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脚下--- 仇犹古韵(万岁寺)

【与大树为伴的小草】
--- 再游万岁寺未果 ---
    阳泉市郊区的林里村有北宋的关王庙,是国内已知最早的关帝庙,稍与之匹敌的是定襄关王庙。但定襄关王庙年代是宋还是金略有争议,因此看来,林里关王庙确实是中国木结构的一棵大树。由于晋国木结构古建筑保存数量极巨,密集度较高,因此,很多的“大树”下难免有“小草”,事实上,这种情况数不胜数。万岁寺就是其中的一株被大树掩盖的小草,没多少人知道它,即便是去过关王庙的人。最近有些发烧友得知了这株小草的存在,不少人都去看了。起初,我也不知道,2011年一月底,去关王庙时偶尔看见了,就顺道进去一游。被这株漂亮的小花朵吸引,后来一直惦记着重游。今年十月底有合适的机会奔了阳泉一趟,想再睹一眼,却未果。

【万岁寺·元·“县(市)保”标志碑】

【万岁寺·元·远观全景(2017年拍)】

    万岁寺,一个四合院小庙,位于林里村北的高坡上,从关王庙“大树”下就能远远看见它,但是你要不留心,可能也就错过了。它也没什么名气,大家都不知道它,资料上也不说。进村问老乡,百分百把你指挥到“大树”去。
    寺院座北向南,外观十分古朴庄严,直觉就能告诉你它是个不错的古迹。山门却很普通,和林里村的民居街门一模一样,但山门左右两侧的卷棚顶钟鼓楼会告诉你,这里不是人家,是庙。进入小院里,迎面是一座砖砌小照壁;院中种植花草,很幽静。但是在月台上的小牌坊门后面,一座笨拙无比的大殿,突然让你吃一惊。
    晋东这边的习惯是,在山门或正殿前,建一个玲珑小巧的牌坊门,这几次在晋东方向的见闻中,多是这样的实例,比如平定坡头泰山庙、冠山资福寺,藏山祠等等,晋国别的地方不多见这样搞的(偶尔也有一两例)。

【万岁寺·元·山门外景】

【万岁寺·元·院内】

【万岁寺·元·正殿】

    这株小草的全部价值就在于这座突兀的,与幽静小院并不相配的大殿。其实这殿并不大,三开间,五椽进深。但是它形制奇特,至少我所见是唯一的--- 左右两侧各一间的殿挟屋和三间正殿搞在了一起,再加上粗硕无比的大石柱,视觉上很冲击。
    正殿前檐下插廊,六根巨大的石柱为砂石质,讹角方形,虽然柱身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但看上去却不乏精致;柱身侧脚不明显,但角柱生起可观;柱底装同质地的大型宝装莲花石础;柱头以插栱承月梁型阑额;普柏枋细薄。
    普柏枋上设11朵四铺作单假枊枓栱,尖锐的长尖状琴面枊,柱头补间各一朵,与石柱同样壮硕;柱头铺作形制相同,补间不同:明间补斜栱一朵,两次间的补间是令栱刻作枊型,枊嘴也尖锐,绝不是明清的“猪嘴”,这种“令栱刻作假枊”的形制我也是第一次见到。
    枊这构件,在中国木结构后期所突出的装饰价值,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地理上的晋中区域内,这种假枊和它装配起来的铺作,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在晋南和晋东南也是这样的,但不如在晋中这么普遍而突出。

【万岁寺·元·正殿前廊】

【万岁寺·元·正殿外檐明间铺作】

【万岁寺·元·外檐次间补间】

【万岁寺·元·柱础】

【万岁寺·元·梁架】

    万岁寺大殿原设计为单檐悬山顶,一看就是清代改的硬山顶;其进深五椽,导致屋顶前坡长后坡短而不对称,这种元代以后,被明清殿宇较广泛采用的形制,可以追溯到宋金,比如平遥慈相寺就是现存最早的实例。这种形制其实是为了操作上的便宜,不用高超的技术手段减柱,也能使屋里无柱。实际上就是四椽栿对前剳牵,在前槽内柱的位置装门窗,多出的一椽置成前廊而已。
    正殿内的梁架是很普通,因而也很典型的形制:四椽栿上以精致的驼峰和捧节令栱托平梁;平梁上以蜀柱和叉手承脊槫,蜀柱上施丁华抹颏栱和单材襻间。梁栿均为未加斫造的原木,这也是虽不算绝对,却被多数实例证明,多数人公认的元代特征之一。
    稍有疑问的是,前槽柱也是与檐柱相同的巨大石柱,但短了一大截。石柱头够不着四椽栿,不得不另加一截讹角方形木柱。是当初就未找到这么长的石柱呢,还是某种原因使得石柱折了,抑或是元代建庙时旧物再用?不得而知。
    另外,殿内两山墙上尚残存佛传壁画,但过于蹩脚,几无价值。这样的作品大概只有清末民初画的出来。

【万岁寺·元·脊槫构造】

【万岁寺·元·平梁下构造】

【万岁寺·元·前槽柱头】

【万岁寺·元·壁画】

【万岁寺·元·殿内新塑】

【万岁寺·元·左右殿挟屋】

【万岁寺·元·正殿后观】

【万岁寺·元·脊饰】

【万岁寺·元·侧面外观】

【万岁寺·元·远观(2011年拍)】

    其实上次从辽国回程在阳泉转车,我就想着再看看这个小庙,因为它的外檐铺作给我很深的印象。加之七年前用的是小卡片机,照片拍的不好。但是那次犹豫间,最终还是“刷保”心理占了上风--- 我优先选择了平定双塔。因此这次我耽误点时间,也得再去看看它。结果在关王庙门口遇到一做工的大叔,一句无意的闲问,正好是他。尽管他很客气,却脱不开身去给我开门。大家都在埋头干活,他要陪我回村看庙,工头就在旁边盯着,指定不乐意,我也不能为难他。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寻访故事吧,但只能将就着看七年前的渣图了。
(0)

相关推荐

  • 白礁慈济祖宫

    龙池岩下,一路之隔的就是白礁村,这里是海峡两岸有着广泛信众的慈济闽台保生大帝祖庙的所在地.从这个巍峨的村子门楼下进去,沿着村道行驶几分钟,与王氏祖祠一巷之隔,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庙宇就出现在眼前. 白 ...

  • 天池古镇禹王宫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禹王宫位于叙永天池古镇,那儿风光旖旎,历史厚重,是明清时的盐马古道,水陆运输之重要码头,那儿商贾云集,商贸繁荣活跃,街貌齐整,民居及殿堂庙宇建筑十分 ...

  • 乡宁结义庙

    乡宁结义庙,原名三义庙,位于乡宁县城西关后西坡村,是为祭祀刘备.关羽.张飞而建造的祠庙.庙宇创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知县何文炳改 ...

  • 结义庙

    结义庙是我县古代建筑中保存至今比较完好的建筑群,为我县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庙宇在县城西关座北向南,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琉璃吻兽,色泽鲜艳,金碧辉煌,木.石雕刻艺术都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 ...

  • 西南武庙

    三水区的西南街道位于三水区的西南部,是三水区政府的所在地,除了市区之外,还包括周围的一些郊区,以及北江对岸原金本镇的范围,现在也合并到西南街道了. 这次寻古行走了西南街道的一些古迹,包括西南武庙,老县 ...

  • 诏安小县城的古寺庙和老牌坊

    正月初四,从潮州返回福建,夜宿诏安. 诏安县地处福建最南端闽粤交界处,为漳州辖下,南濒东海与南海交汇处,西邻广东省饶平县.是"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qu ...

  • 【远方•夜听】山西《仇犹韵》 作者:任我行 主播:冰雪梅馨

    欢 迎 关 注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作者:任我行  主播:冰雪梅馨  编辑:张小璇 仇犹韵 烟雨朦朦 缥缈于仇犹故里 软曲轻弹 演绎着秀水河畔的风情 花伞霓裳 妖娆了仇犹故里的妩媚 一 ...

  • 编导手记|太行脚下的千年古城——赵东青

    编导简介 赵东青,<记住乡愁>栏目组编导. 代表作品:<岳阳--湖湘古城 忧乐天下><代县古城--晋北之城 忠武安邦><通海古城--山水古城 和合而居> ...

  • 【当代诗人】西木子||题古仇犹十二景

    [作者简介] 栗俊如 ,网名 西木子,居武汉 ,古典诗词爱好者. 题古仇犹十二景        西木子 一藏山晚照 藏山历劫梦难穷,小路清幽叶戏风. 色淡池莲遥泛雪,香秾园果迥披红. 人思七国城垣外, ...

  • 仇犹国位于太行山,该国曾经有一件非凡的青铜器,至今也没有找到

    在今太行山的北部地区,曾有一个存在于战国时代,非常小的国家,名字叫仇犹国.该国曾在盂县城东古城坪附近埋藏一件至宝,至今也没有被发现.仇犹国埋藏的至宝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 ...

  • 太行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乘着暑假 我回到了阔别四五年的小山村 巍巍太行脚下一个仅有一百户的小山村 张家口阳原县 阳原----在我心中是太阳之原的别称 站在院子中 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南山 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

  • 魅力太行·河北邢台 | 犹记当年红薯窖

    文/杏子 一锅热腾腾的红薯,飘着久违的香气.一口甘甜的红薯,将我拉回当年,拉到了当年那个红薯窖里.这大概也只有以前农村的孩子能想的起来了! 但现在农村的孩子也早已不知红薯窑是什么样子的了.我家这一带, ...

  • 游山西读历史|仇犹国: 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第一实例——走笔山西之五(张石山)

    图片提供:赵培青 导读 华夏文明演进史上,文明互动.族群融汇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标志性事件,可谓"史不绝书".明文载于诸多典籍,春秋末期发生在晋国北部边境的一个小事件"智 ...

  • 【太行人物】涉县曾为大理寺左少卿李栋家族立过多少牌坊?

    涉县李栋.李绍父子祠.坊.碑一览 李栋父子双御史的传说,在涉县妇孺皆知.直到得览其(城里)<宗谱>,方知城里御史类牌坊几乎都是他爷儿们的!还发现祠.碑,均值得专门考索. 点此观看相关视频: ...

  • 【太行人物】骄傲!涉县人大理寺少卿李栋曾代万历皇帝祭祀北岳山神

    涉县,是谁曾代万历皇帝祭祀过北岳山神 --由李栋祭北岳祭文看古人的山岳崇拜 卫恒先生将其先祖李栋代万历皇帝祭祀北岳山神的祭文古籍图片发给山雨.山雨的兴劲儿又上来了,决心再给大家说道说道古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