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的人生复制黏贴到孩子身上

“当年我们可没有这样做的先例!”“你这样做事和那些打流的有什么区别!”你有没有经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这是很多父母都会走入的一个误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凭借自身的成长经历去度量孩子成长的点滴,决定孩子未来的每一步,而事实上,孩子不可度。

说孩子不可度,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我们自身,已经先有了一个“度”的标准。不是说“度”不能有标准,而是说,这个“标准”最好不要是我们自己预定的,或者说是我们自己喜欢的。

什么意思呢?

我们做父母的,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以及我们从小所处的环境,基本决定了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方向。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我们自然而然地觉得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就应该遵守纪律,就应该低眉顺眼听话……我们的思维方式心智系统使我们头脑中对坏孩子的标准是相对固定的,对好孩子的定义是相当狭隘的,于是我们潜意识就把孩子往好孩子的方向去度量。

结果是什么?有孩子买账,有孩子不买账。从现在特训学校越来越多,问题青少年比例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来看,不买账的孩子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的开放,思想的解放,生命不断以各种精彩纷呈的形式出现,80后、90后、00后的很多青春形象完全是我们这些70后、60后不可以理解,更不可以接受的。相比你们也试过努力去影响他们,但收效如何?不可控的因素越来越多,“脱轨”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经常很尴尬,很无力。于是抱怨,现在这些熊孩子,根本不可教。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确实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错,也许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度量他们,却忘了这些标准是不是也落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