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性皮肤病外用特效方集,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干燥性皮肤病——大枫子油
【处方】大枫子油 600g 硼酸 30g 冰片 3g

【制法】以上三味,冰片、硼酸分别研成细粉,配研均匀。大枫子油加热,滤过,冷却至适当温度,加入上述冰片等二味细粉,搅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半凝固的液体,具冰片特有的香气。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润肤止痒。用于血躁风湿,红肿疙瘩,雀斑粉刺,酒糟鼻子,风湿疥癣,鹅掌风。

【用法与用量】调匀,涂患处。

【注意】外用药,切勿入口。

【规格】每瓶装15g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干燥性皮肤病——癣--灰指甲
用紫皮大蒜切片贴在指甲上,几日后稍有疼的现象“指甲可长出”,病可除之。
干燥性皮肤病——顽癣敌软膏
【处方】柳蘑 320g 蜂蜡 400g

【制法】取柳蘑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另取花生油1200g置锅内加热,加入蜂蜡溶化,待温降至100~80℃时,加入上述柳蘑粉末,搅拌均匀,待凉,即得。

【性状】本品为浅棕褐色或棕绿色的半固体油膏。

【功能与主治】消炎解毒、止痒。用于干癣、风癣、牛皮癣,多年蔓延不愈。

【用法与用量】擦抹患处。

【规格】每盒装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干燥性皮肤病——癣药玉红膏
【处方】赤石脂 360g 细辛 180g 金蝎 180g斑蟊 180g 雄黄 75g 轻粉 150g

【制法】以上六味,雄黄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轻粉研制成极细粉,其余赤石脂等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与上雄黄等二味粉末配研均匀。取芝麻油975g与虫白蜡1877.5g加热熔化,滤过,冷却适度,加入上述粉末,混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粉红色的油膏;气香、微腥。

【功能与主治】杀虫止痒。用于干癣、顽癣、癞癣、桃花癣、头癣、体癣、牛皮癣。

【用法与用量】涂患处,用纱布轻扎,至起泡时,将泡内水放出擦净。

【注意】外用药,切勿入口。涂药后如皮肤已破,痛甚时,可改涂“白油膏”以起润肤、消肿止痛作用。年老及小儿不宜涂用。切用着手,勿涂液下与下身等处。

【规格】每盒装12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干燥性皮肤病——癣药膏
【处方】桃仁(带皮水泡、三、四日)240g 苦楝皮 15g 冰片 45g硫黄  15g 樟脑 75g 紫草 6g

【制法】以上六味,除紫草外,冰片、樟脑、硫黄、红丹6g分别研成细粉,混匀。其余桃仁、苦楝皮,与花生油48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将紫草用温水湿润,置锅内炸至油呈紫红色,去渣,滤过,另加蜂蜡240g ,熔化,待冷,加入上述冰片等细粉,搅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紫红色的软膏;气香。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毒,杀虫止痒。用于皮肤湿毒,身面刺痒,牛皮恶癣,干湿疥癣,金钱癣,搔痒成疮,溃流浓水,浸淫作痛。

【用法与用量】用温水洗净患处,涂擦患处。

【注意】外用药,切勿入口。

【规格】每盒装6g

【贮藏】密闭,置遮光容器内。
干燥性皮肤病——愈裂贴膏
【处方】白及 100g 尿囊素 4g

【制法】以上二味,取白及,加水煎煮制成稠膏,另取橡胶,用汽油浸泡使溶胀,加入松香,氧化锌等搅拌成基质,再加入上述稠膏、尿囊素及曙红适量,拌匀,制成1000g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性状】本品为淡红色的片状橡胶膏。

【功能与主治】本品有软化角质层,止痛,促进手、足裂口愈合的作用。用于手、足皲裂。

【用法与用量】贴手、足患处。

【规格】每卷2.5cm×100cm,每1cmi含尿囊素77μ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干燥性皮肤病——擦癣药水
【处方】斑蝥15g 紫荆皮30g 花椒30g 百部60g 大枫子(去壳)30g

【制法】以上五味,加乙醇适量,浸渍七天,滤过,滤液静置三天,吸取上清液,调整总量至2200ml,灌装,即得。

【性状】本品为浅棕色液体,久置可有少量沉淀。

【功能与主治】祛风,解毒,止痒。用于风癣,湿癣,金钱癣,牛皮癣等。

【用法与用量】摇匀擦抹患处。

【注意】外用药,切勿入口。本品遇冷有白色结晶析出,可在15℃放置片刻待溶解后再用。

【贮藏】密封。
干燥性皮肤病——丁芎癣药水
【处方】丁香酊300ml 水杨酸30g 桃叶酊400ml 川芎酊300ml

【制法】以上四味,取上述三个酊剂,混匀,加入水杨酸溶解后,滤过,分装,即得。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

【功能与主治】杀菌消炎,止痒。用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皮癣,湿疹,脚气等。

【用法与用量】外用,洗净患处,一日涂擦2~3次。

【注意】皮肤严重溃疡者慎用。

【贮藏】密封。

附:

(1)丁香酊的制法取丁香,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含丁香为15%(g/ml),即得。

(2)川芎酊的制法取川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含川芎为30%(g/ml),即得。

(3)桃叶酊的制法取桃叶,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含桃叶为10%(g/ml),即得。
干燥性皮肤病——紫归治裂膏
【处方】紫草 100g 当归 100g 白敛 50g甘草 50g 冰片 20g 二甲基亚砜 10g

【制法】以上六味,取紫草、当归、白蔹、甘草粉碎成粗粉,加90%乙醇加热回流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20 ℃)的流浸膏另取橡胶160g切轧成薄片,置汽油中待充分溶胀后,不断搅拌,分别加入氧化锌190g、凡士林20g、羊毛脂25g、液状石蜡15g、松香150g、二甲基亚砜、冰片、与上述流浸膏搅匀,滤过,静置24~48小时,涂膏,在70~80℃烘干、切段,盖衬,切片即得。

【性状】本品为绿灰色至蓝灰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功能与主治】活血、生肌止痛。用于手足皲裂。

【用法与用量】贴患处,2~3天换药一次。

【规格】5×7cm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干燥性皮肤病——肤痒冲剂
【处方】苍耳子(炒、去刺)4g 川芎 200g红花 200g 白英 100g 地肤子 200g

【制法】以上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淀8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6(65~75℃) 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粉3 份,糊精1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搔痒症,湿疹,荨麻疹等搔痒性皮肤病。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9~18g ,一日3 次。

【注意】消化道溃疡病患者慎用。

【规格】每袋装(1) 9g (2)18g

【贮藏】密封。
干燥性皮肤病——肤疾洗剂
【处方】苦参 250g 百部 250g 花椒 250g白鲜皮 250g 硼砂 167g 雄黄 83g

【制法】以上六味,苦参、百部、花椒、白鲜皮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硼砂,搅拌使溶解,制成1000ml,药液边搅拌边分装;雄黄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另分装成小袋,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液体,小袋内容物为橙红色的颗粒。

【功能与主治】解毒杀虫,止痒收敛,活血祛瘀。用于疥疮,湿疹,脂溢性皮炎,瘙痒性皮肤病,花斑癣。

【用法与用量】外用,用温水将患部洗净,使用前将所附的小袋雄黄颗粒加入药液中摇匀,取出部分药液,按1:150的比例用温水稀释,外搽或外洗患部,早晚各一次,用量可按患部面积大小而定,或遵医嘱。

【规格】每瓶装100ml,另附的小袋装雄黄8.3g

【注意】本品仅供外用,切忌入口。

【贮藏】密封,避光,置阴凉处。
干燥性皮肤病——银屑灵
【处方】苦参 60g 甘草 60g 白藓皮 80g防风 60g 土茯苓 120g 蝉蜕 80g黄柏 40g 生地黄 80g 金银花 80g赤芍 40g 连翘 60g 当归 60g

【制法】以上十二味,将金银花、连翘、防风、蝉蜕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其余苦参等八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3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蔗糖200g(蒸糖加水适量,加热溶解,滤过),混匀,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4(热测),加防腐剂适量,即得。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用于银屑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3g,或遵医嘱,一日次。

【注意】忌食刺激性食物,孕妇慎用。

【规格】每瓶100g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手足皲裂为常见多发皮肤病,某些病变一年四季均裂,有的在冬
干燥性皮肤病——蛋膜治疗褥疮
首先彻底清除褥疮的坏死组织,露出新鲜创面。
压迫止血后,表面涂以庆大霉素注射液。
褥疮表面干燥后,取一只新鲜鸡蛋。消毒后,小心分离出蛋膜,轻轻将蛋膜敷于褥疮创面。
用红外线灯局部照射30分钟。

注意:整个过程必须无菌操作;
患处勿受压、磨擦,并注意清洁;敷贴范围应大于褥疮边缘1-2cm,
如有脱落应及时补贴;红外线照射每天至少3次,以保持创面干燥。
干燥性皮肤病
鹅蹼(焙研) 金果榄(研)各等分,和匀入香油中浸泡,药末香油比为:1:2。

用法:病患处先用浓茶水清洗擦干,涂上药油即可。每日二次。

主治:

1、肥疮,包括西医所谓之严重婴儿湿疹,头面、耳前耳后溃破出黄水,起鸡屎堆或后枕、颌下、项部淋巴起疥音。

2.湿疡发于躯干四肢,溃破出黄水而难于愈合者。

3.舌港脚,脚丫或前脚掌深度溃裂流臭黄水而难于生肌者。广泛的临床实践证明,治疗上述三项适应证有其特效其疗效胜过目前生产的所存抗菌素药物及其它治疗此病的中药方剂。外用此药时,如能内服车前草等清热除湿之品,则收效更快。
干燥性皮肤病——紫云膏
【处方】紫草 50g 地榆 50g 当归 50g冰片 5g

【制法】以上四味,冰片研成细粉;紫草用麻油250g浸泡,每天搅拌一次,至麻油呈深紫红色,滤过;另取麻油250g,加入当归、地榆浸泡后,炸至浑黄色,滤过,趁热将已碾碎的黄蜡100g加入油内,搅拌溶化,滤过,放置待温,加入上述紫草油,混匀,再加入冰片,搅匀,冷却,即得。

【性状】本品为紫红色的油膏;具冰片香气。

【功能与主治】消热解毒,去腐生肌。用于水火烫伤,溃烂化脓。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摊于纱布上贴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注意】敷药期间忌食酸、腥食物。

【贮藏】密闭,遮光保存。
干燥性皮肤病——湿疹散
【处方】蛇床子 300g 马齿苋 300g 侧柏叶 325g芙蓉叶 325g 炉甘石(制)150g 陈小麦粉(炒黄)300g珍珠母(煅)150g 大黄 300g 甘草 160g黄柏 300g 枯矾 150g 冰片 150g苦参 350g

【制法】以上十三味,除陈小麦粉,冰片外,将枯矾、炉甘石、珍珠母分别研成细粉,其余蛇床子等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与枯矾、炉甘石、珍珠母细粉混匀,过筛,装入布袋,于100℃流动蒸气灭菌35分钟,取出后于105℃干燥,放冷,在无菌条件下将陈小麦粉、冰片细粉加入,混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淡黄绿色粉末;气芳香,味苦。。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收湿敛疮。用于急、慢性湿疹,脓疱疮等,对下肢溃疡等皮肤病亦具有一定效。

【用法与用量】取少许外敷患处。

【规格】每袋装30g

【贮藏】密封。

注:陈小麦粉取陈小麦粉加水浸泡,研磨滤过,滤液静置沉淀,取沉淀淀粉,干燥后炒至微黄色,即得。
干燥性皮肤病——黄水疮散
【处方】五倍子 96g 枯矾 96g 黄柏 96g槐米(炒) 96g 白芷 96g 轻粉 48g红丹 96g

【制法】以上七味,除轻粉、红丹外,其余五倍子等粉碎成细粉,将轻粉、红丹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黄红色的粉末,有香气。

【功能与主治】除湿拔干,解毒止痒。用于各种湿疮,黄水疮,破流黄水,浸淫水已,痛痒不休。

【用法与用量】用香油调敷患处。

【注意】外用药,切勿入口。

【规格】每袋装12g

【贮藏】密封。

干燥性皮肤病——脚气散
【处方】荆芥穗 480g 白芷 480g 枯矾 480g

【制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浅土黄色的粉末;气芳香。

【功能与主治】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用于脚癣趾间糜烂,以流黄水,刺痒难忍。

【用法与用量】外用,取本品适量撒敷于患处。

【规格】每袋装12g

【贮藏】密闭,防潮。
干燥性皮肤病——圣散
【处方】红丹 200g 铅粉 200g 枯矾 200g松香(制) 400g

【制法】以上四味,取枯矾、松香共研细粉,过筛;将红丹、铅粉研细,与枯矾、松香细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橙色或淡红色粉末。

【功能与主治】祛湿止痒,收敛生肌。用于皮肤湿痒,黄水疮,秃疮,薄皮疮。

【用法与用量】外用。用花椒油调敷患处,脓水过多者干敷。

【注意】外用药,切勿入口。

【规格】每袋装6g

【贮藏】密闭,防潮。
干燥性皮肤病——一扫光药膏
【处方】红丹 200g 轻粉 100g 铅粉 100g松香 100g 石膏(煅) 100g 枯矾 100g

【制法】以上六味,轻粉研成极细粉,过筛;其余红丹等五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另取凡士林1400g 加热熔化,趁热滤过,放冷至70~80℃,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橙黄色的软膏;具特异香气。

【功能与主治】消肿,解痒,止痛。用于小儿胎毒,湿疹,黄水疮及疥癣类疾病。

【用法与用量】外用,涂敷患处,一日1次。

【贮藏】遮光,密闭
干燥性皮肤病——创灼膏
【处方】炉甘石(煅) 320g 石膏(煅) 640g 甘石膏粉 366g白及 50g 冰片 8g

【制法】以上五味,炉甘石、石膏、白及分别粉碎成细粉,另取凡士林1600g ,羊毛脂20g,液状石腊200g置锅内,加热使熔化,并升温至200℃左右,慢慢加入炉甘石粉和石膏粉,边加边搅拌,加完后继续搅拌,在200~220℃保温2~2.5 小时,过筛,搅拌降温至130℃左右,加入甘石膏粉及白及粉,130℃保温30分钟,加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2g,搅拌降温至80℃左右,加入研细的冰片,搅匀,再继续搅拌至冷,即得。

【性状】本品为灰褐色的软膏;具冰片香气。

【功能与主治】排脓,拔毒,去腐,生皮、长肉。用于烧伤,烫伤,挫裂创口,老烂脚,褥疮,手术后创口感染,冻疮溃烂,慢性湿疹及常见疮疖。

【用法与用量】外用,涂敷患处,如分泌物较多,每日换药1次,分泌物较少,二~三日换药一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注:甘石膏粉处方及制法

【处方】苍术 50g 木瓜 50g 防已 50g黄柏 50g 延胡索(醋制) 50g 郁金 50g虎杖 150g 地榆 50g 炉甘石(煅? 320g

【制法】以上九味,炉甘石粉碎成细粉,其余苍术等八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守,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 (65~75℃) ,静置沉淀18~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 (65~75℃) 的清膏,将炉甘石粉加入清膏内,搅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干燥性皮肤病——润肌皮肤膏
【处方】大枫子仁 160g 红粉 160g 核桃仁 160g蓖麻子 160g 樟脑 160g 松香 10g蜂蜡70g

【制法】以上七味,大枫子仁、核桃仁蓖麻子分别研成细粉,混匀;红粉研成极细粉;樟脑研成极细粉;蜂蜡加热熔化,滤过。取麻油135g,加热至沸,加入松香、蜂蜡熔化,至油面冒烟时撤离火源,待油温降至约140℃,加入红粉及上述混合细泥,搅匀,于60~70℃时加入樟脑粉,搅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软膏;气特异。

【功能与主治】消斑,燥湿,活血。用于皮肤疮癣,粉刺疙瘩,酒槽赤鼻,雀斑,汗斑,白癜风,湿毒脚气。

【用法与用量】外用,用纱布包药擦患处,用药后如不痛,可直接敷于患处,一日2~3 次。

【注意】如有过敏反应,应即停药。

【规格】10g

【贮藏】密闭,防潮。
干燥性皮肤病
体癣、股癣的简易疗法有很多,阿斯匹林3g,水杨酸3.5g,95%酒精加到100ml,治疗手足癣有效。

冰醋酸100毫升加食醋1000克,放面盆内,每次浸泡患部20―30分钟,然后用干净水洗脚,1日1―2次,连续1周可治愈足癣。10%噻苯达唑霜对体癣、股癣、头癣有效,但不适用于足癣、甲癣。

(0)

相关推荐

  • 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pdf

    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可用于治疗各类化脓性皮肤病.须疮.烧伤.外痔,也可用于皮肤创伤面的防腐.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主要有红霉素软青. ...

  •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中成药简介与点评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中成药简介与点评

  • 中华散药方剂(五)

    名称:跌打丸处方:三七64g 当归32g 白芍48g 赤芍64g 桃仁32g 红花48g 血竭48g 北刘寄奴32g 骨碎补(烫)32g 续断320g 苏木48g 牡丹皮32g 乳香(制)48g 没药 ...

  • 【干燥性皮肤病外用方】

    干燥性皮肤病--大枫子油 [处方]大枫子油 600g 硼酸 30g 冰片 3g [制法]以上三味,冰片.硼酸分别研成细粉,配研均匀.大枫子油加热,滤过,冷却至适当温度,加入上述冰片等二味细粉,搅匀,即 ...

  • 博采众方,唯求一效,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特效方集

    博采众方,唯求一效,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特效方集

  • 介绍一个降血压外用特效方高血压是指收缩压...

    介绍一个降血压外用特效方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绝大多数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并无此病名,多以肝阳上亢论治. 处方:桑寄生,牛膝,茺蔚子,桑叶,菊花 钩 ...

  • 神奇的外用特效方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神奇的外用药酒:特效治疗颈肩腰腿痛 雪上一 ...

  •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食疗方有哪些?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食疗方有哪些? 1 乌梅2500克,去核.水煎浓缩成膏约500克,每天3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主治银屑病. 2 大蒜.韭菜各50克,将非菜与去皮的大蒜共捣如泥,放火上烘热,涂搽患 ...

  • 〖特效方集〗

    民间偏方传 在祖国中医医药史上,有古方和验方两种医药,我国民间流传有不少'祖传秘方.偏方传,值得收藏! Official Account [特效方集]痣.鸡眼方5首 处方1--治黑痣 配方:石灰粉,固 ...

  • 耳鸣耳聋特效方集

    耳鸣传统医学又称"聊秋". 治宜针对病因,辨症施治,不辩证的偏方是无效的.耳鸣大体来说有肾虚和胆火两种情况引起.治疗以补气益血,滋补肾阴,清肝利胆,通窍止鸣,疗效颇佳. 1.取石菖 ...

  • 治疗各种癣症的特效方集

    白芥子治癣病有效率达91.9%. 方药:白芥子300克.冰片10克.制法:先将白芥子炒至深黄色,然后与冰片共研细末,用70%乙醇500毫升浸泡2日,再加陈醋500毫升浸泡3日,其间每日搅拌3次,再静置 ...

  • 牛皮癣外用特效方

    黄精15克.藿香15克或土槿皮20克.大黄20克.白矾20克.用米醋3市斤煎熬成汤剂,趁热浸泡患处2-3小时.每天浸泡一次.浸泡完后再煮熬至沸腾,以备下次再用.每剂药可浸泡7天.一般即可痊愈.我母亲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