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变废为宝雕塑创作对战线上教学 (2)
线上教学作为疫情期间上课的一种手段,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发出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如何教,另外一方面是如何学。可能相对于同学们来说,对老师们的挑战会更大些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主播”,而这里面尤其艰难的要数艺术专业的老师们了,毕竟大部分专业都属于实践类学科,也就是说不仅要动口,还要上手,但要说到最难,或许便要数雕塑专业,在面对各种材料与工具短缺的情况下,他们如何做到“变废为宝”、“无中生有”?这其中又有哪些诀窍呢?
中央美术学院吕品昌:线上教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疫情期间,随着2月底中央美院开学,学院做了网络授课的部署,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在此大背景下,召开了几次教师大会以及学术委员会会议,就雕塑专业的线上教学进行讨论。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听雕塑系第六工作室课程并接受媒体采访
雕塑作为实践类学科,线上与线下教学如何进行转换?大家知道,造型专业以及雕塑专业的教学,是以面授为主,很多的教学是需要动手的,创作也是如此,是需要面对具体的一个“物”来进行的,所以之前所有的经验和系统都与线上教学有冲突,线上教学对于雕塑系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央美术学院第六工作室上课截图
中央美术学院第六工作室上课截图
课间做操
“所以,春节假期期间我们就开始做了一些教学上的调整和安排,要求各个工作室主任将一月份到五月份的课程,以及进行线上授课的教学管理和规划做出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讲到。
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们都作了比较好的准备,教学和学习都在平稳的进行。
而在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上面,吕品昌表示也进行了调整,“之前面授的时候,很难做到像现在这样,在谈自己的体会以及作为艺术家的经验,有很多感性的东西在里面,当然很多老师的PPT做的非常有特色和水平,对于同学们来说非常的难得,可以系统的了解到老师们的创作经验,并且还可以有这么多的时间与老师进行沟通,尤其是课程作业都是一对一的进行指导,可以做更充分的交流。”
在他看来,网课对于老师的讲课质量有非常高的要求,每天的课程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在校上课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修改作业,但网课需要老师们考虑到课程的每一个环节,还有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新鲜感。
“我觉着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遇,可以让我们的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
2009-2019年期间,六工师生在下乡考察过程中参观博物馆
2009-2019年期间,六工师生在下乡考察过程中参观博物馆
网课参观博物馆,其中一件展品需要30多个角度的图片给同学们呈现出来,通过不同角度的高清图片,尽量的还原每一件雕塑艺术品的”原真性“面貌。
他举例,央美第六工作室开的课程“每天一座博物馆”就非常有意思,这也得益于老师们长期积累的结果。同学们可以进行“云考察”,每天观看一座博物馆,这里并不是泛泛的浏览,而是老师们会将博物馆中的精华知识提炼出来进行讲解,每件展品的历史、风格、形式、语言等等,丝毫不比在现场观看差,甚至知识点更加的集中有效。
“因为这些内容是经过老师们的精心筛选,等于他们帮着同学们做了梳理,让同学们更容易进入和理解,后期疫情结束之后,同学们再去实地考察的话就会更有针对性。这个课程本来只有十几个学生在上,但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现在有一百多人同时在线听课,这也是网课的魅力,通过这点也发现,今后我们的教育模式是不是可以有新的方向。”
郭兴悦《橘皮构成的空间形态及变化》 橘皮
郭庆利《水之态》 不锈钢、水、亚克力板 、照明灯
金非凡 《火生火》火、pvc透明膜
“每天学习一座博物馆”的课程由央美六工作室的张伟、杨靖、杨昆三位老师授课,他们优先选择了与中国古代传统造型艺术密切相关的专题博物馆、专题展陈、展题藏品:中国古代器物(如陶器、玉器、青铜器)的材料运用与造型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佛教造像(道教)艺术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造型风貌与气质;两汉时期的汉墓、画像石雕刻艺术,及其他时代的馆藏陵墓雕刻艺术;迁移至博物馆展览的中国古代的绘画(壁画)艺术;专题展览中的优秀的传统民俗、非遗艺术;拨通地区的古代建筑、古代民居艺术,通过博物馆的图片陈列可以简要的了解其发展历程。
而在博物馆的选择原则和收看的方式上,首先选择国家一级博物馆。其次选择专题博物馆。 第三是按照六工的考察路线去分区域参观。
其他工作室的课程也非常的有意思,比如由张德峰老师授课的“文化介质与艺术媒介的运用”,同学们的创意也是让人们深深的折服,真的是物尽其用。
牛博赛《人群》 鸡蛋、马克笔、网兜
王怡然《中介》 布
陈刚 《过家家》 报纸、调味料、餐具、酒
比如牛博赛的作品《人群》, 用马克笔在鸡蛋上,描绘疫情期间人群中各色各样得人物,用玻璃罐,丝网兜,鸡蛋盒等装鸡蛋的容器盛放。陈刚的《过家家》采用的创作材料是报纸、调味料、餐具、酒,在高度网络化和自媒体发达的现在报纸是势微的。作机关报仍然大量的存在,《过家家》以一种孩童游戏的方式,消解主流媒体这样一种刻板和高高在上。
王怡然的《中介》运用的材料是布,在讲到创作理念时,她表示,人类捕食行为是自然病毒发展成人类传染病的中介行为,最终影响了人类对自然动物的价值评价,形成了一个“自然——人类——自然”的过程。郭兴悦《橘皮构成的空间形态及变化》,尝试用刚剥下的橘皮构建空间形态,因重力、水分流失等它一度变得瘫软,却在更干枯后变得坚固,上图为其中一种空间形态的变化。郭庆利的《水之态》利用光把水的流动的状态的美感及不寻常状态表现出来,让水展现出平常我们很少留意到的美感,同时通过人体感应装置让观众与水的流动进行互动让人感觉到水的灵性。
中国美术学院钱云可:国美雕塑教育有其独特性
关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线上教学的设置,雕塑系主任钱云可讲到,国美与其他兄弟院校遇到的情况也都大同小异,但也有她独特的地方,比如国美雕塑系本科实行的是两段制教学,二、三年级是属于造型基础阶段,四、五年级才分流,进入四个工作室。这次线上课程,最大的挑战便是二、三年级的课程。
钱云可老师《2/3人体着衣泥塑》钉钉直播截屏
班陵生老师网络授课记录
“在抗疫线上课程第一阶段,按照年初的课表,让第一单元的金亚楠(二年级素描课程)与钱云可(三年级的2/3泥塑着衣课程)来授课,两位老师针对各自课程中的理论部分实行剥离、扩充,使之形成可操作性的线上课程。待线上课程要延长至第二阶段(5-8周)时,学校已经有明确的意见,在保留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可调整学科外选修与学科内选修。于是后面的线上课程二年级由陈涛、朱晨;三年级由翟小石、孟庆祝老师来授课。四、五年级与研究生的课程教师比较固定,牵涉的面较少。”
张克端老师网络授课记录
金亚楠老师《解剖剧场》网课记录
复课后,中国美院还会举行《众志成城》抗疫展览,为了应对学生板块的创作,钱云可表示,雕塑组成一个学生创作团队,成员有学生党员、夏朋奖学金、吴冠中奖学金、潘天寿奖学金的申请者。层次涉及本科三、四年级;硕士生一、二年级和博士生,毕业生没有考虑在内。已举行过几次钉钉直播,当然最后的作品还要遴选,其他同学的创作若适合也可以参加。
目前网课,对毕业班的同学们来讲影响比较到,主要是毕业创作未能进校推进,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完成。此外,部分同学尚在疫区隔离中,绘画工具与雕塑小稿材料尚难解决,进而影响作业完成。还有就是直播、视频会议过程中,对同学是否在全程收听无法监控。这也是目前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马文甲:自制雕塑泥 风筝不断线
《泥塑头像》在线怎么做?
对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老师马文甲来说是直接面临的问题。如何能在无法面对学生,雕塑实践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上好雕塑实践课?马文甲制定了“不放松要求、不放弃实践、不放逐规律、不放任成果”的原则。没有雕塑泥和用具,部分地区网购快递仍不通畅,马文甲就自己想办法,从方便采购到的生活物品中进行数次实验、配比,自制雕塑用泥,教学生自制材料。油性泥可自制,雕塑架子可自制,雕塑工具可自制,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智慧组合,课程没有停止,创作就不会停止。
自制雕塑泥
马文甲讲到,《泥塑头像》课程作为清华美院雕塑系本科一年级基础课程,在以往教学中课程为泥塑头像真人写生训练,即三周课程完成1-2个写生头像。课程强调:从绘画造型向雕塑造型的思维转换。掌握雕塑的基本观察规律与制作方法,培养以三度空间语言建立对象特征的能力。要求写生课堂作业造型严谨、形象肖似,艺术语言方面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表现力。课程坚持《泥塑头像》实践课的目的与内容不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分七个步骤来进行网课:首先,课程以网络授课作为基本教学方式,以ppt形式讲授理论介绍方法,抽查出勤。其次,讲授同时切换腾讯视频会议,进行课堂随机练习与预设思考题的交流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第三,PPT讲述结束后部署作业,以腾讯会议结合群将作业与实践创作进行展示、交流、讲评与总结。第四,助教做好教学记录工作,将学生的阶段性作业做存档工作。第五,课程视频教学中,会结合经典作品实物展示,实践演示,增强课程的纪实性与生动性。第六,将原来整块的训练课程切换成严密的、富有单元渐进性的分解课题。以授课软件的切换使用,呈现网络授课的特点。以预设“终极提问”增强教学的思考互动性,提高学自主学习的欲望。第七,网络授课不是放弃实践,阶段性作业通过视频会议的进行交流讲评,增强学生对于理性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对于雕塑艺术的理性认识与分析方法,以更强的理论基础,和准确的判断进入泥塑实践。
上课场景
“同学们对于雕塑的基本语言、构图经验与欣赏解读方面的理性知识得到强化。能够在对于经典的分析中进入到创作者的身份利用雕塑语言的规律进行分析作品,而不是像读者那样讲故事。当然在教学中我们是腾讯会议、雨课堂、群等软件并用。在教学软件的技术上能有更适合艺术教学的程序就更好。”马文甲讲到。
疫情期间,马文甲还给雕塑系同学们开了一张书单,在马文甲看来,学习是定制化的,个体对于自身的了解以及阐释在当代的艺术学习中尤其重要。所以他希望同学们在家的日子里,虽身不在学校却能完成学习习惯的养成并获得对于“沉思”的认识。
《逆行者》杨浩鹏
《等你归来》张云芳
《与时间赛跑》 张动机器人教育加盟www.jqrbcw.com
《战场前夕》 张动
《轮值》冯仕华
《逆行者》刘盛佳
“希望同学们按需阅读,因状态和思考问题的频度提出问题,选择阅读,常翻翻,常看看。最后要说的是,抗击疫情在当前,风筝不断线。”
“第一次以上网课的方式在家里上课,这次疫情给了我新的方式去体验自己的专业课。”雕塑系同学唐文强讲到。他表示,在家里上课的好处是,自己的雕塑作业可以随时改动,“每当做完其他事情或者休息的时候,每当看出自己的雕塑不对或者不满意的地方,我随时都能动手去改动,给了我极大的主动性去学习自己的专业,不懂的地方,自己也会去查早资料反复的对你与思考,像是提前进入了创作的状态。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与无知。”
在家里,发现自己的时间变多的唐文强,开始进行阅读,让自己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专业,和慢慢找到走的方向,“随着看的书越多,就发现自己越无知,原来自己的专业还可以这样,慢慢随着自己的思路打开,又发现自己的方向变的越来越模糊……在这种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要做一个满意的创作是真的不易,要做一个好的作品需要走的路还好长……”
鲁迅美术学院洪涛:网课增进了师生的交流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洪涛教授的课程是当代写实雕塑研究中的“专业创作”,在洪涛看来,专业创作课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在于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具体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深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创作思维与想象,提升对于雕塑创作过程的认知。把握雕塑语言的基本特征,将其融入创作题材,并学会运用艺术性的创作手法将之完善。通过从创意思考到实践操作这一系列过程的完整训练,给予学生更好的锻炼与提升,为后期的毕业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教学模式有所改变,网络教学对于我们实践类学科限制很大,但新的形式也意味着新的转变,专业创作课程的网上教学除了要达到以往课堂训练的目标之外,还应该通过新模式的探索带给学生与以往不同的特殊收获。
线上教学视频截图
比如电影,学生通过观看影片《脸庞·村庄》,从而寻找艺术上的启迪。这部影片于2017年拍摄完成,观众对它的评价非常高,影片很好的诠释了现实主义艺术,反映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让很多普通人切身的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影片有着深刻的内涵,提醒我们作为一名艺术家应有的责任感,一定要用你所学的技艺在生活中淬炼,并用一种艺术的语言将它表现出来。课堂上,师生将通过交流与讨论,共同分享对这部影片的思考与感受,对创作思维的激发很有帮助。
邹智勇创作
裴文仟创作
第三是,课程期间要求学生充分了解优秀的雕塑造型传统,以实验性的模式带动学生展现自己的观念。附依于基本雕塑语言,并尝试对其进行实践性的把握与探讨及其外延的思考。第四个方面是,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创作草图和小稿,并阐述自己的创作构思和表现手法。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方案进行探讨,掌握线上教学的特点,使讲授内容充实、教学设计完整、案例分析准确、互动交流充分等。
洪涛会通过软件平台,用群内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教学。每周一次集体讲解和作业展示,线上沟通交流。具体的作业讲评分别一对一进行,每周一次作业观摩与辅导。
李元值创作
“疫情使原本正常的教学和授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开展的线上教学,不但在探索中解决了特殊情况下艺术专业的授课问题,同时也给予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新的启发。另外,网络交流一直是青年学生们非常习惯的交流模式,线上课程的开展,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课堂上灵活的互动更是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述能力。疫情虽阻止了老师与学生回到校园,但是,一个安静的居家学习环境反而少了更多干扰,并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与创造。因此,居家学习中的学生们可以更加专注的研究课程问题,并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来构思和创作自己的作品。六周课程下来,学生们都下了许多功夫,做出了很多值得肯定的创作小稿,可以说是成绩明显。”
邢宝曰创作
邹智勇是参加此次课程的同学之一,对于网课,他讲到虽然网络课程对雕塑制作有一些局限性,但是课程使自己在创作的思路和内容上得到了拓展和完善。在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中,使自己更加贴近生活,更深入的观察生活。深入思考了自身当下所处的环境,以及思考身边发生的事件和遇见的人,思考表象背后的故事。尤其在观看了影片《脸庞,村庄》之后,被生活中的美所打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体会。让他在母亲身上看到了许多岁月的痕迹,甚至有些痕迹是她的负担。生活中有源源不断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现,要善于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
“课程打开了我的创作思路,避免了创作内容空泛,没有依据,不着边际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创作构思更加系统,更加完善。作品的创作方向更加清晰,最终效果更加明确,为之后的制作打下了基础。”
四川美术学院张翔:互动很重要 不然容易变成“孤家寡人”
就教学而言,尤其是对于实践类教学,受疫情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虽然网络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知识输出的问题,但像雕塑这类实践性极强的,有实物操作的课程相对于理论课来说,会遇到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例如,人体写生课程的泥怎么解决,模特儿怎么解决等等。
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四川美院雕塑系老师张翔讲到,雕塑系的任课老师对课程都做了相应的调整。课程一般是通过让学生网络购买油泥,在家里进行小体量化的临摹或对家人塑像的练习,老师进行直播或录播示范来进行指导教学,同时教师加大了雕塑理论方面的知识讲授。虽然线上教学没有现场教学的灵活度和深入度,但也可以在特别的时期,解决部分问题,保持教学的平稳过渡。
具体到自己的授课,张翔表示他教授的课程是“跨媒介创作”,属于创作实践课。在上课前,他会准备日常的教学课件,以及大量的艺术作品案例,同时,也会制定线上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每一周和每一天的教学任务的安排,作业的设计,线上教学互动方式的设计。并且会设计两套教学方案,一套是全线上教学,一套是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因为要考虑到上课的过程中开学的可能。
学生分享艺术作品案例
针对目前的创作实践课,张翔设计了主题性的课程单元,每一个单元的侧重不同。方法主要以互动交流为主,意为加强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比如,让学生先共享讲解自己查找的艺术案例,分享自己的作业情况,然后,他再针对每一位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从而引入课程的具体内容。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可以互动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试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避免讲与听的分离。
当然也会出现有同学不适应的情况,但张翔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会越来越习惯这种方式,另外一方面,他也建议到网课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要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不然老师很容易变成一个自言自语的“孤家寡人”。
西安美术学院陈晓春:网课更加释放了同学们的创造性
“雕塑与其他的专业非常不一样,需要动手实践,最重要的是需要触摸,在网上教学的话,会有很多的限制。”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晓春讲到。
他上的课程是木雕课,上课时需要有工作台、木头,还要照顾到机械操作的安全性,再有防护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同学们在家的情况下,这些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所以在开课之前,就与同学们沟通,让他们先了解木头的性质是什么,自己家周围有什么样特色的木头,以社会调研的方式介入。
工作场景(陈泓宇)
工作场景(池泊鸿)
工作场景(顾颖)
工作场景(黄广)
工作场景(李鹏昊)
由于当时已经是2月下旬,有些地区快递已经上班,所以同学们可以网上购买一些工具,但是由于同学们分散在全国各地,没有条件的就需要自己想办法,或者有条件的同学将木头或者工具给其他同学寄过去,大家相互帮助。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也允许他们选择使用那种压缩的木头,而不一定非要用实木。
除了材料的问题之外,还有环境的问题,有些同学身处农村,就不会存在扰民的问题,但在小区的同学就会遇到,用工具的话就会有噪音,解决的办法就是去与小区物业沟通,自己开辟空间,当然还会有一些同学采用数字的方式进行创作。
工作场景(刘谐波)
工作场景(苏卓睿)
工作场景(陶大鹏)
工作场景(辛嘉凯)
工作场景(余琪伟)
工作场景(邹欣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