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之古往今来

在古代中国,因为医学水平相对于今天要落后很多很多,所以,一旦发生瘟疫,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万户萧索与国家动荡等。所以,在国家层面,往往会制定十分严苛的法律制度,对可能发生的瘟疫严防死守,以保障公众的健康与社会的稳定。
在诸多瘟疫——带有发热症状的严重传染病中,天花或许可以称是最为恐怖的。这一疾病,最早记载于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起初叫“虏疮”。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原来没有天花,是东汉时一个叫马援征的人到越南打仗,凯旋后带回了一批俘虏,这些俘虏身上携带着天花病毒,结果导致了天花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而在清代,天花不仅民间天花肆虐,满清皇族也难逃其魔影——在清朝12位皇帝中,明确记载的就有两位皇帝顺治和同治帝都死于天花。还有两位皇帝康熙和咸丰,也得过天花,脸上留下了麻坑。
也许正是就连卫生与医疗条件在那个时代属于顶级之人的满清皇族,也难逃天花的纠缠,所以,清廷非常重视天花的防控,尤其是海外疫情的输入。根据清朝刊行的清人谢清高口授、其友人杨炳南(一说吴兰修)笔录的《海录》记载,朝廷规定:“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天花可能从海外途径进入的防控,清廷做得是相当到位:不论是本国从海外返回国内的海船,还是各国到中国进行商贸等活动的船只,一旦进入中国海域,就会派人上船检查所有船员、乘客,看有没有“痘疮”——感染天花所留下的痕迹;如果有,那么,必须留在船上,等到病愈之后,方才可以进入港口。如此这般,把外来天花病毒传播的途径便堵死了。
对于类似于天花这样死亡率近三成的严重传染病,在尚未发现可以对其进行有效治疗的药物之前,强化“防控”工作,避免病毒的传播与疫情的大规模发生,无疑是上上之策。就“防控”工作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二是国外。国内的“防控”的主要做法是,一旦发现感染者,立刻隔离,阻断传播链条;“国外”的防控,工作的重点则在于口岸、港口、机场等“关口”的阻断。之所以如此,显然是因为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链接”海外的那些特殊“关口”,如果能够牢牢把守,那么,疫情的防控也就成功了大半。
虽然清朝已经远去,现代医学水平也远非古代所能相提并论,但是,对于诸如新冠肺炎一类人类的认识和了解十分有限的病毒,古人曾经采用并被证明十分有效的一些手段,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借鉴与学习。事实上,眼下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为了加强新冠疫情的防控,大多在政府层面,通过发布具有法律效率的管制措施,切断新冠病毒国际传播的渠道,是主流做法。而作为国民,充分理解和支持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对于我们早日赢得抗击新冠疫情的胜利,让生活回归正常,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为人类的聪明与智慧,天花已经灭绝;至于新冠肺炎之类,我们同样可以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战胜它,甚或如天花一样,让它从我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进而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这个世界更美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