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典藏 || 高考竞争如此激烈,减负措施层出不穷,贩卖焦虑的真的是校外培训机构吗

我们一起做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人

清晨醒来,请读“胡说”

提醒胡粉“胡说”公号坚持日更原创,本号的网络教育课程辅导广告,都经由胡老师认真审查,高质靠谱,您可先廉价试听,获赠学习资料。如果涉及到存储和投资,请一定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贪图利益。

胡子宏生命日记(1693

高考竞争如此激烈,减负措施层出不穷,贩卖焦虑的真的是校外培训机构吗

(一)

最近,15家校外培训机构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顶格罚款了。这15家校外培训机构,基本上都是我们在网络广告上经常见到的。

我本人非常支持从国家层面上,对偌多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整治。实际上,相关的整治措施并不是特别及时,而是下手太晚了。

这些校外辅导机构的红火,背后确实隐藏着一些问题。譬如,虚构名师、夸大培训效果、收费较高、缺乏互动、后续服务跟不上等。其中还有资本投入——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本人缺乏相关积累,姑且不谈。

不过,我也想说一句实话,一些有名气的培训机构,就讲课的质量而言,确实比我们身边的实体班要高。毕竟,如果单靠广告忽悠,它们是不足以在市场上有一定位置的。

在著名的校外培训机构中,如果老师确实来自名校毕业,在题海里曾经冲杀过一阵,他们的讲课很能吸引学生,显得比较风趣和活泼。

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讲完课之后就OVER了。再就是,学费有点贵,甚至特贵,貌似超过了我们身边的实体培训班。

可是,对孩子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家庭建设的投资。上民办中学,掏高价学费,请一对一家教,怎么都要在经济上付出代价。

如今,15家校外培训机构被顶格罚款,理由涉及到虚假宣传等。有人很庆幸——贩卖焦虑的校外培训机构,终于被罚款了。

有人还说,补习班就是中高考的绊脚石,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些人认为,有钱人上得起补习班,没钱人上不起补习班,这是中国教育的不公平。

我有点纳闷,凭什么说,是人家校外培训机构贩卖了焦虑呢?早些年,网络课程不那么普及的时候,譬如10年前,我们家长就不焦虑吗?

因此,如果有人说“校外培训机构贩卖焦虑”“补习班是中高考的绊脚石”,我个人持反对意见。因为,他们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

(二)

究竟是家长有了升学的焦虑,才有了校外培训机构,还是有了校外培训机构,才有了家长的焦虑。我的个人观点是,市场都是因为客户的需求才会逐渐拓宽,而不是拓宽后,才加剧了需求。

20多年来,家长们的焦虑心态,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升学考试尤其是高考的激烈竞争。僧多粥少,实力不够强就难以在竞争中获胜,无形中就会滋生焦虑情绪。

所有的焦灼情绪,基本上都是源自高考。常常有人抱怨中国教育的内卷化,其实这是正常的,因为教育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提升素质,另一个是人才选拔。人才选拔就是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内卷化。

此前,自上而下的中国教育管理者,往往在口号中高喊着提升素质,于是,不知不觉,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20多年,慢慢地人们就喊腻了。理由很简单,老师和家长们都不认可。

但是,素质教育又是一个政治上非常准确的口号——提升人的素质,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难道不好吗?好啊,没人敢冠冕堂皇地说它不正确。

可是,对于单个的家庭而言,家长们必须分清形势。一是,国家提出的只是笼统的目标,而我们的孩子必须实现的,是具体的目标。二是,素质教育是系统安排,考大学是个体选择。

很多家长都犯了一个认知上的错误,那就是用笼统的目标代替孩子必须实现的目标,把国家层面上的系统设计,代替了自己孩子必须拥有的个体选择。

例如,有些家长会说,我不苛求我的孩子必须出人头地,只要他活得快乐健康。有的家长说,我不想孩子挣扎在应试大军里,只想让他拥有一个健康平安的童年。

我们家长被素质教育的口号蒙蔽了20多年,不知不觉终于识破了“系统设计”与“个体命运”都差距。素质教育貌似一张完美的图画,但是,它可能在我们家孩子上不着色彩。

(三)

所有的素质教育,都在减轻学生的负担。按照“系统设计”的要求,尽管现实中僧多粥少,但是,上层希望,大家在“抢粥”过程中,必须有条不紊,队形不能乱,情绪不得高涨。

可是,在家庭的“个体选择”时,“有粥喝”是唯一的目标。为了“喝上粥”,大家根本不在乎吃相是不是优雅。只要有粥喝,家庭们不在乎付出奔跑和抢夺的代价。

为了“喝上粥”,家庭付出的代价是,让孩子跑得快一些,让孩子抢的过程中,能够推开别人,抢先捞取粥里最有营养价值的那部分。跑得慢的,只能喝汤。

在“抢粥”的过程中,孩子们必须锻炼自己的奔跑能力,力争排在队伍的前头,否则就抢不到粥喝。或者,即便是抢到了粥,也只能是清汤寡水。

在高考历经了40多年后,为什么家长们都拥有普遍的焦灼心态呢?这是因为高考已经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和家庭综合实力的落差。寒门出弟子的机会越来越少。

实际上,各类培训班的出现,恰到好处地凸显出两种功能,从客观上,能够弥补家庭在辅导孩子课业上出现的实力落差;从主观上,能够适度地消除家长们的焦灼心态。

各种校外培训班越来越火爆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素质教育主导与应试教育评价之间的矛盾。几十年的高考,已经在家长们越来越聪明,应试教育的成功法宝,就是考什么学什么。

(四)

家长的焦虑,根本不是所谓校外辅导班导致的,而是孩子们的应试能力与日益刁钻的高考选拔导致的。校外辅导班当然加重了家庭负担,但它比较能够弥补家庭教育上的不足。

家长的焦虑,还源于校园里行政命令下的强行减负。最直接到表现是,教育管理部门一直三令五申,要求老师减少对学生布置作业。可是,升学考试考高分,必须要多做题。

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少,实际上满足不了升学竞争中考高分的需要。怎么办?无非是家长带着孩子多做题,或者到辅导班里多做题。

除了减少作业量之外,学校放学过早,其实也加重了家长的焦虑。小学阶段,很多学校四点前就放学了,作业量也少,家长们只能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

如果把校外辅导机构关闭了,那些学历不高的家长却拍手称快,自以为消除了心理焦虑的根源,哪就大错而特错了,只能说你们是SB。

那些考一代父母,人家可以搭伙给孩子进行课外辅导,你们呢?你们离开了辅导机构,孩子的学业成绩就会甩得更远。千万不要傻乎乎地高兴,最后哭天喊地的还是你们。

你以为把大量的空闲时间留给了孩子,孩子就能用来全面提高素质?学一学琴棋书画,读一读名著佳作?错了,多数都孩子的时间,往往会被手机游戏和电视节目占领。

减负带来的学生应试能力的巨大亏空,若非学生家长有强大的辅导能力,那么,都是由校外辅导机构补充的。

譬如,相关部门严格控制校外的奥数竞赛,可高中阶段,数学考试能力往往代表着应试能力,且学生能通过奥数竞赛,直接保送到名校。

因此,家长的焦灼心态,绝对不是校外辅导机构贩卖的,而是应试的大环境导致的。而这种焦虑,说我们社会发展中,阶层流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无法避免的。

(五)

只要有高考存在,就会出现升学的激烈竞争,只要高考结束的铃声没有响起,家长的焦虑和学生做题的压力,就不会结束。试图消除这种焦灼,根本不可能。

因此,惩罚那些校外的辅导机构,绝对不会消除我们社会对应试的焦灼心态。相反,如果没有校外的辅导机构,反而会导致家长们拥有越来越严重的焦灼心态。

无论是哪一级的教育管理部门,你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管住学校,管住辅导班,但是,你管不住家长们对升学考试取得高分的渴望。

惩罚校外辅导机构,只能表达一下管理部门的权威,但是,市井处处隐藏的“超生游击队”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消除的。毕竟,家长对校外培训的市场需求太强烈了,无法遏制。

越是减负,孩子们越是在学校吃不饱,满足不了升学考试的学校,家长就会提高对校外辅导的需求。实际上,教育管理部门把孩子的时间留在校园,才能阻挡住他们奔往辅导机构的脚步。

有高考存在,任何的减负措施,任何对校外辅导机构的打压,都是掩耳盗铃。教育管理部门更稳妥的办法是,降低校外辅导机构的收费,提高校外辅导机构的教学质量。

近些日子,关于高考的各种消息时时在朋友圈里传播。看看家长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就知道分数对孩子一生命运的重要性。如果一项措施,说影响孩子们考高分的,肯定会缺乏民间的响应。。

因此,家长们的焦虑,从根本上讲,是减负与应试之间的矛盾体现,怎么能责怪校外辅导班呢?如果有悖于学生在高考中考高分,任何所谓的整顿措施,在家长眼里,都是瞎折腾。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