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状元榜【6】:清代和太平天国状元70+14人
清代状元榜
◆傅以渐 1
山东聊城人。字于磐,号星严。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康熙四年(1665)。清顺治三年(1646)状元,授弘文院修撰。后多次升迁,从国史院侍讲、秘书院侍讲学士、国史院学士,至顺治十一年授秘书院磊大学士。顺治十二年,傅以渐奉诏陈述时务,他上奏安民策。所奏合国情、顺君意,遂加封太子太保,成为后来继位的康熙帝的老师。改任国史院大学士。
◆吕宫 2
江苏武进人。字长音,号金门。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清顺治四年(1647)状元,授秘书院修撰。顺治九年,吕宫被加衔右中允。顺治十年,授秘书院学士,任吏部侍郎。后被越级提拔为弘文院大学士,官至一品。顺治十一年春(三月),因与其私交颇深的陈名夏结党舞弊被议罪处死,受给事中王士桢等弹劾而牵连及自己,吕宫引咎自责。帝令其反省而赦免其罪。五月,又因荐举的巡按郝浴枉法被免官一事,吕宫以滥举之过而降二级留任。他托病告假,屡奏乞求辞官。顺治十二年(1655),修撰《资政要览》成。加授太子太保。不久,归家养病。待其病愈再召用。吕宫再未复出。
◆刘子壮 3
湖北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字克猷,号稚川。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顺治九年(1653)。清顺治六年(1649)状元,授国史馆修撰。顺治帝针对廷试对策八股套话滥行。明令该科不得用四六文俗套廷对。刘子壮直陈利弊、朴茂沉雄,文风深合旨意。殿试策对主张民族和睦,省刑薄赋,也深得顺治帝常识,遂大魁天下。顺治九年充会试同考官,试毕,告病还乡。不久即病故。享年四十四岁。
◆麻勒吉 4
满族正黄旗人。姓瓜尔佳氏。出生年不详,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顺治九年(1652)满榜状元。为满族第一位状元。顺治十年,顺治帝诏谕:"修撰麻勒吉有志向学,兼通满、汉文,为人持重老成。若侍读学士有空缺,即以麻勒吉充任。"于是授职弘文院侍讲学士。顺治十二年,任日讲官,编撰《太祖圣训》、《太宗圣训》,任副总裁。顺治十四年,任经筵讲官。麻勒吉为钦差正使赴长沙册封孙可望为"义王"。路过顺德,勒索受馈、羞辱且逼迫总督张玄锡自尽。激起众臣怒而被降二级。顺治十七年,复起用的麻勒吉又因包庇贝勒尚善纵兵抢掠、徇私舞弊而被罚金、罢官。顺治十八年,又复原官职。
◆邹忠倚 5
江苏无锡人。字于度,号海岳。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卒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清顺治九年(1652)汉榜状元,授秘书院修撰。原为上一科进士,殿试未能通过。发愤三年,终获魁首。是清朝第一个"补考状元"。因该科效元朝制,分设汉满两榜,故为汉榜状元。登第两年后病重,不久去世。时年三十二岁。
◆图尔宸 6
满洲正白旗人。字自中。生卒年不详。清顺治十二年(1655)满榜状元。为清顺治八年分设汉、满两榜科考以来的第二个满榜状元。由于清朝为引导以弓马为务的满族人读书进学,特设满洲榜,仅开两次,故图尔宸是最后一个满榜状元。顺治十一年,图尔宸应试满洲乡试,考中举人。次年参加会试,录取五十名,图尔宸在其中。据《十朝东华录》顺治卷第二十四卷第七页中记载:"十二年…三月份…甲辰赐殿试满汉贡士图尔宸、史大成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满榜状元为图尔宸,榜眼是会元贾勤,探花为索泰。中状元后,授图尔宸入翰林院,任修撰,掌修国史。累官仕至工部侍郎。
◆孙承恩 7
江苏常熟人。原名曙,字扶桑。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卒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清顺治十五年(1658)。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徐元文 8
江苏昆山人。字公肃,号立斋。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卒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清顺治十六年(165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徐元文初冒姓陆,出仕通籍后恢复徐性。他与兄徐乾学、弟徐秉义以文名显于世,世称"昆山三徐"。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恩宠有加。
◆马世俊 9
马世俊,江苏溧阳人。字章民,号甸臣。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清顺治十八年(166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廷对时,侃侃直陈。称王者天下为家,不宜示同异。时论伟之。后迁侍读。因去世早,仅仕至侍读学士。
◆严我斯 10
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字就思,号存庵。生于崇祯二年(1629),卒年不详。清康熙三年(1664)状元。历任修撰、山东乡试主考官、日讲起居注官、翰林学士等。仕至礼部侍郎。
◆缪彤 11
江苏吴县人。字歌起,号念斋。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卒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康熙六年(1667)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九年充会试同考官。不久任侍讲学士。觉得仕途艰难,辞官归隐之念萌生。后以家丧回归故里,从此脱离宦海,不问时事,以教书为业,创办"三畏书院"。亲自为乡里培育学生。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为此,他刊刻了曹月川的《家规》、蔡虚斋的《密箴》、刘念台的《人谱》等书,以教求学者。成为从事教书约五十年的"状元先生",堪称为学者类型的状元。
◆ 蔡启僔 12
浙江德清人。字石公,号昆旸。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康熙九年(1670)状元。
◆韩菼 13
江南长洲人(今江苏苏州)。字元少,号慕庐。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清康熙十二年(1673)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帝以其能文命撰《太极图说》,召入弘德殿进讲《大学》,主持纂修《孝经衍义》韩菼以其文才博得康熙帝之恩宠。先后两次典顺天乡试,迁侍讲学士,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任《一统志》总裁。皇帝赞他"文章古雅、旷古少见"。官至礼部尚书、经筵讲官。赐榜"笃志经学、润色鸿业"。后韩菼触怒龙颜,因教习庶吉士不勤失宠,虽再三乞退,帝不允。后卒于任上。
◆彭定求 14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勤止,号访濂。学者称"南畇先生"。生于清顺治二年(1645),卒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康熙十五年(167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子监司业、日讲起居注官、纂修两朝圣训,晋升翰林院侍讲。不久,便托病辞职,回归故里。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巡,对彭定求学问、品行及家世褒奖并问及其病况。后命就扬州书局参与校《全唐诗》。彭定求终不复出,潜心学问。
◆归允肃 15
江苏常熟人。字孝仪,号惺崖。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康熙十八年(167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历任中允、侍读、侍讲学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试顺天乡试。考前,不少欲试者纷纷拜谒他,希望考时有所关照。允肃与同考官撰文盟誓,要为朝廷选真才,若营私,甘受阴阳两世诛杀,并牵连妻儿。还发誓"毋夺于威,毋诱于利,毋牵前恩,毋邀后报。"但考后仍有非议。直到品学硕望的大司寇魏象枢严格审查后,亲临归允肃家门拜礼,朝野才盛誉他的持正不阿。自归允肃后风气大变,科考任官惯例也大有改观。归允肃成为清谦自律、公正无私为国选才的典范。后来,归允肃以病辞官,回归故里。康熙二十八年卒于家中。
◆ 蔡升元 16
浙江德清人。字方麓,号征元。生于清顺治九年(1652),卒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二十四年,任会试同考官,日讲起居注官。与帝接近,受其宠信。康熙二十八年适中允后回乡奉养双亲。直至康熙四十二年帝南巡,蔡升元在嘉兴迎驾, 奉旨登舟奏对。深得帝怜爱,次日下旨以蔡升元讲筵甚久、家计甚贫而赐银葬亲,诏令事竣来京。后历任中允、少詹事、詹事等职。康熙四十三年升任内阁学士。
◆陆肯堂 17
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邃升,又字澹成。生于清顺治七年(1650),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二十六年出任江西乡试主考官,事毕,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任右中允、左中允、侍讲、侍读,官至侍读学士。未几因病辞世。
◆应铨 18
江苏常熟人。字杜林,号梅林。生卒年不详。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后来奉旨入值南书房。汪应铨本应进士馆研习,三年散馆后,方得升迁。然而汪应铨未及散馆,便被破格提为庶子。后几经升迁,官至左春坊赞善。将被升转,因锋芒太露,得罪权贵而遭弹劾。不久,谢职离京,返归故乡。
◆ 邓锺岳 19
山东东昌卫(今聊城)人。字东长,号畏庐。生卒年代不详。清康熙六十年(1721)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 于振 20
江苏金坛人。字鹤泉,号秋田。生卒年不详。清雍正元年(1723)状元。此科为庆祝雍正帝登极大典特设恩科。雍正帝以于振为其登极首科状元,恩赐有加。除依例授职翰林院修撰外,还让他以修撰衔入值南书房。雍正二年,出任河南乡试主考官。雍正三年,赐居澄怀园。雍正五年,出任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 陈德华 21
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字云倬,号月溪。生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卒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雍正二年(1724)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迁至侍读学士。先后提督广东肇庆高州、广州韶关学政。母丧回乡。又被召充《一统志》馆副总裁。
◆ 彭启丰 22
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翰文,号芝庭。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卒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清雍正五年(1727)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书房行走。从雍正七年起,历任河南、云南、江西及顺天等乡试考官。累迁至右中允。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雨甘,号西坪。生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卒年不详。清雍正八年(173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 陈倓 23
江苏仪征人。字定先,号爱川,生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卒于清乾隆四年(1739)。清雍正十一年(1733)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 金德瑛 24
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汝白,号桧门。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卒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乾隆元年(173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庶子、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仕至左都御史。金德瑛在督办学政,选拔、培养人才方面很有建树。他曾先后任江西、山东及顺天学政,先后四次任福建、江南、江西、福建乡试主考。在江西督学任满时,乾隆下诏:德瑛很有操守,取士公正,命再留任。"于是,金德瑛又任三年。在这六年中,由于他提倡通经学古,江西之士,家有经史子集,文风大盛。
◆ 于敏中 25
江南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叔子,号耐圃。生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卒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乾隆二年(1737)状元。该科为庆乾隆帝登极恩科。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山西乡试、会试考官,山东、浙江学政,兵部、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内阁学士,军机大臣,官至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曾为方略馆、国史馆、三通馆及四库全书馆总裁。封为太子太保。主事军机处二十年。生前把持朝政,交结内侍,广收贿赂,贪污资财,死后败露,撤祠祀、夺世职。
◆ 庄有恭
广东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字容可,号滋圃。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卒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乾隆四年(173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值上书房。历任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峡谷次督江苏学政、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因擅自应允死囚犯以钱赎死,庄有恭被令回家侯审;又查其隐瞒贿官企图作弊等两讼案,擅自处理而未上奏,终于被革职拟绞刑。乾隆帝因有恭未收贿而改判发配充军。后令其戴罪立功,署湖北巡抚。
◆ 金甡 26
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雨叔,号海住。生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卒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清乾隆七年(174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金甡会试、殿试连中二元。乾隆九年,出任广东乡试主考官。乾隆十二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曾任江西、山西等乡试主考官。乾隆十九年,任会试同考官。后破格晋升侍讲学士。
◆ 钱维城 27
江南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字宗盘,号纫庵。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乾隆十年(174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散馆满文察列三等,又试汉文,留任。后历任右中允,入值南书房,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工、刑部侍郎。
◆ 梁国治 28
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阶平,号瑶峰。生于清雍正元年(1723),卒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清乾隆十三年(174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司业,广东、江西乡试主考,安徽、江苏学政,左副都御史,吏部侍郎。乾隆三十年,因家人贪污仓米被革职。后起用,历任山西冀宁道台,湖南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湖北、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兼荆州将军。乾隆三十八年入京后,历任军机处行走,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加太子少傅,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 吴鸿 29
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颉云,号云岩。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卒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清乾隆十六年(1751)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与吴鸿同科的刘墉为呈送卷第一名。乾隆帝阅后认为无超人才华,贬为二甲二名。将吴鸿拔为第一甲第一名,说道:"今取一朝状元,必得有众人向往之才气。平庸之人怎能夺冠?"吴鸿也是乾隆十二年浙江乡试解元。
◆ 秦大士 30
江苏江宁人。字鲁一,号涧泉。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清乾隆十七年(1752)状元。该科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大寿特设恩科。授职翰林院修撰。
◆ 庄培因 31
江南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字本淳。生于清雍正元年(1723),卒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乾隆十九年(1754)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是科榜眼王鸣盛,后来成为考据大师。二甲四名,纪昀成为大学问家。二甲第四十名钱大昕为一代宗师。因此,庄培因榜被称为"名榜"。乾隆二十一年,庄培因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乾隆二十三年,出任福建学政,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病死于任上,年仅三十七岁。
◆ 蔡以台 32
浙江嘉善人。字委实,号兰圃。生卒年不详。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 毕沅 33
江南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字纕蘅,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生于清雍正八年(1730),卒于清嘉庆二年(1797)。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登第前已经以举人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状元及第后不久,升侍读、左庶子、外放甘肃巩秦阶道。乾隆三十五年,升陕西按察使。后累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乾隆四十六年,闻甘肃争立新教,相互仇杀。他能调度军事,妥贴行事。赏一品顶戴。乾隆四十七年,因巧饰积弊而降为三品。次年复职。乾隆五十年转为河南巡抚。次年,山西富户趁河南受灾而折地放债,贫民失所。奏报后,谕以原价赎回。晋升湖广总督。乾隆五十五年,帝宠臣和珅四十寿辰,毕沅讨好巴结,赋诗四道相赠。乾隆五十九年,因差役被殴死案未报降为山东巡抚。次年,复任湖广总督。
◆王杰 34
陕西韩城人。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卒于清嘉庆十年(1805)。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状元。该科为庆皇太后七旬万寿恩科。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不久升任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任刑部侍郎,后调吏部左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任兵部尚书。四年后,任上书房总师傅,仕至东阁大学,加太子太保,时和珅把持朝政,朝臣无不侧目,唯王杰不买帐。
◆ 秦大成 35
江南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字澄叙,号簪园。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不久,请长假回乡侍养老母。乾隆四十三年,复任充会试同考官。后再次告假回乡,卒于家中。仕至翰林院修撰。
◆ 张书勋 36
江苏吴县人。字在常,号西峰。生卒年不详。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状元。张书勋家贫但能刻苦求学。乾隆二十八年,会试得中,名列第三。后查出张书勋试卷"其论错误",将其黜落。乾隆三十年,以举人得授知县。次年,再入考,一举夺魁。以知县身份参加考试,经殿试高中榜首,有史以来不多见。后来多次典试,乾隆三十三年,任顺天乡试考官。乾隆三十四年,任会试同考官。后在乾隆三十六年恩科、三十七年正科连任会试同考官。乾隆四十年,再任会试同考官。乾隆四十二年,以赞善任湖北乡试主考官。后官至右中允,入值上书房。
◆ 陈初哲 37
江南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字在初,号永斋。生于清乾隆二年(1736),卒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清乾隆三十四(176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 黄轩 38
安徽休宁人。字曰驾,号小华。生卒年不详。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状元。黄轩少即好学,苦练书法。科场受益匪浅。该科为庆祝皇太后八旬寿辰特开恩科,出了数位名人。如:三甲第十名孔广森,后为著名学者;三甲第十一名钱沣,为官刚直、不畏权贵,为一代名臣。黄轩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奉诏入值上书房。
◆金榜 39
安徽歙县人。字辅之,号檠斋。生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清嘉庆六年(1801)。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金榜立志求学,从师名家。乾隆南巡,金榜应召献诗赋,钦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乾隆四十二年,出任山西乡试主考官。次年,任会试同考官。散馆后,在家养病,遂不复出。仕至翰林院修撰。后卒于家中。
◆吴锡龄 40
安徽休宁人。字纯甫。出生年不详,卒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乾隆四十年(1775)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戴衢亨 41
大庚(今江西大余县)人。字莲士,一字荷之。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卒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龙启瑞 42
广西临桂人。字翰臣。生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卒于清咸丰八年(1858)。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三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四年,出任广东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七年,察考翰林詹事列二等,升为侍讲。出任湖北学政。
◆陈毓溎 43
山东济宁人。字犀源,号梧江。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状元。孙毓溎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两江总督孙玉廷之孙,是官至江苏巡抚孙宝善之子。 孙毓溎自幼好学上进,深受前辈影响,致力仕途。得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道光二十六年,出任云南学政。在任上协助总督林则徐处理事务。
◆萧锦忠 44
湖南茶陵人。初名衡。字史楼。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该科是为道光帝母后钮祜禄氏七旬寿辰特设恩科。
◆张之万 45
河北南皮人。字子青。号銮坡。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卒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九年,出任湖北乡试副主考官。
◆陆增祥 46
江苏太仓人。字魁仲,号星农。生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清道光三十年(184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章鋆 47
浙江鄞县人。字酡芝,号采南。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卒于清光绪元年(1875)。清咸丰二年(1852)状元。章鋆少好学,擅长诗文。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次年,侍奉上书房。咸丰五年出任四川乡试主考官。咸丰九年,充顺天乡试、会试同考官。
◆孙如仅 48
山东济宁人。字亦何,号松坪。生卒年不详。清咸丰三年(1853)状元。孙如仅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
◆翁同龢 49
江苏常熟人,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生于清道光十年(1830),卒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清咸丰六年(1856)状元。历任陕甘学政、内阁学士等。官做到工部、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是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的老师。
◆孙家鼐 50
安徽寿州人。字燮臣,号蛰生。晚号澹静老人。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卒于清宣统元年(1909)。清咸丰九年(185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值上书房。
◆锺骏声 51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雨辰,号亦溪。生卒年不详。清咸丰十年(1860)状元。该科为咸丰帝三旬寿辰特设恩科。钟骏声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屡掌文衡。咸丰十一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徐郙 52
嘉定(今上海)人。字颂阁。生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卒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清同治元年(186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同治六年,出任河南乡试正考官,后任江西学政。同治十二年,累升为侍读学士。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翁曾源 53
江苏常熟人。字仲渊。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卒年不详。清同治二年(1863)状元。该科为庆同治帝登基特设恩科。共取进士二百名,后来出了一批名人。如: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张之洞,官至军机大臣。
◆崇绮 54
满洲镶黄旗人。字文山。姓阿鲁特氏,原隶属蒙古正蓝旗。出生年不详,卒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清同治四年(1865)状元。崇绮是大学士赛尚阿之子。
◆洪钧 55
江苏吴县人。字陶士,号文卿。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座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同治七年(186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治九年,出任湖北学政。
◆梁耀枢 56
广东顺德人。字冠祺,号叔简。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卒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清同治十年(1871)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同治十二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陆润庠 57
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字凤石,号云洒。生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卒于民国四年(1915)。清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曹鸿勋 58
潍县(今山东潍坊)人。字仲铭,号兰生。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清宣统二年(1910)。清光绪二年(1876)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光绪五年,出任湖南乡试副考官。光绪七年,出任湖南学政。在督学期间,他使学风为之一变。湖南儒学兴盛,严于治学。而边远偏僻之处偏于旧习,拘守陈旧章法。曹鸿勋从各府县选拔优等者,入省书院进修学习、增长见识。使边僻风气大大改变。
◆王仁堪 59
闽县(今福建闽侯县)人。字可庄。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光绪三年(1877)状元。王仁堪于同治十三年由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
◆黄思永 60
江苏江宁人。字慎之,号亦瓢。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卒于民国三年(1914)。清光绪六年(188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黄思永幼丧双亲,由己行聘之岳父延师教读,直至完婚。他生活贫困,*抄经书、教书维持生计。同治十二年(1873),朝考后任职礼部,又考进军机处。光绪六年,得中状元。他不图宦途升迁,只想经商办实业。光绪十二年充会试同考官,后累迁,官至侍读学士。
◆陈冕 61
顺天宛平(今北京大兴)人。字冠生。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卒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光绪九年(1883)状元。陈冕十五岁考取秀才,十七岁顺天乡试中举且以文显名。四次会试方才过关,廷试拔为头魁。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赵以炯 62
贵州贵阳人。字仲莹,号鹤林。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卒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光绪十二年(1886)状元。该科二甲第五十四名名徐世昌于1918年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赵以炯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十四年,出任四川乡试副主考官。光绪二十七年,出任广西学政。光绪二十一年,充会试同考官。光绪二十三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再未任职。仕途不利,以致无明显功绩。光绪二十六年,母丧。赵以炯回乡服丧。在"学古书院"任主讲。三年后,回京复职。不久,辞官归里,郁郁而终。
◆张建勋 63
广西临桂人。字季端,号愉谷。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民国二年(1913)。清光绪十五年(1889)状元。
◆ 吴鲁 64
福建晋江人。字肃堂。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民国元年(1912)。清光绪十六年(1890)状元。该科为庆祝光绪帝"亲政"特开恩科。同科榜眼文廷式德才兼备,诸考官一致列为第一。惜在其策试卷中将"阎"字误写为"面",光绪帝将其列为第二,吴鲁夺魁。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十七年,出任陕西乡试副考官。后转任安徽学政。光绪二十二年,母丧回乡。三年服丧期满,出任国史馆纂修,教习庶吉士。光绪二十六年,充任军务总办。光绪二十七年,吴鲁出任云南乡试主考官,次年,任云南学政。光绪三十二年,返京后,被任命为吉林提学使。同诸省督学赴日本考察。光绪三十四年,在京学部供职。
◆刘福姚 65
广西临桂人。字伯崇,号守勤,一号忍庵。原名福尧。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十八年(1892)状元。刘福姚在光绪八年中举,光绪十五年,考入内阁中书。光绪十八年会试登榜,殿试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充翰林院侍讲。次年,出任贵州乡试主考官。后又任广东乡试主考官。光绪戊戌年间,他受翁同龢影响,思想倾向于维新变法。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难。刘福姚身陷京城,与浙江吴兴的著名词人朱祖谋、同乡五鹏运吟和,作成《庚子秋词》集。在作品集中抒发爱国抗敌、忧患之情。
◆张謇 66
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初名吴起元。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卒于民国十五年(1926)。清光绪二十年(1894)状元。张謇十六岁考取秀才。作淮军提督吴长庆幕僚,随其出使朝鲜。三十二岁中举。后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时年四十二岁。甲午之战,张謇上书痛斥后党中坚李鸿章。
◆骆成驤 67
资州(今四川资中)人。字公骕。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卒于民国十五年(1926)。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二十四年,充会试同考官。同年,受聘为京师大学堂首席提调官,操持大学堂事务。骆成骧创立"蜀学堂",讲习新学,宣传维新。光绪二十六年,出任贵州乡试主考官。光绪二十九年,放任广西乡试主考官。后被派往日本留学,专攻法政。回国后,受广西巡抚特聘,主办广西桂林法政学堂。
◆夏同龢 68
麻哈(今贵州麻江)人。字用卿。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卒于民国十四年(1925)。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二十八年,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该科是补瘐子、辛丑恩正并科。后被派遣赴日留学。
◆王寿彭 69
潍县(今山东潍坊)人。字次篯。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卒于民国十八年(1929)。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王寿彭少年苦读,十七岁中秀才,二十六岁中举,年仅二十七岁即状元及第。光绪三十一年,王寿彭被派往日本考察政治、教育和实业。在日本,他敌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回国后,著《考察录》,倡导改良教育和实业。
◆刘春霖 70
直隶肃宁(今河北肃宁)人。字润琴,号石筼。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卒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清光绪三十年(1904)状元。刘春霖在光绪二十九年会试落第。其馆阁体书法出类拔萃,凭抄写谋生计。后为慈禧太后常识,刘春霖为太后抄写《文昌帝君阴骘文》、《大唐三藏经·圣教序》。再应考即夺魁。该科为庆祝慈禧太后七旬寿辰特设恩科。同时,因其后即废科举,也是科举史上最后一科。故刘春霖自称"第一人中最后人"。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不到三年被派往日本留学法政。
十、太平天国状元榜 14人
◆武立勋 1
武立勋,和州(今安徽和县)人。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 三年(1853)天试状元。
据《太平天国史》第七卷《表》第五《前期百官人物表》记 载:“掌试官武立勋,安徽和州,天试状元。太平天国甲寅四年任命为安徽正掌试官,因出五经题,违反太平天国禁令,撤职, 降为伍卒。”另外,据《金陵癸甲纪事略》第二辑《粤逆名目略》 中记载:“武立勋,伪天试状元,和州人。东贼使往安庆为正掌试官,因出五经题,贼怒目为妖,降为伍。”另据《太平天国科举 考试纪略》第五章《科名人物》中记载:“武立勋,和州人,天试 状元。杨秀清派往安庆为正掌试官,因出五经题,谓其违背天情指为妖,降为伍长。”
可知,武立勋曾任于安庆的安徽乡试掌考官,因题出自 《五经》违天朝规定降为伍长,后不知所终。
◆傅善祥 2
傅善祥,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出生年不详,卒于太平天 国六年(1856)。太平天国三年(1853)女试状元。亦为癸好(丑)东试状元,仕至丞相。
据《太平天国史丛考丙集》之《太平天国开女科事探讨》一 文记载:“太平天国在建都天京后,举行女试。天京女子傅善祥中试第一名,派往东王府任东殿女簿书,替东王杨秀清批判 军国大事。时人传有“棘闱先设女科场,女状元称傅善祥”的 诗句咏其事。”另据《金陵癸甲纪事略》第二辑中记载:“有傅善祥者,金陵人,二十余岁,自恃其才。东贼闻之,选入伪府,凡 贼文书,皆归批判,颇当贼意。”据《贼情汇纂》卷三《伪官制·伪 科目》之说:“贼之于癸丑岁开科江宁也,出示令士子先期十日,赴伪诏书衙报名,谓之东试,……”。又据《太平天国文钞》 第一百二十五页“女丞相傅善祥”中记载:“继入杨秀清府主簿 书批判事,封恩赏丞相”,又有傅善祥“上东王书”中有“以女流忝囗异数平章……特膺宰辅之权……”。太平天国六年,北王 韦昌辉于九月二日将东王杨秀清杀死。或云傅善祥死难。或 云不知所终。
关于傅善祥是否另开女科举所拔,有持否定看法,有认为 仅此一次,也有其他意见。
◆杨朝福 3
杨朝福,又称杨启福,湖北安庆人。生卒年不详。太平天 国三年(1853)翼试状元。
据《金陵癸甲纪事略》第二辑《粤逆名目略》中记载:“杨朝 福,伪翼试状元,安庆人,东贼使往湖北汉口为伪正掌试官。” 另据《太平天国史》卷三十三之志第十二《科举附招贤》记载: “甲寅四年,试湖北、安徽两省。这年八月,湖北乡试在武昌县 (今鄂城县)开科取士,正掌考官为翼试状元杨启福,副掌考官为翼试榜眼张友勋,文首题「真神独一皇上帝」次题「皇上帝乃 真皇帝」,诗题「天父下凡事因谁?耶稣舍命待何为」。”太平天 国科举考试废弃“四书五经”。科考命题全以太平天国印书及推翻清封建王朝的需要。诗文题目皆出自洪秀全,函封付掌 考官,至试日拆发悬示。一般考诗和文。
◆吴容宽 4
吴容宽,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四年 (1854)天试状元。
据《贼情汇纂》之《伪科目》记载可知:甲寅四年(1854), 天试曾取元甲三名。状元吴容宽、榜眼汪祖槐、探花夏庆保。吴容宽为太平天国四年甲寅科天试状元。
吴容宽在应考之题《建天京于金陵论》的对卷中有:“故 我天主既奉天诛妖,体天立极,上为上帝诛瞒天之妖,下为凡 人脱魔鬼之缠”显示了对灭清济民的理解。另外还有“天国大兴、胡虏尽灭”表达了胜利的信心。
◆刘闼忠 5
刘闼忠,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天试状元。
据《钦定英杰归真》之序中记载:“天试文状元,开朝勋臣昱天安干殿文正总提,刘闼。”又据《钦定军次实录》之序中记载:“天试文状元,干殿文正总提,昱天安刘闼忠。”可知刘闼 忠为天试状元。鉴于序文作于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 可知刘闼忠状元及第于此科之前。由于刘闼忠任干殿文正总提,封昱天安,其位居干王府六郡之首。
◆朱世杰 6
朱世杰,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三年 (1853)东试状元。
据《盾鼻隋闻录》卷五之《摭言纪略》中记载:“杨逆生** **人考试,伪状元朱世杰、伪榜眼王廷福、伪探花方兴,以黄纸为榜,在杨逆伪府悬挂。伪鼎甲簪花游街,明日伪状元即 逃去。”又据《金陵癸甲纪事略》中记载:“东试状元才三日即 逃去,不知所终。”可知朱世杰为癸好(丑)科东试状元。未及授封,不知所往。
《太平大国科举考试纪略》辨伪,认为朱世杰非有其人。
◆乔彦才 7
乔彦才,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四年 (1854)某试状元。
据《江南春梦庵笔记》中记载:“伪科所取状元,癸丑朱世 杰、甲寅乔彦才、乙卯叶春元、丙辰刘盛培、丁巳范朴园、戊午沈抡元、己未吴镇坤、庚申汪顺祥、辛酉陆培英、壬戌徐首长。 自后改为三年一举。”可知乔彦才为甲寅科状元。《钦定士阶 条例》序后有乔彦才曾为天试磨勘官之职。
据罗尔纲、罗文起撰《太平天国散佚文献勾沉录》中第一 部分《图书册籍》前言中所加案语:“案沈懋良《江南春梦庵笔记》是一部大伪书……都不可信,故都不录。”故自朱世杰始、 至徐首长为止,有待发现其他佐证资料进一步考证。
◆叶春元 8
叶春元,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五年 (1855)天试状元。
据《江南春梦庵笔记》中记载:“伪科所取状元,癸丑朱世 杰、甲寅乔彦才、乙卯叶春元、………自后改为三年一举。”可知叶春元为乙卯科状元,据《中国状元全传》中记载:“叶春 元,乙卯五年(1855)天王开科状元”可知叶春元为天试状元。
◆刘盛培 9
刘盛培,湖北人。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六年(1856)某 试状元。
据《江南春梦庵笔记》中记载:“伪科所取状元,癸丑朱世杰、甲寅乔彦才、乙卯叶春元、丙辰刘盛培、………”可知刘盛培为丙辰科状元。另据《金陵癸甲纪事略》中第二辑《附粤逆 名目略》中记载“刘盛培,诏命官,湖北人,自言庠生。”可知其 为湖北人士。
◆范朴园
范朴园,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七年 (1857)天试状元。
据《江南春梦庵笔记》中记载:“伪科所取状元,癸丑朱世 杰、甲寅乔彦才、乙卯叶春元、丙辰刘盛培、丁巳范朴园……”可知范朴园为了巳科状元。自太平天国六年东、北两王内讧,太平天国七年六月翼王率军远征后,东、北、翼三试罢免。 故可知范朴园为天试也称京试状元。据《钦定士阶条例》序 后记载范朴园曾出任天试阅文官。
◆沈抡元 10
沈抡元,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八年 (1858)天试状元。
据《江南春梦庵笔记》中记载:“伪科所取状元,癸丑朱世 杰、甲寅乔彦才、乙卯叶春元、丙辰刘盛培、丁巳范朴园、戊午沈抡元……”又因此科系在东、北王内讧、翼王率兵远征之 后,也就是三王所开的东、北、翼三试已停之后,故可知沈抡 元为戊午科天试状元。
◆吴镇坤 11
吴镇坤,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九年(1859) 天试状元。
据《江南春梦庵笔记》中记载:“伪科所取状元,癸丑朱世 杰、甲寅乔彦才、乙卯叶春元、丙辰刘盛培、丁巳范朴园、戊午沈抡元、己未吴镇坤……”可知吴镇坤为己未科天试状元,又 据《钦定士阶条例》序后记载吴镇坤曾出任天试阅文官。
◆汪顺祥 12
汪顺祥,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十年 (186O)天试状元。
据《江南春梦庵笔记》中记载:“伪科所取状元,癸丑朱世 杰……己未吴镇坤、庚申汪顺祥……”可知汪顺祥为庚申科及第状元。据《钦定士阶条例》序后记载,汪顺祥曾出任太平 天国天试阅文官之职。
◆陆培英 13
陆培英,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十一年 (1861)天试状元。
据《江南春梦庵笔记》中记载:“伪科所取状元,癸丑朱世 杰、甲寅乔彦才、乙卯叶春元、丙辰刘盛培、丁巳范朴园、戊午沈抡元、己未吴镇坤、庚申汪顺祥、辛酉陆培英、壬戌徐首长。 自后改为三年一举。”可知陆培英为辛酉科状元。因东、北两 王已亡,东、北、翼试已停多年,故陆培英为太平天国十一年天试状元。据《镜穉轩自怡日记》卷二十,咸丰十一年(1861)六月初六日记说:“见伪示,九月天京会试,准举、贡、生、监、 布衣,一齐入场,不拘新举子,亦借求才之意,诱进群儒。”太 平天国考试广招贤才,应试的不论门第、年里、操业……无论何色人,取中即状元、翰林诸科。消除了以前应试者的限制, 是对科举制改革的一个方面。
◆徐首长 14
徐首长,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十二年 (1862)天试状元。
据《江南春梦庵笔记》中记载:“伪科所取状元,癸丑朱世 杰、甲寅乔彦才、乙卯叶春元、丙辰刘盛培、丁巳范朴园、戊午沈抡元、己未吴镇坤、庚申汪顺祥、辛酉陆培英、壬戌徐首长。 自后改为三年一举。”可知徐首长为此科天试状元。据《钦定 英杰归真》记载京试自试典规定此科后已纳入逢戌、好(丑)、辰、未方开科,而甲子夏天京已陷,故此科为太平天国科举考 试最后一科,而徐首长则成为太平天国最后一位状元。
附 山东的有12人
1 房玄龄,山东临淄人授羽骑尉”,入唐后,官至太子太傅、知门下省事,为相十五年。
2 崔铏,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人,生卒年不详。 崔家为名门望族。其祖父崔儆官至尚书左丞;伯父崔元略登进士第。父崔元受登进士第,为皋谟判官;叔父崔元式,官至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兄弟亦皆进士及第。
3 孔纬,鲁曲阜(今山东曲阜)人。字化文,生年不详,卒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 孔纬为孔子后裔。少年丧父,兄弟三人皆依于叔父。其弟孔纁为咸通十四年状元;弟孔缄为乾符三年(876)状元;其子孔崇弼亦登进士科,官至散骑常侍。
登第后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崔慎由镇守梓州,孔纬被荐为从事,后从崔铉为扬州支使,再迁监察判官,又被宰相杨收奏封为长安尉,值弘文馆,进为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从僖宗西去蜀。光启二年(886)拜相,后加司徒,封鲁国公;被贬又拜相,卒于相位,赠太尉。
4 孔纁,祖籍曲阜(今山东曲阜)。生卒年不详。 孔门三兄弟皆为状元。孔纬,大中十三年(859)状元。孔缄,乾符三年(876)状元。但孔纁史传无名,事迹不详。
5 孔缄,祖籍曲阜(今山东曲阜)。 其大哥孔纬为大中十三年(859)状元,二哥孔纁为咸通十四年(873)状元。 孔缄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6 王朴,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字文伯。生于唐天佑二年 (906),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五代后汉乾佑三年(950)状元。授职校书郎。 后周广顺元年(951),王朴辅佐皇子柴荣。广顺三年,柴 荣封为晋王。拜王朴为右拾遗、开封府推官。 柴荣登基。王朴历任比部郎中、左谏议大夫、左散骑常 侍、端明殿学士、知开封府事。显德三年,周世宗南征,王朴充东京副留守。世宗得胜还朝,升王朴为枢密副使。又一次 南征,王朴迁为枢密使。
7 苏德祥,青州(今山东益州)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官至右补阙,内供奉。
8 柴成务,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人,字宝臣。生于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
历知果州、苏州,为两浙路转运使,户部员外郎,入值史馆,为户部判官。期间,曾奉命出使过高丽。
9 胡旦,滨州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生卒年不详。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
10 梁颢,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字太素。生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太宗雍熙二年(985)乙酉科状元。 ,加大理评事。奉诏入京,迁殿中丞,复值史馆,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关西道判官,转太常博士。
11 王曾,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卒于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王曾以右谏议大夫为参知政事罢为尚书礼部侍郎,知应天府,复参知政事。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以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贬知青州,以彰德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任命王曾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为枢密使。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赠侍中,谥文正。
12 李迪,濮州(今山东鄄城)人,字复古。生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卒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O47)。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乙巳科状元。贬为海州监税。知亳州。进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任命李迪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郓州,为秘书监,知舒州。为资政殿学士,判尚书都省。不久,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为刑部尚书,知亳州。为彰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太子太傅身份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