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思考行走
申淑敏
走进民师队伍
十七岁,人生的花季,正当我怀着美好的梦想备战高考时,横祸突来:二十天内母亲和奶奶相继去世。父亲在外地工作,为了照顾偏瘫在床的爷爷和幼小的弟弟妹妹,我怀着巨大的哀痛和深深的遗憾,告别了学生时代,在母校做了一名民办教师。
登上讲坛,我却不知道怎样做老师。仅凭着多年做学生干部的经验,在第一节课上,面对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学生,板书了我的姓名后,我开始了就职演说:“同学们,首先很希望我们成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好朋友,你们喊我老师也好,叫我的名字也行。其次,我自己很反感照本宣科的老师,所以希望大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向课本、向老师挑战。再者,根据我的学习经验,建议大家提前预习新课,带着问题听课效果会更好。最后,希望大家在按时完成当天的学科作业外,能和我一起,每天写一张钢笔字、一张毛笔字,咱们互相监督,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
也许是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的老师,听了我的开场白,学生们非常兴奋,下课后一下子就把我围起来,叽叽喳喳邀请我和他们一起跳皮筋、玩沙包、打篮球、做游戏。
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我赢得了让学生们“亲其师”的先机。在我面前,学生们无拘无束,课堂上我们是学友,一同学习破解疑难;课下我们是玩伴,一同追逐嬉戏。不断提高的成绩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增添了向上进取的动力。1982年,由于师资紧缺,我在两个班初三数学课的工作量上,又兼任了初二两个班的物理课,一周有6个晚自习。超额的工作量,并没有让我感到沮丧,相反,和学生一起遨游在知识海洋的快乐,使我常常忘却了一身的疲惫。没有资料,我就到15华里以外的县图书馆去借;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我就自己选择课外材料一张一张地亲手刻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一个学年我写了27本带着课后反思的教案,引起了全乡教育界的轰动。当年的中考,我执教班级的数学成绩位居全乡二十多所学校榜首,初二物理位居第二。为此,我被伊川县团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被县妇联命名为“三八红旗手”,为学校赢得了建校以来的最高荣誉。
土八路战胜正规军
1985年,我被调到洛阳市郊区古城乡第二中学。经过近半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这里的老师们大都安于现状,教学观念陈旧,和我以前所在的学校差不多。于是,我开始用日记的形式把自己的彷徨、向往和教学设想写进教学随笔,盼望着有人能改变这种现状。
一年后,年轻有为的霍高年老师到我校出任校长。第一次开教师会他就宣布,要在全校实行学生选班主任制,学校领导要深入班级实行听课制度。他的大胆改革,就像一颗炸弹在平静的湖面上炸开,大家议论纷纷,众说不一,而我却有一种按捺不住的窃喜: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年九月,在班主任大选中,我以全校最高的票数当选为三(1)班的班主任。
上任之初,我便在班里宣布了我的三项新主张:第一,同学座次不分性别、不分高矮胖瘦,自由结合,教室的每一个位置大家轮流坐。第二,实行班干部竞选制,所有班干部都通过竞选演说和民主测评决定。第三,学习小组也自由结合,每一组中要有男女生,但学习小组长必须向大家说明,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结合,你们小组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我的班级管理方法和前班主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开始时同学们半信半疑,有学生在周记中写道:“申老师,你的胆子太大了,我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从初一开始咱班的男女同学从来不敢在一起说话,白某和李某因为对面笑了笑就被班主任审查了两天。座位从来都是按成绩从前到后排的。你这样做学校不一定会同意。”此前,学生们已经形成了高压政策下的思维定势,他们有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此,我在班里公开答复学生们:“班里的事是咱自家的事,只要我们不违反校纪就行。再说校长都是新上任的,咱们班的政策为什么就不能是新的呢?当然,如果大家不喜欢这种新政策,咱还过从前的日子,行吗?”
“不行,我们早就盼望着这一天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喊道,“老师放心,只要您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好样的。大家说是吗?”班里的“刺儿头”杨扬坚决地说。同学们群情激昂,齐声响应:“是!”
新政策带来新气象,老师的信任和鼓励是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和发展的巨大动力。同学们每天都在兴奋中生活、学习,热爱集体、团结向上的班风和比学赶帮的浓浓学风就此形成。我深深感到,尊重学生,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这种民主管理班级的策略是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
当班级工作进入良性循环时,我开始在数学课上实验我酝酿已久的“五步教学法”和“测验四步曲”。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非常喜欢,同学们提前预习,自觉研讨疑难问题,自己选题、变题、编题,自己设计考试试卷,相互考试评比。这种教学方法使原来由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满堂灌变为生生间和师生间的相互质疑解难。考试方法也由老师出题考学生变成了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这种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环境下显得非常新颖,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洛阳市郊区历次六校联考中,我所任教班级的数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在数学学科的带动下,我们班的英语、化学、物理也多次位居榜首。这些成绩一次次地激励着我和我的学生不断进取,终于在中考中以绝对的优势为古城二中书写下崭新的一页。我这个来自山区的民办教师一下子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让郊区重点中学“科班”出身的公办老师们对我的态度从原来的不屑一顾转为刮目相看。许多老师心服口服地惊叹:“土八路战胜了正规军。”
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1989年,在河南省民办教师选招中,我以洛龙区第一名的成绩转为公办教师,并获得两年的离职进修机会。进修期间,我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大专课程,一边艰难地自学本科课程,多少弥补了我没有上大学的遗憾!
1995年,我的第一篇教学论文在《全国中小学论文集》上发表,就像给我注入了兴奋剂。从此我更加注重在教法学法上的探索和改革,不仅在乡、区、市、省的优质课大赛中连连获奖,而且教后反思也分别在《河南教育》《殷都学刊》《师魂》等刊物上发表。2000年,我以绝对的优势,成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骨干教师。
2001年暑假,当我被上级领导免试破格调到洛阳八中实验初中时,我清醒地意识到新的挑战又摆在了面前。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找到自己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征得老师们的同意后,我把学校所有的课听了一遍,并且走访了大部分班级。我发现,自己面对的新环境与原来农村学校大相径庭:这里的老师自身素质都比较好,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很强,和农村学校老师那种上完课就侃大山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村孩子朴实、肯吃苦,这里的学生聪明、优越感强,许多干部子弟和有钱人家的孩子往往骄横懒惰、自私自利,而且自理能力较差;农村学生的家长敬重老师,这里的学生家长虽然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家长缺乏先进的育子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多家长擅长的是,一旦对哪个老师有意见,就会毫不留情地找领导告状。
我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掘自身的潜能;我喜欢有竞争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时时处于激奋的状态。面对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我告诉自己要坚持用思考行走,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于是,我综合本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家长的特点,在我任教的数学学科和政治学科中潜心探索“板块教学”和“先学后讲”教学法的同时,征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大胆地全天候开放了课堂,无论校内校外的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都可以在任何时候不打招呼走进我的课堂听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我喜欢问题家长。因为我精心为问题家长设计的 “转变观念,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十八个专题讲座,使家长就像着了魔似的参与到我的教育教学中,不但成了我的得力助手,与我一道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成了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喜欢问题学生。因为没有问题学生,我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去尽情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无法在茶余饭后像讲一个个优美动听的故事那样去讲述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快乐;无法体验用心血塑造出的一个个活生生的“艺术品”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2008年三月,河南《教育时报》班级管理栏目为我开辟了叙事专栏,给了我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此时,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到:学会用思考行走,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