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讲述:傲慢的人,他根本就是自卑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

不常胜之道”,有永远是成功的,有永远是失败的。“常胜之道曰柔”,柔是常胜之道,谦虚也就是至柔,做人脾气好也是柔;“常不胜之道曰强”,自己好强、好胜,希望永远出人头地,就是不常胜之道。你们看人生,有很多人个性至强,总想出人头地,就凭这个个性做法就完了。所以常胜之道是柔,自认为一切不如人,一切退一步,最后成功是自己。所以“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用刚与用柔,一般人容易了解,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了解。这两种是智慧的境界,一般人没有这样高的智慧,所以不知道。

我们中国的上古文化,老祖宗的传统,“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强就是强,什么叫强?强人、英雄之类的人,总要在不如自己者之前抢先出头。“柔先出于己者”,所谓柔,自己觉得很普通,没有超人之处,就是谦虚、不抢先。“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者则殆矣”,自觉高明、抢在前头的人,遇到比他强的人就危险了。“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处处让人在前,知道谦虚,他自己的危险也就不存在了。

“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这是什么道理呢?一个人自己能谦虚、保持柔,一切不强先出人头地。“若徒”,徒就是空的意思,不是徒弟的意思。“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他说这样就是能力不够也会制胜,也能担当天下事。

所以我常说,傲慢的人,他根本就是自卑,不自卑的人不会傲慢,因为自卑的人晓得自己没有什么,又深怕你看我不起,故而傲慢。自己很充实的人,你看得起我也好,看不起我也好,因为他心里没有你也没有我,他看天下人就是黑压压的一堆,他不管这些。所以凡是傲慢的人都是可怜人,都有自卑感,因为有自卑感,反过来他就傲慢,他不懂人生,就是这个道理。

——《列子臆说》

传统文化,即是“做人的文化”!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0)

相关推荐

  • 至刚与至柔之间

    我友某君,工作认真,兢兢业业,人缘甚佳,工作之余则酷爱两样:一是赏石,二是游泳.忽一日其泳罢,赤身登岸,望着一江碧波,突发感慨:身居九龙江畔,不爱石,不会游泳,真是暴殄天物,愧为漳州人!大有一种&qu ...

  • 南怀瑾老师讲述:识人相法

    有这样一则笑话:清朝末年,国库空虚,于是鬻官卖爵,设立捐班,定下价格,捐多少钱,便可做多大的官,以资敛取.当时有一个发了横财的船夫,捐了一大笔钱,得了一个七品顶戴,也在礼部学了礼,大概用苦功学了一段时 ...

  • 南怀瑾老师讲述:每个人内心的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们的意识所产生的思想形态,在我们心中脑里,随时都有矛盾乱流,形成业力.任何一个人,随时在心中脑里,有理性和情绪上的斗争,随时自己和自己在争讼.打官司.除了能"自净其意"以外,&q ...

  • 南怀瑾老师讲述:没有人骗你,都是自己骗自己

    明代有一个人,对于买卖古董的看法,说了特别高明的三句话,他说:"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自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我当时看了,拍案叫绝.岂只是买卖古董,即使是 ...

  • 南怀瑾老师讲述:千万别小看他!他是大彻大悟的人

    孔子用一段话讲自己心性的修养,你们注意哦,心性修养很难,不像佛家.道家讲打坐.飞升,没有这个事.孔子一辈子做学问,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就晓得立志了.孔子是个孤儿啊!生 ...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什么样的女人才有福气?

     南师说: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此.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 ...

  • 南怀瑾老师讲述:张嘴吐气的应用窍门

    有一位老朋友,脾气很暴躁,来台湾以后,我问他脾气好些没有,他说脾气更大了,问我有没有办法.我说有一个办法很简单,你做到的话,包你有用处.当你要发脾气的时候,你赶快做个气功,把嘴巴一张先吐一口气,再用鼻 ...

  • 南怀瑾老师讲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我们看到小人的厉害处,往往是在小的地方,找到一点点小事,轻轻地一拨,情势就转变了,这就叫做"谗言".每个人的心理,具有先天性的缺点,最喜欢听信谗言和小话.尤其作一个高居上位的人,大 ...

  • 南怀瑾老师:现在的人都缺这个,很茫然地活了几十年,都是在人海中浮沉

    我想告诉大家,古人有两句话:"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古人认为世界上名利是虚浮的,但是,世人都是为了求名求利.我常常问人,许多同学们讲读书求学,到现在为止,你人生的目标. ...

  • 南怀瑾老师:现在的人丧失这种习惯已经很久了,是时候重新找回来了

    中国文化讲经济有几千年的历史,不管是孔孟之道,还是诸子百家,都是讲勤劳节俭的.譬如<大学>里说"生之者众,用之者寡",这是经济的大原则,生产的要多,用的要少.老子也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