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 | 数字经济中的“新两化·融合”推动数字化转型

7月2日上午,由中国信息化周报、中国大数据企业联盟主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北京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1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北京格里拉饭店新阁二层大宴会厅 BC 厅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工信部信发司冯伟处长、行业及智库专家、数字化转型典型企业及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代表等共 130 人莅临此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数字赋能发展 转型共创未来”为主题,来自政府机构、行业主管、智库专家、央企民企及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各方力量,围绕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完善和推广标准体系、培育行业系统解决方案等话题,深度剖析数字化转型难点与路径,探讨展现数字化转型新范式。

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英诺维盛(北京)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敏教授应邀在研讨会上发言。以下为赵院长的讲演PPT及发言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好!很荣幸受邀在本次研讨会上作为智库/研究机构代表发言。前面发言的专家都讲得很好,让我学习、了解了不少新观点和转型方法论。

数字化转型到底怎么转,可能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观察视角、实施方法论与落地路径。下面我从大家前面没有讲过的视角——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众所周知,生产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发展经济的基础。

我们首先来看经济发展模式。工业经济是对物质、能量、土地、资金等资源进行占有和配置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应用和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就已经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进入了知识经济发展阶段。两个经济发展模式长期并存到了今天。

最近看到不少文章、听到不少讲演,都是说“从工业经济发展到数字经济”,其实经济发展的真实路径是:工业经济 → 知识经济 → 数字经济,中间的知识经济阶段是不可跨越的发展阶段。忽略了知识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过程,既不客观,也不能很好地认识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

说到知识经济,我们先来看知识:知识在工业企业的经营中,往往以“工业技术”形式表现出来,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包括各种研发/生产知识、经验、诀窍、模型、算法、最佳工艺数据等。

企业的研发、生产、采购、管理等环节都需要知识,人、机器都需要正确的知识,否则企业无法保持正常的经营和运转。

今天以智能为标识的新工业革命,其实更强调对知识的有效应用。但是,今天的数字经济所需要的知识形态,已经不是传统的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中的知识形态了。

如上图所示,我用一个抽象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正三角形来表达一个产品(物理系统)。这是受到了德国人写的《工业设计》一书中的启发,即描述一个产品/人造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过程,通常可以用一个系统的“材料、能量、信号”的输入、转换与转换之后的输出来表示。

因此,在工业经济模式中,主要强调对物质、能量、土地、劳力、机器、资金等资源的占有与配置。对工业生产中所用到的知识体系DIKW(数据D、信息I、知识K、智慧W)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将知识定义为生产要素。因此在上图中,知识体系尚处于很次要的位置,不得不用,但是不算作生产要素。

而在知识经济模式中,情况反过来了(三角形颠倒),在工业生产中,尽管诸如物质、能量、土地、劳力、资金等资源要素尽管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但是,知识的重要性开始凸显了,对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创新显尤为重要。知识已经升级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工业知识积累和应用的水平,代表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数字经济的视角下,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模式已经显得落伍了。因为从过去到现在,尽管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在知识的分配与共享上,所有纸介质的、非数字化的知识都无法得到最有效的共享和应用。

为什么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因为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知识都以“纸介质+人脑记忆”的方式存在,从根本上说,这样形态的知识属于“碳基知识”,其记载介质都是碳,纸是碳,人脑也是碳。“碳基知识”被固化、封闭在工业体系、书籍、产品和人等不同实体中。

前面一位专家(文总)在讲演时特别提到了“三体智能模型”,非常感谢文总对“三体智能模型”的认可与应用。在这里,我正是用“三体智能模型”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问题的——如何把物理实体、意识人体中的“碳基知识”转化为数字虚体中的“硅基知识”。知识载体的“碳转硅”,既是一种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方法,也成为了从知识经济发展到数字经济的一条必由之路。

过去几十年的知识经济发展经验证明,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信息化”,在企业知识“碳转硅”方面做得并不理想。此处我不展开讲。

因此,自新工业革命发端以来,人们重新把目光聚焦在最本源的数字化技术上,聚焦在数字化转型的最基本动作上——如何把更多企业要素转化为比特数据,如何让比特数据流能够承载工业知识,在企业内外部自动、顺畅、智能地流动。

特别是去年4月9日,中央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生产要素之一,明确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基本内涵。此处的“数据”,我理解为用二进制比特数据所表达的一切要素。

在讨论数字化转型之前,我不得不首先梳理一下“数字化”这个术语在内涵上的变迁与演变。

应该说,在几十年前,数字化还只是一个技术性概念:

  • 电脑基本原理就是二进制存储器和顺序执行程序代码;

  • 数字化的意思是应用数字化新技术实现“碳转硅”,将企业要素(并非仅仅是“企业信息”)转化为用二进制比特数据来表达,并且让比特数据流能够在企业内外部自动、顺畅、智能地流动;

在本世纪初,数字化发展成为一个业务性概念:

  • 用数字化业务流程替代线下业务流程,用数字孪生体替代实物等——用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业务模式来替代传统业务模式。

在最近六七年,数字化进一步发展为变革性概念:

  • 以数字化新技术打好基础,以数字化新模式开拓新业务,以开发和培育企业的新业态为最终目的和判断标准。

从上述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中不难看出,数字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的不断拓展和演变。对数字化的深入理解,是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其中最基础的内涵,是让比特数据流能够在企业内外部自动、顺畅、智能地流动。

有了对数字化的深入理解之后,数字经济的技术模式就比较好理解了。
过去的“碳基知识体系DIKW”经过“碳转硅(数字化)”之后,变成了由二进制比特数据所表达的“硅基知识体系BDIKW”。从图中可以看到,底层的比特数据流,相互关联之后升级为数字化数据、数字化数据相互管理化升级为数字化信息、数字化信息相互关联后升级为数字化知识,数字化知识相互关联后,支持系统做出数字化决策。
在软件定义下,在软件中的算法、规则引导下,比特数据被计算、分析、放大和赋能,所形成的比特数据流能够在企业内外的各种原有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工业互联网系统中自由穿梭,顺畅、智能地流动,把人和机器(物理设备)所需要的数字化数据、数字化信息、数字化知识传送到任何需要知识、做出决策的场所。
由“硅基知识体系BDIKW”所组成的内容,属于“数字产业化”的范畴。而在各种机器(物理系统)融入“硅基知识体系BDIKW”,由此而大幅度提升机器(物理系统)的工作质量和运行效率,属于“产业数字化”的范畴。
因此,我在这里提出一个对“新两化·融合”的理解。所谓“新两化”,是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而“新融合”,则是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这些内容,既是今年3月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也是3月12日国家发布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九项重要内容之一——“加快数字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文件,进一步将“新两化·融合”以数字经济分类的方式固化了下来。
大家应该注意到,“数字产业化”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并提供了各种可用的数字化技术,而“产业数字化”则正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和落地抓手。
今天,数字化这个术语的含义,正在逐渐回归其本源,也为今天的企业开辟了一种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今天的数字化,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高度概括和综合的基础概念。我个人认为,探讨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清楚地知道数字化的真实含义。
首先,数字化是多种“XX化”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底座,如果没有数字化之水浇灌,所有的“网络化、数网化、数智化、智能化”等概念,都会沙漠化!请大家记住我的这句话。
其次,早年的数字化概念,在日本人的误导下,被误解成了“信息化”,但是现在正在逐渐回归其数字化本源,从去年到今年,国家密集发布的多个纲领性文件中,主流术语都集中在“数字化”上,过去经常使用的“信息化XX”,绝大部分已经逐渐用“数字化XX”替代。大家可以认真去看《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九项重要内容之一——“加快数字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建设“数字中国”。如果讲成是“信息经济”、“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建设“信息中国”,很可能就讲不明白了。
最后,我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覆盖了全社会方方面面的超级概念,其范围比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要大得多,而在具体落地实施的着眼点上又看起来相对容易得多,因为数字化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术语。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成为除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路径之外的、企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路径。
小结一下:
数字化转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做:
  • 数字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事物(数字化众物,“碳转硅” );

  • 网联一切可以联接的事物(数物联网);

  • “上云·用数·赋智(数字化做事)”;

最终让企业找到并运营新业态,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
我今天的报告就讲这些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走向智能研究院撰写的“走向智能丛书”。现在已经出版了4本。大家关心的数字化转型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些书中找到答案!

【讲演者简介】
赵敏,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发明协会常务理事,创新方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英诺维盛公司创始总经理。国内著名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专家,U-TRIZ创始人。正高级工程师。38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转型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外媒体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文章和论文百余篇,为企业解决200多技术难题。著有《创新的方法》、《TRIZ入门及实践》、《知识工程与创新》、《TRIZ进阶及实战》、《三体智能革命》、《智能制造术语解读》、《机·智:从数字化车间走向智能制造》、《铸魂:软件定义制造》等专著、合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