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讲堂 | 治冠心病不能一药到底,五种类型你搞清了吗?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发病年龄已逐渐呈年轻化趋势且危害极大。

9月9日,由福建省卫计委中医处指导,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福建卫生报联合主办的“国医讲堂”第四期正式开讲。国医堂黄海教授从中医角度为大家传授冠心病与心绞痛在用药、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护心之道”。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黄海教授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黄海教授都讲了啥?

讲座中,黄海教授形象地解释了冠心病:“我们心脏的血管就像城市的交通,如果发生心脏的交通堵塞,就会导致冠心病。其中主动脉,如主干道五四路要是四条道路堵了三条,即75%,就可能发生心绞痛。若再碰上一些特殊诱因,如天气冷,早餐吃得太饱等,血管收缩就有可能导致心梗。”

一番通俗的话,简单地就理清了老年朋友对冠心病的理解。那么中医是怎么理解冠心病的呢?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心痛”、“厥心痛”、“胸痹”等病症范畴。《素问》“心病者,胸中痛,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同”;“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中医理解的冠心病常见五大类

一、心气虚型:

除胸痹、心痛外,还容易疲劳,爬几层台阶就累,语声低微,大便稀溏。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多是年老体虚导致。气虚,则血运不畅。此时,人参是最好的选择,可以根据体质选择西洋参(寒性)、红参(温热性)或白晒参(中性)打粉泡水喝,也可以把参切片后放入保温杯盖2个小时泡软后细嚼慢咽。

此外,还可以选择较为便宜但疗效也很好的黄芪泡水来补气。“我常和患者开玩笑,一天30~50克的黄芪泡水,比一包烟或一泡茶还便宜,但是效果更好。”

二、痰浊闭阻型:

胸闷重而心痛轻,形体肥胖,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口粘,恶心,舌苔白腻。

这多是由于饮食失节,或过食肥甘,或嗜酒成癖,损伤脾胃导致。也有部分老人是因为脾胃功能差,缺乏运动导致。治疗以化痰为主。此外,还有些人,特别是平时吸烟较多者,除有心痛、胸闷症状外,常兼有口干、口苦、大便干、舌苔黄腻,那多是痰热阻滞,不仅要化痰还要兼顾清热。

三、寒凝心脉型:

突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冷汗自出,多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

寒冷是冠心病的常见诱因,老年人,特别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入秋后,就该注意保暖,别胡乱秋冻。对于这类病人,麝香保心丸、当归四逆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四、气滞胸闷型:

多见于中青年人,心胸满闷不适,隐痛阵发,痛无定处,心情不好时容易诱发或加重。

黄海教授解释,心理学曾提出易患心脏病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多是A型性格的人。这类人群雄心勃勃,脾气暴躁,干练利索,性格外向。由于过于追求事业和功名,常常忽视个人的健康,而各种压力常使自己处于紧张状态。发病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这类病人最主要是调节心态,放松心情。

五、气滞血瘀型:

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舌下有瘀筋。

瘀血是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之一,活血化瘀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途径。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如三七、丹参、桃仁、地龙、蜈蚣等。丹参滴丸、丹参片等也是活血化瘀药。

不少患者经常会问,我冠心病经常吃三七粉行不行,或者丹参滴丸吃得对吗?不妨看看上面描述的类型里是否有和你相符的症状。

当然,黄海教授提醒,大多数人的冠心病多是气虚、气滞、血瘀、痰阻互见。因此患者很难直接通过症状描述自行服药。可作为一定的参考,服药最好还是先详细询问医生。

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以西药治疗为主,如硝酸甘油等口含剂、气雾剂,硝酸甘油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侧枝循环血流,改善缺血区供血状况以及降低左心室前后负荷的作用。

发病后即含服硝酸甘油0.3mg~0.6mg,必要时5分钟后重复。在心绞痛缓解期,通过辨证施治,对预防心绞痛发作具有明显优势,如发作较频繁,可联用西药以增加疗效。

“中医最大的优势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或新生血管的形成。对于缓解疼痛,防止心肌梗死的发作亦有重要作用。” 黄海教授说。

讲座最后,黄海教授提供了两个特别适合冠心病患者日常调理的方剂。

老年人:可试试“金参七散”

该方出自八闽名医盛国荣的经验方,对于冠心病患者,无论是哪一型,均可作为日常保健方:鸡内金、西洋参、三七研磨成粉,每日早晚各舀一勺,调和冲服即可。

黄海教授提醒,鸡内金一定要去正规药店购买,以免不洁导致腹泻。

中青年:泡杯花茶

中青年冠心病多为气滞胸闷,在调节心态,缓解压力的同时,每天可取玫瑰花、月季花、绿梅花适量泡水,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中老年读者前来旁听,还有不少人是一起组团过来的。

一位中年读者带着他63岁的父亲在北京治疗冠心病,父亲做了造影,但是还没放支架。听说国医讲堂有讲述这方面内容,他特意来咨询是否能通过中医治疗后,让父亲可以不放支架。

45岁的刘先生说自己一直有心脏方面的问题,听完讲座后,看了现场赠阅的《福建卫生报》,他觉得里面的很多健康知识很实用,准备回去也给家里订阅一份。

现场, 还有一位特殊的听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是一名莆田基层卫生院的医生,他表示,自己是学西医出身的,但他发现很多基层百姓在用中药治病,他觉得有必要多学习一些中医的用药知识,因此特意赶上来学习,以后可以更好地为基层群众们服务。

一场能吸引患者、家属乃至医务人员的讲座,必将越办越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