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神神叨叨的育儿专家,离他们远一点

▲这是阿呆爸的第131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这是我最近看到最心碎,也是最想说一句QNMLGB的事了:
一个家有三个月大的孩子的宝妈加入了某个睡眠训练付费群,训练孩子趴着睡觉。
中途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但是在群友“老师”的建议下,宝妈没有管,为得是要“解锁趴睡”技能。
在不停的和群友“老师”,们交流两个小时之后,再去看看,孩子已经走了。

真的就是走了,走到不会再逼着你趴着睡的天上了。

1
这个搞什么“婴儿趴睡训练”的育儿机构“芝士小馄饨育儿经”,事后还迅速发了声明,甩锅说自己没有责任,也请大家不要给宝妈造成二次伤害。
这是一个要命的群,一群要命的育儿专家。
这压根就不是什么责任不责任,二次伤害的问题,而是你们到底有没有犯罪,涉嫌不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的问题。
我期待有后续的严查,否则何以慰那三个月的小生命?
这个宝妈怎么可以这么蠢?
都发现孩子哭声不对了,脸捂住了,还宁愿在付费群里,传一个又一个的视频,听远在天边的陌生人指手画脚,也不去帮孩子翻个身,也不去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为了一个趴着睡,有那么重要吗?
更无语的是,当发现孩子真的闷到了,没呼吸了,竟然还在群里求教“怎么办”。
真是有点想不通。
2
有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可注意过:
现在的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早教、育儿机构,一张张巨幅海报上,都是一些看起来头衔很大的专家。
什么科学育儿、财商情商口才之类的这课程那理念,很唬人。

许多宝妈宝爸,经不住销售一番“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几千几万块的培训费说掏就掏了。
这种心情我是理解的。毕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心情焦虑,寻路无方,想学点科学的育儿方法,找点经验,这没有错。
错的是将它们当成金科玉律,忘了养孩子,第一位是“安全”。
说真的,在我家孩子出生之前,我也觉得他们很专家。
后来,等阿呆出生了,我关注的多了,琢磨过几回之后,我就想说:
那些什么睡眠训练师、什么来自美国、德国的先进育儿方法,这个育婴资格证,那个营养师资格证,大都是假牙,神神叨叨记,像跳大神一样,经不起查,也经不起有心人琢磨。
关注的多了,就会发现,中国的育儿市场,可能是假专家、大骗子、大忽悠最集中的地方了。
那里收割智商税,各种打着科学名目出现的神神叨叨,玄而又玄,太乱了,比老年人保健品市场还要乱。
3
我也有孩子,还写一些亲子文章。我个人的体会是: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也没有一个方法是绝对普适的。
育儿没有绝对的标准,再科学的育儿方法,再来头大的专家,你都不要盲从,更抵不过你的亲身实践。
在孩子三五岁以内的这个阶段,很复杂,也很简单。
复杂是因为,它需要你持续保持注意力,关注孩子的情绪、身体、语言变化。
孩子喜不喜欢吃蔬菜,有没有过敏,最近为什么痴迷于超级飞侠,晚上睡觉为什么打呼噜了?
这些都是耗心费力的事,需要你根据情况,适时做出调整。
简单则是因为,所有的育儿行为,都应该建立在亲密的互动、陪伴基础上。
尤其是一两个岁的时候,多抱抱孩子,一起搭搭积木,带他散散步,问问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去小区游乐场坐坐跷跷板,扶着他爬爬双杠。
能做到这些,许多事情,比如断奶啊、分房啊、都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实现的,真没必要研究这个理论,实践那个方法。
育儿中的焦虑,有一大半都是毫无必要的。
4
在今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会有很多所谓的育儿专家来告诉你:
要买学区房,要上双语班,要学口才,学情商,学财商。
这个年龄要做这个事,那个阶段必须完成那个目标。
否则孩子的性格不好,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这些话,真的是听听就好了。
做父母的,手头宽裕,没负担,或者努一把力,可以做到,那就去做一做。
真做不到,那也没什么。
有那个心,与其相信那些神神叨叨,整天琢磨着怎样才能割到你这把韭菜的育儿专家,还不如多花点心思,陪孩子踢两次球,放放风筝呢。
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走向世界的独立性,都是在你花时间和孩子亲密互动中,才能够慢慢建立起来。
至于那些育儿专家,还是离他们远一点吧。

今日互动

在育儿的路上,你走过弯路吗,交过哪些智商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