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城里” 种点菜!

近日,前上司搬家了。

从120平的江景豪宅搬到了400平的花园叠墅。别墅依湖而建,风景优美到令人叹为观止。

总之,那种美带来的震撼,再华丽的语言也显得苍白和无力。

老板邀请我们一众人在院子里喝茶,老板娘一边侍弄她的小花园,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和我们聊着。

“晚上,一起包饺子吧。去看看屋后的韭菜够不够?”

“不够的话,就加点荠菜吧!”

话毕,他们夫妻俩前后脚换了雨鞋,去后院割韭菜去了。

10个人的晚餐,几十盘水饺,菜地里的韭菜都被消灭光了,还搭上了不少乡下带来的土鸡蛋。

“如果再养几只鸡就好了,蛋都不用买了!”

“对啊,再养一只狗!”

“能有个鱼塘最好了!”

“再种点玉米棒子,地瓜,花生…”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恨不得马上找块地方大展身手。

“哪有那么多地方,院子屁大点地儿!” 老板娘一边比划一边笑。

“明年,我就种点野菜,给大家包饺子吃!”

起身送我们离开的时候,老板还在和大家讨论明年到底种点啥。

这个五一,朋友圈里,大家不是出去旅行,就是走亲访友,唯独老板带着遮阳帽,膀子上搭块白毛巾,挥着锄头在院子里忙活。

两天功夫,菜地被打理的井井有条,种上了豆角,茄子,辣椒。

我们开玩笑:这是要请我们吃地三鲜的节奏啊!

“记得种点土豆!”

大家在群里回,热火朝天。

回头,把老板的故事讲给久居乡下的老妈听。老太太也是刚把院子里的土翻了几遍,浇了粪,施了肥,就等下雨后放种子了。

“哎呦,翻了两天地,腰都酸了!” 老妈在视频那头,一手扶着腰,一手捶着肩膀。

“这么累的话,就不要种了!”

“不行,种点就能收点,省的花钱买!”

我们聊天的空,邻居80岁的老奶奶过来借种子,说找人翻好了地,可以撒种子了。

老妈说,我搞不懂你们这些城里人:

城里的院子巴掌大,辛辛苦苦种一番,可能一顿饺子就吃光了。再说,种菜既费事又麻烦,还得在太阳底下晒着,雨里淋着,有那功夫还不如坐家里看会电视。

老妈的说法,和年幼时的我一模一样 。

那些年,家里承包着村里几十亩土地。没有什么特别收入,一家大大小小七口人的生计全靠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

放假的时候,偶尔会被父母叫去做力所能及的农活,掰玉米或者割谷子。

黄土高原的土地,远谈不上肥沃,却也足够大,从这头看过去一眼望不到边。

爸爸回忆说,小时候的我总是杵在田地的尽头,嘴撅着老高抱怨:我们为什么要种地?

那时候的我,应该是打心眼里讨厌种地的,既脏又累,脸晒得黢黑 没有丝毫美感。

所以,为了逃避做农活,大部分时间我选择待在屋子里。看书,写作业,装的有模有样。

也正是这样的经历,我打心底想远离那片赤贫的土地。

“我的孩子们不再与土疙瘩打交道”,是父母最朴实,也是最迫切的愿望和期待。

所以,当我们姐弟四人陆续由于求学,工作离开农村,定居城市的那一天起,土生土长的爸妈总算彻底松了口气。

不过,他们依旧喜欢住在乡下。

城里小住几天,他们就开始想乡下的房子,乡下的土地,乡下的邻居和乡下的大黄狗。

那里有他们生命的根,无法割舍。 

而,我们。

我们这一群竭尽全力,拼死拼活,挤进城里的乡下人,早已不再怀念乡下的日子。

我们打心眼里喜欢城市的整洁,干净,舒适与便利。

前些天和朋友们聊到放暑假要不要把孩子送回乡下的事情,才发现,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原本兴高采烈的做了回乡计划,到节骨眼就果断放弃了。

“我们老家没有自来水,不能洗澡!”

“我们那里的自来水水质很硬,洗完澡长疹子!”

“我们那里没有洗手间,还用旱厕!”

“我们那里经常限电,网络也不好!”

“我们那里没有公车,也没有超市!”

“我们那里没有年轻人,更没有孩子!”

到最后,那个原本我们熟悉的地方变得既陌生又可怕。

那些远去的时光也只能永远活在记忆里,回不去了。

而,对乡下唯一的惦念,就是依旧坚守的父母。

老妈说:你们回来吧。我种的茄子,土豆,西红柿,黄瓜都快熟了,没有农药,没有添加剂。

那么一刻,好想带着儿子,打点好行李马上出发,离开钢筋水泥的小房子,去圆我城里的田园美梦。

可,转念一想,我还是想在城里种菜。

像上司一样,湖边有座房子,屋前屋后有块地,浇水,施肥,春夏秋冬,老妈想种啥种啥。

那样的人生,应该算得上开挂了吧!

遇见禾禾

heh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