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高层为什么要把微视一直做下去?因为这是腾讯的上甘岭!

胡赛萌/文

“微视要一直做下去,而且还要做得更好。”

据财经新媒体报道,在上周五召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腾讯COO任宇昕对微视团队如是说道。

任宇昕的话,既是说给团队听的,也是说给媒体听的。前者,是为了稳定军心;后者,是为了安抚舆论。

抖音黑云压城,微视不能再被舆论带着走了……

01

抖音的崛起

张一鸣尽管长着一张娃娃脸,但行事风格却并不像娃娃,反而非常老辣。

三年前,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他就曾霸气地说道:“我创办头条,不是为了成为腾讯的员工。”

这可以看做张一鸣对腾讯的开战宣言。只不过,当时的人们没想到,这场战争的时间会这么久、规模会这么大、程度会这么惨烈。

从信息流到短视频,再到即时通讯,字节跳动一步步落子,在偌大的棋局之上最终完成了对腾讯的合围。

如果说头条还不过是下里巴人的低俗资讯,那么抖音则是妙龄少女的娱乐舞台,而且还有不断主流化、品牌化的趋势。

这意味着,在流量黑洞微信之下,抖音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而且还有可能是一座巍峨高山。

值得一提的是,高颜值的抖音可不是低俗的头条,上面有漂亮的小姐姐,有帅气的小哥哥,还有数以亿万计的00后。

这是一群荷尔蒙过剩的年轻群体,他们在抖音上寻找各自的精神家园和社交世界。

抖音之于他们,不仅仅只是工具,更是生活。

这就跟微信太像了,既有品牌美誉度,又有用户关系链,还有粉丝忠诚度。

人是会老的,产品也会过时。在这个时代,谁抓住了年轻人,谁就拥有未来。抖音,或许就是未来的微信。

以前,微信打支付宝,是多维打低维;现在抖音打微视,何尝不是帅哥打土帽?

腾讯,何曾打过这样的败仗;企鹅,何曾受过这样的窝囊气!

02

任宇昕喊话

在短视频战场,抖音的日活早已破3亿,而微视才区区800万。

然而,就是这800万,还是腾讯举全集团之力才拿下的,而且还动用了大杀器微信导流和QQ的流量扶持。

对于微视,腾讯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流量给流量,可日活居然还是区区的800万,这让腾讯高层情何以堪?

于是,关于微视的传言便悄然在坊间流传,称微视将被给到快手,以此换取腾讯并购或增持快手。

当然,传言很快就被快手方面否认,但其背后透露的信息却值得让人玩味。

亲儿子打不赢,就让干儿子上场,微视当真是那个即将被抛弃的亲儿子吗?

面对传言,为了稳定军心,腾讯COO任宇昕亲自喊话,给微视团队打气,称“微视要一直做下去”。

可是,敌我差距这么大,微视继续做下去的底气在哪里?

对此,有评论称,类似的事情,腾讯之前并不是没干过,搜索和电商的往事还历历在目,既然亲儿子微视不能御抖音于国门之外,那为什么不“嫁女招婿”?

一个女婿半个儿子,只要快手愿意接盘微视,腾讯何必让自己陷入苦战的泥潭?

照此说法,COO任宇昕的“微视要一直做下去”不过是外交辞令,当不得真。

不过,在我看来,这一次腾讯可能还真是铁了心死战短视频。搜索、电商和微博的挫败,绝不能再一次在腾讯阵营上演!

任宇昕的喊话,不仅是打气,更可能是誓师——微视屡败今犹在,不破抖音誓不还。

03

腾讯的上甘岭

抖音不是快手,没办法用资本和流量去招降。

张一鸣既可以在饭局上跟马化腾推杯换盏,也能在朋友圈中跟后者互怼互杠。在这个80后创业者眼中,饭局归饭局,生意是生意,他从来没想过要做谁的“马前卒”。

周鸿祎是鲶鱼,搅动中国互联网的一池春水;王兴是刺头,扎得马云心口流血;张一鸣,则是一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大口,但却又都咽不下去。

对于这样的人,小马哥之前管用的安抚和招降都没办法起作用,只能用拳头说话。

麻烦的是,微视的拳头不够硬,反而还让抖音日渐坐大,如今更是孵化出多闪和飞聊。

这意味着字节跳动正在侵蚀腾讯大厦的根基,如果短视频领域再发生溃败,那腾讯在与头条的战争中将一泻千里。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居安思危。况且,腾讯目前的处境也并不“安”,那就更要思危。

干儿子快手或许暂且还能抵挡抖音的步伐,但毕竟不是一家人,谁知道会不会重演电商领域的情形,难道到时候还得再扶植一个视频版的“拼多多”来对抗抖音?

马化腾曾说,“我们把半条命都交给合作伙伴了。”可是,把命交到别人手里面,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搜索和电商领域的例子,证明这并非一条平坦之途。

被人诟病“没有梦想”的腾讯,恐怕难以再回到靠资本和流量招降的套路。短视频这一战,腾讯必须亲自上战场!

微博之战主动认输,信息流之战悄无声息,如今的短视频,腾讯没办法再容忍一次失败。

如今的腾讯,太需要一场胜利!作为亲儿子的微视,早已没有了退缩的理由,短视频一役,就是腾讯的上甘岭。

这是一场事关尊严的战争,如果微视就此缴械投降,那可真是输得连底裤都没有!

相反,明知打不赢,也不下火线,这是一种悲壮,振奋军心的悲壮。过惯了好日子的腾讯,眼下正需要这种悲壮!

作者:胡赛萌,好果文化创始人,知名评论家,曾在新闻晚报、教育时报,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评论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