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可恨之处

古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的地位似乎被捧上了天。可笑的是,有些人竟然真把这句话当真了,总是自带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觉得不读书的人还未开口就已经谬之千里。殊不知,他们在别人眼中却无比滑稽——“百无一用是书生”。

不过必须要明确一点,可恨的是读书人,罪不在书而在人。可怜古往今来书替人背了多少黑锅,看似读书误人,实则蠢人糟践了好书。就拿“书呆子”这个词来说吧,是因为读书多所以成了呆子吗?非也,是人把活书读死了,除了书眼中再无其它,自然会与现实“八字不合”。

读书人的可恨之处不胜枚举,此处难免挂一漏万。不过既然窥斑见豹,那么窥一二事也可见其面目可憎。至于药方,鄙人自然开不出来。解铃还需系铃人,“吾日三省吾身”或许是一个读书人的终极自我修养。

批评而不建设

读书人什么少?钱少。什么多?意见多。书读多了就爱瞎琢磨,还美其名曰“思考”。思考总得出成果吧,好不容易得出的结论犹如八代单传的独苗,光自己看着心里美不成,还得抱出来让街坊四邻交口称赞——颇有点“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意味。

那么问题来了,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人,你说我说他说人人都在说,如何使自己显得鹤立鸡群卓尔不群呢?很简单,和别人不一样就行了——你说黑我偏说白,你说东我偏说西,你说对我偏说错。本来这个世界就存在于解释之中,横说竖说正说反说似乎都有那么点道理。万一真南辕北辙了怎么办?没关系,反正地球是圆的,走反了不过是多绕点路,大家最终殊途同归嘛。

所以有读书人在的地方必有批评,即使不是批评也是相左意见。这么着不对,反过来也不对,人家还说你不中庸。只是时间不等人,在翻来覆去的辩驳中,不仅事情没办成,参与者也都成了探春所说的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所以对付读书人,最好的方法就是dictatorship,快刀斩乱麻,多嘴的拉下去砍了。

只批评而不建设,实则无异于给了方子不给药——不对,应该说连方子也没给,只是给了个诊断结果。现实情况?读书人是不会把它纳入考虑的。习惯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与其说他们不考虑现实,不如说对现实一无所知。理论成立的条件是“理想条件”,读书人看多了理想条件就天真地把理想当作了现实,生吞活剥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没错说的就是你。

批评能带来短暂的快感,建设则漫长而痛苦,所以只批评而不建设是不负责任的。要想折磨一个读书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激起他发表意见的欲望,却千万不要让他有机会表达。这种方法不能憋死人,却能憋疯。失去了读书人仰以为傲的理智,就好像否定狂热者的信仰,其后果是毁灭性的。

读书人的可恨之处还有哪些?下期接着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