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

1

说到底,我应该算是一个不怎么注重生活仪式感的人,也可以说不上心,不在乎。一年到头,除了一家三口,还有父母生日的时候张罗吃一顿饭,买个蛋糕,其余的日子几乎没什么差别。

如果不是有国家法定的长长的假期,春节于我也没什么不同。临近春节,给家里的几个娃,老爸老妈置办好过年的新衣服,也就没什么特殊的盼头了。

这么多年,我大都陪老许回浙江乡下过年。乡下的冬天真的好冷,让人想到都打寒颤。紧靠河边的老屋南北长长的,要进好几道门才算进到屋里。就算阳光和煦的日子,房子里也难得见到阳光。潮湿的,阴冷的的日子里,老屋斑驳的墙面更加令人不怎么舒服。

每次,我都尽量拖到年夜饭那天回去。提前回到乡下的婆婆像往常一样忙碌,公公准备了一大桌子食材,应有尽有。80多岁的奶奶看着她唯一的曾孙,乐得合不拢嘴。虽然她听不懂我,我也听不懂她,她就那么乐呵呵地站在那里看着我们,一个劲儿重复:“你听不懂!”

年夜饭总是丰盛十足,大都是江浙系的菜,有婆婆亲手包的春卷,还有公公自己杀的白斩鸡鸡,有当地出名的红烧羊肉和大蹄髈,还有他们都很喜欢的小河虾,笋干炒蒜苗。我一直不喜欢笋干的味道,总觉得臭臭的,有点像没洗干净的旧抹布。刚结婚那会,我这个外地人坐在满满当当一桌子菜前面,不知道想吃什么,每个都吃不出我想要的味道。后来和婆婆相熟了,老太太会特意给我和儿子烧份西红柿炒鸡蛋,红烧鲈鱼或者炒个西蓝花。我和儿子就着几个可口的菜,吃完米饭,早早下桌钻到被窝里。最开始的时候,我原本打算懂事点,去做点收拾厨房,洗个碗之类的小事。可惜,水太冷了,彻骨的冷。

婆婆给我们每人准备了暖手的热水袋,那个袋子就一直陪着我,从进家门一直到初二离开。

去年,婆婆家搬了新家。大房子的窗户很大,阳光可以洒进来,屋里亮堂了很多,厨房也总算有了热水。而我,也就不那么畏惧乡下的春节了。

2

2021年,该死的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也就不回乡下过年了,当然也不回山西。

山西吕梁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嫁出去的姑娘不可以回娘家过年的,即便在20世纪的今天,大多数老百姓还守着这个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规矩。所以,结婚之后,我从来没有回山西过年,就算偶尔春节假期回去,也刻意把时间安排在初二或者初三。总之,嫁出去的姑娘,春节回家能回出走亲戚的心情,一点都不爽。

一边是外人,一边是亲戚,我的好多个春节,就是这么过来的。没有老妈熟悉的炸酥肉,炸油糕,没有老爸早早去上祠堂的仪式感。慢慢地,春节于我,就没有了期待,也没有了意义。

3

今年,应该是2009年结婚之后,第一次和父母过年,还有弟弟,弟媳和一堆小屁孩们。

按照约定,明天的年夜饭在我家,弟弟提前点了好几个老家的菜,有酥肉,有腐乳肉,还有炸带鱼。这个离家很多年的家伙,和我一样有点馋家里的年货了。可惜,我都不怎么会做。

记得儿子刚刚出生那年,公公婆婆提前和我们吃好年夜饭回到浙江,留下我们一家三口在北京过年。我凭着记忆里老妈做饭的顺序,照猫画虎做了老家的几款年货。有的太咸,有的太老,总之不是那个记忆里的味道。不知道是感觉错了,还是吃饭的人不对。

来苏州半年有余,老妈上班三个多月了。整个春节假期她也舍不得休息,自然也就没空给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我们烧饭。

想到明天我是年夜饭的大厨,不免有点紧张。除了能应付一家三口简单的便餐,正式烧饭的经历着实少得可怜,何况大大小小十三个人(如果没有疫情,妹妹一家四口说不准也来了)。

下午,煞有介事拎着购物袋到家旁边的超市采购。里面呜呜泱泱的人群,你挤我,我挤你,蔬菜都被挑得所剩无几,水果也没啥像样的,尤其结账处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顿时把想好的菜单都忘得一干二净。空着手回到家,打开拼多多下单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明天下午就可以去取货了。

七七八八,盘算了几个菜,应该够了吧,我也不敢确定……

4

明天一大早,我应该会早早起床,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好让孩子们可以光脚跑来跑去;上午就让弟弟和弟媳妇来家里做帮手,或许我们几个忙活一天也弄不好我打算好的年夜饭。

我准备了一堆时令水果,还买了很多瓜子,糖,还有各式各样的点心。老妈叮嘱说,你不要买那么多,多了也吃不了。我没听,下了一单又一单,万一孩子们都爱吃呢,又或者他们也像老爸一样嗜糖如命呢。好多年没和他们一起过年了,我甚至忘了,或者根本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

不过,饺子肯定是喜欢的。过年的时候,山西家家户户都喜欢羊肉胡萝卜水饺,蘸着自己捣好的蒜泥,还有山西独有的陈醋。我这个不喜欢羊肉的家伙,老妈都会给我换个馅儿,总之过年就得有饺子吃才行,一个都不能少。

这么想着,想着,年味就来了,这浓浓的感觉,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发酵,在我键盘桥下的文字里流淌。

或许,这就是节日之于我们的仪式感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