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固禄位者,贪也;不进贤达能者,诬也;不让以位者,不廉也
摘自《修德》天一村人编著
一、当退即退,以避杀身之祸。
夫人情争则欲毁己所不知,让则竞推于胜己。故世争则毁誉交错,优劣不分,难得而让也。时让则贤智显出,能否之美历历相次,不可得而乱也。当此时也,能退身修已者,让之者多矣。虽欲守贫贱,不可得也。驰骛进趣而欲人见让,犹却行而求前也。《崇让论》
人情大致如此:相争,就要诋毁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相让,就会竞相推举超过自己的人。所以,世道尚争则诽谤和赞誉互相交错,诽谤和赞誉互相交错则优劣不分,优劣不分虽欲有让也难以相让。时尚推让,则大贤圣智显现出来,美德贤才历历在目,不会鱼目混珠。此时,能退身修德,让给众多的贤人,虽然让贤的人想退守贫贱也不可能,国家和人民不会亏待他们的。人们竞相追逐,以求进取,想叫他们互相谦让,就象往后退以求前进一样难以达到。
久固禄位者,贪也;不进贤达能者,诬也;不让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不忠也。《说苑》
在官无政绩之称,让之者必矣。《崇让论》
推让之风行,则贤与不肖灼然殊矣。《崇让论》
刘向认为,做官有三种对上不忠:长久占据职位,白食俸禄,是贪婪;不推荐引进贤能的人出来做官,是欺骗;不能把自己的职位让于贤能的人,是不廉。久居职位没有政绩,就一定要让贤。谦让退让的风气盛行,贤与不肖就显然区别开来。
当退不退,祸及自身,且延及子孙。
在朝之士相让于上,草庐之人咸皆化之,推贤让能之风从此生矣。《崇让论》
故让道兴,贤能之人不求而自出矣,至公之举自立矣,《崇让论》
夫让道不兴之弊,非徒贤人在下位,不得时进也,国之良臣荷重任者,亦将以渐受罪退矣。《崇让论》
天下无道,圣人藏焉,鞠躬守默,《中说》
国家官员能互相谦让,老百姓都被他们美好的行为所感化,整个社会举贤让贤的美德就产生了。所以让贤之道兴起,贤能的人不去访求,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显露在世人面前,公而忘私的风尚也就树立起来。退让的美德不能树立的弊端,不仅仅贤者在下位,得不到及时提拔,国家担负重任的良臣,也就要渐渐遭受不白之冤而被退黜。
官场无让贤之风,良臣退位,则卖官鬻爵之风盛行,那么贤佞就难以分辨,优劣难以区别,圣贤就隐匿起来,谨慎小心,韬晦缄默。
丞相平当病卧,不起来为子孙受封。周勃功高位尊,为避灾祸,辞去相位。
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久之,即祸及身矣。”勃亦自危,乃谢病,请归相印,上许之。《资治通鉴》
德厚而受禄,德薄则辞禄.德厚受禄,所以明上也;德薄辞禄,可以洁下也.且夫德薄而禄厚,智惛而家富,是彰污而逆教也,不可。《晏子春秋》
晏子认为德厚者接受官职,德薄者辞去官职。德厚者接受官职,是为显示人君用人英明;德薄者辞去官职,是为下属作出廉洁的榜样。有些人德薄而位重,心智糊涂而家资富足,这是表彰污行而悖逆教化,万万不可。
争名利者身危。居官为私,追名逐利,百姓效仿,世风日下。
老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也。”《资治通鉴》
大抵昆仲之病,皆在锐进之处。毕竟退让安详之人自然识羞处多。今为学不长进,未为大患,因其锐进而至于狂妄不识羞,则为惑深而为累大,所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者也。《陆九渊集》
晋升太快的人,很可能被黜退的也快。大凡相互敌视狂妄争夺的毛病,都出在刻意争取个人名利的人身上。毕竟性格安详、谦逊退让的人能多知羞耻,不屑与人争夺名利。如今人做学问没有长进不是大患,而刻意追求个人名利,狂妄不知羞耻,迷惑既深而不能自拔,这就是所说的非但无益反而有害。