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他们喜欢陈年岩茶的理由是什么?
《1》
前一阵跟朋友喝茶,席间遇到一神人。
喜欢批判茶桌上的每一款岩茶。
是那种典型的批判型人格。
比如,他先喝到一款《马头岩肉桂》,才抿了一小口,便肃容说,“我不喜欢这茶,有涩感。”
其实,市面上岩茶略微轻轻带涩感的很多,现在流行中火茶,保留香气和鲜爽度,技术不好的大多数人,会做出有涩感的茶来。
若是香气极富特色,或者汤水稠滑异常,那微微有点点小小的涩感,也是瑕不掩瑜,尚算可以接受。
不必因为有涩感而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又喝了一款正岩产的《瑞香》,可能品种不同,我们都觉得这款茶涩感明显轻于前面那款马肉。
但是他说,“这款茶涩感更重,而且我还喝到了一种不属于茶叶的香。”
言外之意便是,这茶是人工加香的。
话音未落,现场立马就诡异地安静下来。
瑞香的品种香气比较特殊,这款正岩瑞香喝起来茶香落水,花香自然,如果人工加香,香应该与水分离,香精味重,不自然。
接着又喝了几款茶,每一款他都频频摇头,没有一款合他口味。
我们忍不住好奇,究竟要多高级的岩茶,才能迎合他这极度刁钻的味蕾?
得到的答案是,他长年吃素,口腔敏感,对带涩的茶非常敏感,而且尤其不喜欢茶叶有香气。
所以,平时,他只爱喝陈年岩茶。
《2》
他指的陈年岩茶,便是那种火焙得极高,把香气、苦涩感等内质都焙空了的“焦叶子”。
焙好之后,放个几年退了火,再拿出来喝。
这种陈年岩茶,喝起来,无香无味也无涩,就像一个心如止水的入定老僧。
这种茶他超爱喝,还随身带着。
冲泡的时候,他还特别交代人家,“不用称,多放些,这茶不苦不涩,投茶量大、闷泡都没事。”
泡出来一喝,果然跟我们想的一样,汤里完全没东西。幸好多放了一些,不然没泡几水就完全没味了。
端着茶杯,我发现,这样的陈年岩茶,其实还挺能唬人的。
因为焙火高,茶汤显得红亮,看起来茶味很浓郁,外行人一看就会认为是好茶。
茶汤顺,滋味平,确实无苦涩,对于不太接触岩茶的人来说,确实会觉得这茶好入口,不像那些来势汹汹的岩茶,喝着的感觉比较友好。
只有内行人喝着,方知其内质空薄,不是好茶。
然而,陈年岩茶的水,比新茶,更深。
不管是当下把火焙高了存起来,还是后来返青了多次复焙,茶叶内耗严重,再加上存放时间长了,香气挥发,滋味削弱,基本看不出这款茶的原始面貌。
狡猾如商人,大可以在这种陈年岩茶身上按上各种山场、各种名目,反正别人也无迹可寻。
自好可以卖个大价钱。
临分别时,他十分慷慨地从车上拿了几盒陈年岩茶送给我们,据说是从武夷山茶农手上直接定制的。
回去开了一泡他的陈年岩茶来喝。
比他当时拿出来的那泡更难让人接受,酸感太重了,差点把李麻花酸掉牙。
这位茶友,其实并非卖茶人,不需要为某款茶或某个品牌站台。
但他的包里、车上放的都是陈年岩茶,看得出来是真爱了。
可是就凭他拿出来的这两款陈年岩茶,我们真看不出它们好在哪里,甚至是毫无闪光点。
他说自己口腔敏感,一点涩感都不行,那么,这种能让牙齿发软的酸他怎么就行了?
所以,到底为什么有人会喜欢陈年岩茶?
《3》
喜欢陈年岩茶的人,第一个理由是,新岩茶涩,而陈年岩茶不涩。
其实,岩茶的涩与不涩,跟新与旧,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如果一泡岩茶工艺不精,存放过程中返青、变质,越存下去,涩味就会很明显。
并且,这难耐的涩味还伴随着酸味,就像生吞一口醋,牙齿发软,舌苔发麻。
酸涩感卡在喉咙,进退两难。
即便工艺上乘,发酵过的茶叶在存放过程中有微生物参与,会生成有机酸,陈年岩茶仍然会在转化后生成酸味,而这些酸味,并不能令人觉得舒服。
其次,喜欢陈年岩茶的人认为,岩茶不必太香,更注重水感,陈年岩茶香弱,但是水感好,恰好满足这个特质。
其实,这种观念,倒是反映了他们对岩茶的误解颇深。
好的岩茶,讲求“岩骨花香”。而在这四个字里,“岩骨”在前,“花香”在后。
说明好岩茶更应该强调滋味感。
但岩骨与排在花香之前,并不是说武夷岩茶就不需要香气了!只是说香气并没有岩骨那么重要而已。
唯“花香”和“岩骨”的相辅相成,才能成就一泡好岩茶。
岩茶存放越久,香气越是退化,若是一款岩茶当年就焙到高火,这款岩茶更是没有茶香,这在好岩茶的标准里,它已经失了“花香”。不管存放多少年,都已经算不得好岩茶了。
另外,火功高、苦涩感都焙掉的岩茶,退火几年之后确实水感挺顺。
但是,“水感”与“岩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水感”是我们能感受到的茶汤在口腔里的质感,可以是绵柔的、软滑的,也可以是生硬的、粗糙的。
“岩骨”是茶汤的醇厚度、浓烈感、颗粒感,在口腔和喉咙生成具备力量感的回甘生津。
内质焙空的陈年岩茶,基本没有“岩骨”可言。
既无“岩骨”,也无“花香”,那陈年岩茶还能跟“好岩茶”沾边吗?
《5》
陈年岩茶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
我就喝过武夷山胡歌家的陈年岩茶,大概十几二十年的样子,一口稠滑的汤水,香气有点像陈年普洱。
但是,真正好喝的陈年岩茶,少见。
必须要符合山场好、工艺好、存放好三个基本要素才行。
但是,市面上的陈年岩茶,又有多少能贴合这些标准呢?少之又少,除非是自己知根知底淘来的茶,在自己手上数年如一日从一而终地存着。
另外,把口腔敏感和不喜茶香作为追捧陈年岩茶的理由,其实过于偏颇。
老岩茶存放要求苛刻,稍有不慎茶叶就会吸附空气中的杂味异味,口腔敏感之人,难道喝不出茶叶变味了么?
不喜茶香的说法更是无趣。
怎么会有人拒绝一泡有香有水有滋味的好岩茶呢?就像一个又美貌又有趣的灵魂,谁拒绝得了呢?
除非,他们刻板地认为茶香与水感不能并存,才会果断弃香而追水去也。
但其实,这种错误认知,也只是被市场误导带偏的结果罢了。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