国了,下周走,我们几个关系要好的妈妈就约了一起吃饭践行,我早晨送她去学校的时候碰到Elle爷爷送Elle,我就拜托爷爷下午放学帮我一起接欢喜,因为我担心我们聊开心了会错过接孩子的时间。我跟欢喜说你放学了就跟Elle去她家,5点回来就可以。

然后我们几个妈妈就敞开了聊,我们返程的导航显示5点到家,但是我们要先送另外两位妈妈回家,等我们回到小区就已经5点10分了。我跟Elle妈妈去她家接欢喜,结果去到她家发现欢喜不在,Elle说欢喜自己回家了,因为上午妈妈说要她5点回。

我这心慌,赶紧往家里跑,到单元门口接到楼上邻居妈妈电话问我到哪儿了,说欢喜在她这里,我说马上到家。

然后到家门口看到她,我还以为她会抱怨我会哭,因为等了我十几分钟呢,结果她很平静,跟我分享她的思路,她说舰长说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她就想到了要找最近的家长能联系我。这真的让我很惊讶。

她等我这十几分钟她没有慌乱,然后会去想办法,然后见到我也没有冲我发脾气。

——来自欢喜妈妈的分享给我们的原文(经过授权)

欢喜是蜂窝本科初代机的舰员。本科阶段有18 个讨论主题,每一个看起来都和这件事没有直接的关系,毕竟这么复杂而又具体的问题是很难作为标准化课程与所有的舰员一起去讨论的。

(本科课程前 8 节主题)

所以,我们本科阶段的目标其实就只有一个:让舰员建立起解决问题的勇气,明白「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你都可以想办法解决。因为你看,你已经成功地解决了18个麻烦和问题。」

这样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我可以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仅仅告诉孩子就够了,而是一次次的带着孩子去体验如何去面对不同的问题,如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孩子最终才会习得。

这其实才是蜂窝真正交给孩子的东西,面对问题的能力与勇气。

03

生活中的问题太复杂而又具体,孩子需要元技能

这样的能力与勇气并不是事无巨细的帮助孩子预料到未来将要发生什么样子的事情,而带领孩子掌握应对未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的元技能。

元技能这事儿,得从蜂窝的名字开始说起。

蜂窝的名字之所以叫蜂窝,是因为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叫《复杂》。

这本书讲的是,20世纪时,一群科学家开始反思牛顿以来线性的论证思维,他们认为我们的世界远比单一的线性逻辑要复杂,因为不同事物之间其实是有各种相关联性的复杂性的。但同时,他们也相信在这些复杂性中是有简单的结构和规则的,而这样的规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在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顿悟了。

在我以前接受的教育中,老师会告诉我这是什么、这不是什么。但是,随着我越来越多地经历生命的丰富可能之后,我慢慢发现,在「是」与「不是」中间有大量的模糊地带,而这样的模糊地带正也是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的一部分,我需要去理解这样复杂世界当中的规则。

那要如何理解这些规则呢?那段时间也看到了对我影响很大的另外一本书叫《失控》。

其中有一章说到蜜蜂之间的协作与分工。其实一个蜂巢中看似有非常复杂的分工与协作,有蜂王、蜂后、工蜂,还有养育蜜蜂的蜜蜂……但其实这背后是有简单规则的,这样的简单规则可以让他们应对大自然如此复杂的天气,其他动物的攻击,以及繁衍后代。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样蜜蜂其实在通过简单的规则去处理复杂的外界信息。

我开始意识到,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复杂的生活中,如果他用一个简单的规则去学习,去面对世界复杂的情况会是怎么样子的?

没错,所以我们就取名叫了蜂窝。

欢喜做到了,蜂窝的孩子也同样做到了,用简单的规则去应对复杂与多样的世界。

当然,这样的简单规则并不是一个知识,学习之后就能马上明白的,需要训练,感受,形成习惯的,只有在这样的元认知的习惯下,孩子才能应对复杂世界,也才能获得自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