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面条的刘意守

“爸爸,爸爸,快来,这个叔叔快完了!”,刘意守看了一眼面前的小女孩,接着埋头吃面。

不大的店里人头攒动,吸溜吸溜的声音此起彼伏,十几张桌子都坐满了人,屋里热气腾腾,而厚厚的棉门帘外,却是白雪皑皑。

刘意守端起碗,扒拉下最后一根面,连带调料汤送进了嘴里,能喝光哨子调料的面,才是最好的面,难怪这家面馆生意这么好。

刘意守抽了张纸,使劲擦了几下嘴,笑着对面前的小女孩说:“叔叔完了”,站在一旁的夫妻俩也尴尬地笑了。

在刘意守心里,面条就是中国式快餐,但比起麦当劳肯德基,面条没有固定的流程和做法,反而是花样百出,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各地有各地的口味。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刘意守都会找当地的面品尝。

曾经多次赴京,走大街钻小巷屡次三番寻找声名远扬的老北京炸酱面,客观地说,只吃过一次口味不错的,而到了最后,不得不放弃寻找,所谓的老北京炸酱面,就是一个“咸”字。但没想到的是,在北京,刘意守竟吃到了比武汉本地味道还要好的热干面,可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不过那也是偶遇,只有一次。

上海的阳春面独具特色,纯白色的小碗里清汤挂面,放几粒葱花,漂几星香油,尝一口不咸不淡,透着南方人的精致和分寸。

不讲分寸的是河南人。一碗糊涂面,掺一些玉米面,吃起来倒是沙沙的,还配着各种菜丁,混杂在胡辣汤一样的浓汤里,鲜香可口。河南的面排名全国第二。

更不讲分寸的是陕西人。曾经的“酣水面”,剩汤回锅下面,捞出来再吃,可谓分寸全无。陕西的面,不仅啥都能成为哨子,单是一个大老碗,就能顶6个盛阳春面的小碗,气势压人。其实,用大碗,一个是量大,主要还是为了方便搅拌。“七分靠面,三分靠拌”,面要拌匀了吃。陕西的面排名全国第一,刘意守无论走到陕西哪个县,总能找到没吃过的面,可见陕西的面种类繁多。

最不讲分寸的是四川人。四川本地的担担面、重庆小面自不必说,麻辣鲜香,独树一帜。最不可思议的是,四川人做的外地面,无论原产地在哪里,都可以改造成川味,并且吃起来还很独特。

排名第三的要数山西,面条不拉不擀,用刀削。一碗山西刀削面里,凝聚了山西人的精明和效率,用刀削面,比擀的快,比拉的匀。

兰州人的早晨从一碗拉面开始,在兰州到处都是拉面馆,拉出来的面有粗有细,最细的称为“毛细”,确实细如发丝。除了汤面,还有拌面。就像川菜店里都会有酸辣土豆丝,且价格差不多一样,每一家兰州拉面馆里,也都会有“酸辣白菜拌面”,从配料到口味都很近似,各家的差异不会超过10%。如果你想找一个标准化的面,就点这一款,不会让你失望。

刘意守吃了半辈子面,绝大多数好吃的,不在名店,不在景区,不在最热闹的地方,而是在大学附近,单位家属院附近,和写字楼后面的背街小巷里。

吃了半辈子面的刘意守,总结出一条,面,要拌匀了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