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干部的三大关键能力和三大思维品质——2021年第8期《教育资讯》推荐文章

one
中层干部的三大关键能力
做事能力
中层作为行政中枢,要帮助学校实现发展愿景,将工作落实,把事情做好。要高效地完成一项工作,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就是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这个闭环至少包括“计划—准备—实施—反思/总结—向上汇报/向下反馈—调整/优化”等六个方面。

设计能力

学校将一个部门交给你,你就有责任和义务按照学校发展愿景主动思考,创新性地设计部门的工作。这种设计能力有三个阶段: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精彩。

卓越的中层应当把撰写当成工作习惯,凡事有方案,凡事有计划,有利于理清思路,积累经验,总结方法,产生效果,留下工作痕迹。
一篇质量上乘的方案和规划,一定是把方方面面都写清楚,能让每个阅读者读后可以理解,拿来就能用,不需要再解释、说明、补充。要写出质量上乘的方案和规划,除了写,还要学会用结构化的思维去设计。
设计不应仅限于教育教学,我在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尽量的按照结构化思维进行设计。做中层的日子里,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设计。各种各样的规划、各种课程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我逐步培养了结构化思维和设计能力。
创新能力

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一些工作前年是这样做的,去年是这样做的,今年还是这样做的。大家容易陷入固定思维,不愿意改变。

我的做法是,任何一项工作尽量做到大的方向不变,但小的细节一定要变。
为什么要变?
第一,基于问题的解决。学校制订的任何工作规划、课程方案、活动计划等,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即使再完美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要变。

第二,基于习惯的变化。长年累月不变的内容,不变的形式,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会产生厌倦。一旦缺乏变化,再好的活动和课程都将丧失吸引力,效果大打折扣。这时候,改变一些小细节,很可能带来大转变。不是推倒重来,不是全面否定,而是调整优化。

千秋业培训服务:中层干部系列培训简介

two
中层干部的三大思维品质
问题意识

没有问题意识难有创新。现在的学校,阻碍工作进一步发展,阻碍人成长的关键,不是问题发现太多,而是发现太少,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发现不了问题。

如何发现问题呢?有以下几个要素。
前提: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标准。有时候人们看不出问题,不是态度问题,也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不了解详细流程、评价标准、具体要求等。所以,掌握标准是前提。
核心:全面、深入分析与比对优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我们发现实际做法与预先方案有出入,不要急着否定,而应分析比对两种方案的优劣,选取其中值得借鉴的做法,完善调整到下一次的方案中。分析比对,是发现问题的核心。
关键:全面、深入探究与寻求原委。现实做法与预先方案如果有差异,关键还是要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若是老师的理解有偏差,那么下一次培训或做准备工作时,要把之前没有发现,可能还会产生问题的内容补充进去,查漏补缺。
协同意识

做班主任的时候,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一件事;做中层的时候,我喜欢和老师们一起完成一件事;做校级干部的时候,我喜欢和中层们一起完成一件事。

当他们遇到困难,我会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甚至亲自示范。中层干部不要只出台规章制度,而不指导老师;不仅下命令,也要关心整个过程。要和同事、学生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克服困难、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承担责任。
成果意识

卓越中层还要具有成果意识,要为学生、学校,也为自己创造成果。那些有价值、有意义、有内涵、有影响力的成果,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通过前期的设计,过程的产生,到后期的包装或者是设计才形成的。

成果通常有两种,一是自己的成果,即反思、总结、写经验。除了个人的成果,我们也要为学校、学生留下成果。每学期,我们都会为孩子和老师出版个人作品集。比如,把学生平时的美术作品做成册子,把他们的作品做成文创,不仅如此,作品还可以广泛运用于邀请函、生日卡、书签、学本封面、作业本封面、海报等方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